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学习,爱生活,会学习,会生活,人生有百学网更精彩!
爱学习 | 爱生活

新高考如何选科的一些建议

发布于:百学网 2018-08-26

新高考如何选科的一些建议

  谈到选科,基本绕不开这张表,这张表的数据是可靠的,某些专家们的分析却有些出入,先看这张表(上海数据)

  再来看看某些专家的分析和预测

  物理+化学+历史

  不推荐理由:选的人数太多,竞争太激烈。为什么这3门组合选的人最多?因为物理,化学有中考基础,初高中学习是一致贯通的;而历史比之政治更方便记忆和发挥。也正因为如此,很多高中这三门课的师资力量也都是比较强的。

  正因为选的人多,无论对于名校生还是对于一般生而言,选这套组合都极有可能因为碰到太多强手而造成翻船的情况。

  分析似乎很合理,请看下面这张表,这是上海市教育考试院院长郑方贤老师公布的数据。

  选择“物理+化学+历史”的人数排在倒数第七位!

  说好的,因为选择人数过多,竞争非常剧烈!

  专家们的预测,怎么能那么不靠谱呢?

  说句题外话,很多事情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复杂到我们根本没法准确预测,最简单的例子,交通广播告诉你,连续降雨,路面受损,A路线有几个地方要维修,车辆行驶缓慢,容易拥堵,建议明天出行选择B路线。你说有没有可能:由于听广播的人很多,大家都选B路线,然后恰恰是A路线畅通无阻,B路线拥堵呢?再比如说,分一次班,或者升一次学,很多同学都非常关心班上男女比例,如果是大于1:1,就很高兴,以为无论如何都能分到一个,真的分到了吗?

  数据会说话,数据也会说谎,真实的数据都有可能成为傀儡,甚至是帮凶。所以面对数据,我们要心存敬畏,小心求证。

  某些专家们喜欢大数据,喜欢用数据说话,很有可能,只是因为他说得越肯定,越骇人听闻,就越能吸引眼球,由于曝光效应,我们也就会以为某某专家真的很厉害。所以名气很大的专家,我们要理性对待。你或许不信,那我再说一件更有趣的事,很多专家竟然不知道上述统计数据是上海的,竟然都没听过山东的数据,也就是下面这个

  有些时候,专家们想让你看到的,不是所有数据,只是他们想让你看到的那一部分,他们根本没有查证,直接就传播,毕竟人家是专家,信的人多。不过还好,两组数据虽然有所偏差,侧重点相似,在选考的科目中,对物理化学有一定倾向,下面这一组数据也差不多,估计今后参与课改的省份也会有类似的做法,所以这些数据有一定参考价值。

  到这里,我想说的其实已经说完了,如果你已经明白了,就不要往下看,下面是写给一些依然迷茫的朋友看的,首先声明,我不是专家,只是说说我的看法

  第一,选科,报考范围是否广泛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选择最适合的,你不是选妃子,多多益善,所谓“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你只需要关注最适合的哪一个。

  第二,如果明白自己要干什么,明确自己职业发展,直接按照要求选科。

  第三,对未来没有明确规划。考虑两个因素——能力和兴趣

  能力,说通俗一点就是,考试时排名靠前的学科,名次靠前,至少证明在竞争中有优势。

  兴趣,有特别热爱的科目,当然zui.好,如果没有,选择学习起来不痛苦的科目,坦白讲,很少有同学会有特别热爱的科目,为了考试的学习,总体来讲苦大于乐才正常。

  很多时候,能力和兴趣其实很难分开,学而优则乐,可能有一两次考好了,对某些科目兴趣大增,也是常有的事,兴趣不稳定很正常。

  第四,如果实在担心报考范围太窄,可以调换一个科目来换取选择范围,比如说你就是喜欢政史地,但是政治不太好,讨厌理化生,但是生物没有那么讨厌,并且觉得生物如果好好学,能学好,那可以用生史地代换政史地,获得更大的选择范围。

  第五,除了关注选科之外,高一要尽快熟悉各科特点,确定几门“不选”的科目,多花一点时间,及早把合格考(学业水平测试)考完,然后全力准备等级考和后面三大科的高考。(备注:如果合格考不过关,会影响报考,同时还会占用后期复习时间)

  就到这里吧,祝好运!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END -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