您觉得“新高考方案下,江苏高中生集体避开化学”做法可取吗?
近几日,小编看见了一则新闻报道,报道标题如下:
【内容摘自报道:
网传消息称:为了迎战2021江苏新高考,保证升学率,全省几乎所有的普通高中干脆不开设化学学科,有的重点高中为了保证本科率在学生选科时刻意提醒学生要避开化学。
实际虽然没有网传的这么夸张,但是个别中学确有“不学化学”现象
“学校的5个物理班都是物理+生物组合,的确没有化学。”一所普通高中的负责人直言不讳地告诉记者,在学校开设化学学科“意义不大”。
在某地一所中学,甚至发生过学校和家长因为分科意见不一而差点上演“全武行”的事件。据知情学生介绍,学校在学生选完科后编班,发现有将近十位同学选择了“物理+化学+某一科”的组合,便试图劝说学生修改分科志愿。“肯定不愿意啊,既然是分科,肯定是希望我们遵循自己的兴趣和规划来选择,更何况我们的化学学得也不算差。为什么我们不可以选择化学呢?”这是学生的想法。
学校的劝说甚至引来了学生家长的交涉,但最终,学校以高考考分为由成功说服了这些考生和家长,将“化学”改成了生物学科。“学校和我们说,不能只顾眼前,要看长远,先考到本科,进入大学要紧。”】
0
大家请注意
这篇报道一出,足以引起学生和家长的恐慌。先不论这个报道的真实性,但是学生和家长们必须要从这个报道中得到一些警醒:
01
考察学校的师资力量
如果一所学校的化学师资力量真的非常不足,那你还会逼着你的孩子去选择这所学校的化学去学习吗?
如果江苏这所学校因为化学师资落后,为了孩子的前途,为了学校的入学率,选科里面取消化学这个选项,那也是无可厚非的了,完全可以理解。
所以家长朋友们在孩子选科的时候不止看专业,也要关注下学校的师资情况,拥有一个好的老师,可以让孩子更加优秀。
02
对“等级赋分”可能存在的误解
新高考方案发布时,省教育主管部门曾解释,2门再选科目采用“等级赋分”的出发点,是希望平衡各门科目试卷难度不同带来的总分差。但由于再选科目中化学学科与生物或地理学科相比,存在着特殊性——学习内容多、学习难度大,因此考生们选择化学时相对的比较谨慎。
但是各高校中明确要求化学作为选科条件的专业也是很多,所以想要选择化学相关专业的同学必须看情况报考条件。
03
不要盲目跟风,请理性参考
新高考政策出来之后,各种媒体,平台都对新高考进行了不同方面的解读,对家长的选科进行有引导,甚至误导。大家都有“从众心理”,就像买房“买涨不买跌”,新闻一说哪里房子价格要涨了,大家就开始紧张,想立马买上一套。更何况在琳琅满目的信息平台上,家长无从考量信息的真实性,新闻一说浙江出现“弃物理”现象,江苏出现“弃化学”现象,一下子就会让家长们失了方向,变成无头苍蝇,人云亦云。
小编只能告诉各位,既然化学这门学科在一开始就存在,已经延续了这么多年,那肯定就有它存在的必要性,不然一开始就已经被排除在考试学科之外了。家长和学生们请一定要理性判断网络上消息的真假。
04
减少化学选科将会失去很多机会
据统计,1万5千多个高校专业选科要求中,再选科目选考要求明确要求选择“化学“的专业高达2000多个,再选科目选考要求明确要求“化学”或者“生物”二选其一才可报考的专业也达到了2000多个,说明选择化学有接近3层的专业可以进行选择。所以一开始就抛弃化学的话,将会直接少掉将近3层的可选机会。
另外化学在理学、医学、农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医学类专业。如果不选化学,考生可能无缘医学。再者与工学相关的专业,比如:材料类、化工与制造类、食品科学类等,如果不选化学,将于这些专业无缘。
但是那些实验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比较差的孩子,建议慎重选择化学,不然到了大学里面会非常吃亏的。
05
不要太过功利性的选科
若是单纯的为了学校的升学率,或者想让孩子只是顺从自己为孩子选择的道路,而直接责令他放弃化学这一门学科的做法是绝对不可取的。
身边有几个朋友对孩子选科非常着急,她们跑来问我该怎么办
1
A家长说他的孩子很喜欢化学,但是化学成绩一般般,他们家觉得报考化学的肯定都是学霸,孩子赋分后成绩肯定是垫底,家里考虑到这个问题,坚决不让孩子选化学,现在孩子和父母因为选科问题,争吵不休,孩子天天哭闹不止,让家长头疼的不行。
2
B家长说她的孩子不喜欢理科,想要选择难度低的学科,但是爸爸从报考专业和就业前景出发考虑,觉得最少也必须选择2理1文。妈妈建议选择孩子擅长的学科,大家各持己见,一提起这个话题就火药味十足,家里气氛异常浓重。
不管是家长,还是孩子,针对选科都各有各的想法,选择的结果也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但是两家在选择的过程中都没有尊重孩子的选择。
新高考改革要求转变的一大观念便是,在全面发展基础上注重个体的个性发展,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个体,有不同的特长,教育并非是要用学生的长板补短板,或者放弃长板补短板,而是要注重发挥学生的长板优势,将他们的个性特长与优势潜能充分激发出来。正确的选课应当从兴趣爱好出发,尽量依照专业的需要选择。
过分功利性地选课弊多利少,表面上看似获得了一些利益,其实是对孩子今后人生和事业的不负责,这种短视行为是得不偿失的。
最后再提醒一下家长朋友们
针对开头看到的这个文章(江苏出现“弃化学”现象),就算是真实的事件,但这一次的新高考一省一政策,一省一细节。哪怕我们跟辽宁、广东、江苏都是“3+1+2”,但是细节差异特别大。
原因呢很简单,
第一、各省的考生量不同。
第二、招生量差异大。更重要的是国内2700多所大学、院校与高职对各省的考生偏爱程度不同,具体表现就是大学在各省招生专业、招生量存在有巨大差异,连招生分数档次都不同。这个情况下,你直接照搬其他省专家的高考建议。
(比方说我们隔壁的广东,他的考生量有70、80万之多,985文理的综合录取率是多少呢?— 1.32%,这个录取率在全国是倒着数5、6名,211的录取率的就更惨,2.74%,排名呢基本垫底,在这里给广东的家长考生们说一句,你们太辛苦了,考个大学太艰难。
我们福建省这两个录取率分别是2%、5.37%左右,算全国平均水准,
但是跟我们考生人数差不多的辽宁,他的985、211是2.3%、6%,这是什么,这简直就是幸福模式。)
所以,家长和孩子们都请留点心,以后刷新闻,抖音等,凡是有关于新高考分享,先看看是不是福建省的,因为别人的好建议就有可能对我们来说就是毒苹果。
家长学生朋友们一定要参考我们本省招生政策与大数据,进行升学备战规划。
另外小编多嘴问一句:相信网络上各种没有依据,没有来源,甚至不知道您孩子情况就可以给出的建议,并且深信不疑的家长们。为什么不来找正规的机构,让实战专家老师根据孩子的真实情况,给孩子定制一套量身方案,给予孩子更加专业的指导和建议呢?在别人的孩子走弯路的时候,我们的孩子已经在直线前行。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