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高考调包案作案环节分析
对任何事情,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鉴于自大宋以来开封府就有科考舞弊,连包拯包大人都被庞太师坑过,所以我先大胆假设有「内部领导」对答题卡做了手脚,然后再小心求证从高考阅卷程序上来说,哪个环节能做手脚,完成调包;这才是科学研究的态度。
高考阅卷程序:考试→监考封卷→押运→拆箱入库→扫描→批改卷→录入成绩→成绩查询。
1、考试
考试环节当然可以做手脚,比如河南省2012年就发生过大规模替考的故事;但是这与本次答题卡调包事件无关;

2、监考封卷
监考环节肯定无法修改,因为考试结束后,两到三名监考老师会按座位号先收选择题答题卡,然后再收考试答题纸,全部收集齐后,装袋密封。想在众目睽睽之下替换来自其他考场的答题纸,还要交换条形码、涂改准考证号和姓名,How?你能想象在高考考点,一个监考老师拿着答题卡和答题纸跑到另外某个考场跟人调包?那除非这个考点从上到下烂透了,也早引发舆论了。

3、押运环节
都密封装箱武警押运了,谁也没法在这个环节更换。
4、拆箱
拆箱阶段如果想做手脚,需要在如图一堆人眼皮底下,先开箱,再开袋,找到八个人(4个调包双方)的试卷,然后修改答题纸的信息,涂改准考证号,在这个环节,条码已经粘了两天,揭下来就损坏了,所以调包者不但要能制作正确的条形码,还要随身带着条码、暖风机、镊子等专业设备,并且能够在一两分钟里找到试卷,做完手脚,在二十几双眼睛下放回去……
如果河南考试院管理松散一点,拆箱环节没有这么多人,但是上百万份试卷的拆箱可是个大工程,一两个人根本忙不过来;人多眼杂的话又无法操作,所以这个环节无法实现调包操作。

5扫描
例如黑龙江省报道共有11台高速扫描仪,用一周的时间扫描19万份考卷;江苏省也是用一周时间完成所有考卷的扫描。并且在拆箱后,卷子是以30份为一组进高速扫描仪扫描并切割的成块答案,就算答题纸上的准考证号有错,但答题纸上的考场号不可能修改,属于A考场的答题纸,没法调换到其他考场。
但是最有可能动手脚的,还只能在这个扫描环节,因为后面的批改试卷、录入成绩的环节,全部依靠系统,考生信息也加密了,每道题也是单独批改,想做手脚就更难了。

看见每个制服小姐姐面前的那个档案袋了么?档案袋里就是答题纸,一个档案袋里是一个考场的答题纸。
那这个环节谁有能力找到某一张答题纸,污损条形码,涂改姓名和答题卡号,还要确保条码无法扫描,并把这张答题纸单独拿出来呢?**不但拿出来,还要跟另外某张答题纸调包;不止调包一次,而是调包四次?一屋子四十多人呢,怎么做得天衣无缝啊?
6、阅卷
每个老师只批一道题,也完全看不到考生信息,同一个考生的答案会被两个老师批改,如果分数之差在2分以上,会发给第三个老师批改。这个环节是不可能调包的。

河南省的电子阅卷
7、录入成绩
由系统汇总阅卷老师的评分,并录入考生的考试成绩。这环节除了软件运维人员,其他人真的没有调包的能力。但是考生向考试院提出查询请求后,还是看见了写着自己名字的答题纸,这就说明数据库索引项是正确的,并没有人在成绩录入阶段进行调包。
结论
所以wei/yi有可能做手脚的,还是在扫描环节。
对于这件事,我假设「内部领导」是在扫描环节做的手脚,也有很多逻辑不合理的地方。
1、如果要调包,肯定要知道哪个学生成绩较好,并且掌握该生准考证号和考场座位。然后调包双方的准考证号应该相似,比如只有1位或者2位有区别;这一条的确在新闻中体现了

这位(X淇,卢女士的女儿)的考生号就是:18412301153230。那么,这4个号码就是:
18412301158236 理综
18412301458230 英语
18412382153436 数学
18412301153230 语文 (正确√)
可以发现涂改的数字都是「容易修改」的数字。0->8; 2->4; 1->2; 1->4; 0->6; 修改后的数字并没有意义,而只是容易修改而已。谁改的?
也正因为这样,我才一直保持着对河南省考试院的怀疑。
可是扫描员扫描的是条形码,而不是手写的考生号;如果条码也被污损了,考生信息也填错了,那这部分自然就没有成绩了,而从已有证据来看,考生却是有成绩的。

能否交换答题纸呢?其实也非常难。交换答题纸需要做8个条形码,并且保证考场号、座位号是匹配的,再从堆积成山的答题纸中找到分散在不同扫描员处的答题纸,然后涂改姓名,贴上新的条形码,彼此归位后,由扫描员再扫一次——Mission Impossible。
如果考试院的内鬼有这种实力,让来自其他系统的扫描员帮他违规操作,那为什么不能直接在阅卷评分系统中开后门?总之,我一直保持着对河南省考试院有限程度的怀疑,毕竟河南开封府从大宋朝至今,可是出过多次舞弊案件的。
但这次事件中,只有四个分处不同城市的考生家长站出来反对,其中还只有一个能考到600分以上的好学生;其他学生也不过500分上下,在河南这种高考大省,没准连二本都上不了——一个内鬼做了这么复杂的操作,就为了帮另一个考生上二本?内鬼要承担多少风险?买通内鬼需要多少钱?内鬼还要给哪些人分钱?多少钱是够?这些钱够不够送考生出国念书呢?
我大胆假设了,但小心求证却失败了。现在我一直在等待着四位考生家长提供的新证据、新照片;所有来自家长的口述,未经质证的话,我一概不信,只相信逻辑、证据和流程。
从现有证据来分析,我从未见过如此脑残的内鬼,发动了至少两个人,投入这么多成本,留下大量作案踪迹,时刻能引起民愤的情况下,就为了帮四个分别来自不同城市的考生换考卷;其中三个「受害者」还只能考500多分,在河南只能勉强上二本——
投入产出完全不成正比。2012年河南高考替考,光替考者就能拿到一万,更不用说其他环节的人能拿多少钱了。从生意角度来说,替考生意可以做,保送生意可以做,但在众目睽睽、电子阅卷、条码识别的大环境下,为了四个人上二本而「调包」的生意,肯定是不值得做的。
除非天下最笨的名号,已经被这位「内鬼」继承了。
转自公众号任易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