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学习,爱生活,会学习,会生活,人生有百学网更精彩!
爱学习 | 爱生活

教育的核心是什么

发布于:百学网 2018-07-29

教育的核心是什么

  在我们的校园里,孩子们按照年级、班级坐在不同的教室里,学习不同层次、不同学科的内容,听从铃声统一上课和下课。这种模式成为全球范围最普遍的一种教学模式。今天我们说到教育,大家脑海里想象的教育场景大都是这种班级授课制的教育模式。

  实际上,今天这种分年级、分学科式的教育模式,诞生到现在不过二百年。在二百年以前,教育还是聪明人和聪明人的对话,无论是毕达哥拉斯半圆还是柏拉图的雅典学院,甚至孔子,他们的教育方式,都是与学生对谈,那时候的教育,是一种“关系”,一个独立的个体与另一个独立个体之间的关系。

  直到二百多年前的拿破仑战争,1806年的耶拿战役,普鲁士遭遇惨败,他们总结教训,认为需要训练出更多更听话的军人,来组织更有序更服从的军队,于是在1809年推行了著名的洪堡教育改革,将1717年颁布的义务教育法进行了更加细致、严格的深入推广,并且普及到了大学阶段。

  从此,普鲁士全境开始了这样一种全新的教育方式,把7岁以上的孩子,按年龄划分成不同年级、然后分学科进行教育,在这个屋子里学数学,去下一个屋子里学物理。也就是我们现在学校里都在实行的这种教育方式。这种教育方式的初衷,是为了训练更标准化、更服从的军人,以便组织更有序的军队。

  后来,这个模式传入到了美国,在福特、卡内基、摩根斯坦利、范德比尔等人的推动下,在全美国得到了普及,并最终发展到了全世界。

  这种标准化教育的wei/yi目的,是培养流水线上合格的工人。这也就是为什么福特、卡内基他们会如此热衷推行这种教育方式。教育的目的,就只是培养出熟练操作机器的手。所以亨利福特曾经抱怨说:“为什么每次我要一双手,他们却都要给我附带一个脑子?”

  这种模式一直延续到了今天,这种把孩子按照年龄划分,分年级分学科的教学方式,让同样年龄的孩子坐在一起,无视他们的个体差异,让他们面向黑板被动的接受教育,依然是一种工业经济时代的思维。依然停留在培养社会化大生产下的合格劳动力阶段的教育,从来都是把人当作工具来训练、来评价。这是“训练”,不是“教育”。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们觉得应试教育对统一的标准化的单一的分数评价体系的追求,已经越来越偏离教育的本质,导致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教育的核心,是让人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教育的目的,是让人学会如何学习,通过学会如何学习,成为一名终身学习者,进而自我觉察、自我认知,最终接纳真正的自己。而这一切,我们是无法通过灌输的方式传达的。

  一切的学习,都是自我学习。怎么学,比学什么更加重要。就像达尔文说的: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

  当然也有人认为,我们教育最重要的是传递我们的经验,这也是人类得以繁衍、进化的重要基石。

  但事实上,经验是非理性的,而且是非常私人的,我们只总结出的所谓经验,只是站在我们个人角度上,对过去事情的一种私人总结,他于事情的规律和结果,只能说是只相关不因果,一个人的宝贵的经验,往往对于另一个人来说,却是致命的毒药。

  当然,我们有一些基于技术、技能的经验需要传授,但这种传授应该是克制的,是在孩子试错之后的,当我们迫不及待直接告诉学生时,意味着我们认为我们的答案是正确的、而且是wei/yi的。

  我们应该相信,我们每个人,每个孩子,都是完整的,都是自带答案的。老师也好,学校也罢,应该做的事情,就是启发孩子,去提出更好的问题。然后,让他去寻找自己的答案。

  每一个孩子都是完整的,他们都有自己的答案,有自己看待世界的眼光,无论年纪大小,三岁也是完整的三岁,而不是六岁的一半。

  一位非常知名的幼儿园老师,幼儿园三五锄的创办者,有一次,她在幼儿园里,给孩子们上她们的“神怪课程”,讲到目连救母这个故事,在故事里,目连的母亲在地狱受苦,目连去地狱里救他,远远的,看到母亲眼睛耳朵鼻子都喷着火,目连克服障碍去救母亲,越走越近,看着母亲,眼睛耳朵鼻子都喷着火,然后老师就问孩子:妈妈怎么了?孩子们的回答是:妈妈生气了!

  我们看,孩子们有自己看待世界的方式。然后,三五锄的老师没有立刻纠正孩子,而是顺势问,那妈妈生气了,我们说一句什么样的咒语,能够让妈妈开心呢?我们大人都以为,孩子会回答妈妈我爱你啊,妈妈别生气啊,这类的。但是孩子们的答案完全不同,一个胖胖的小男孩站起来大声说:妈妈,快上淘宝吧!

  每一个孩子都是自带答案的,都有自己看待世界的眼睛,我们不应该急于让所谓的wei/yi真确的答案,去占领她的头脑。信息时代,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渠道已经多元化,老师已经不再需要是信息的垄断者,也不需要扮演无所不知的那一个中心,老师需要做的,是陪伴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成长。教育的任务,不再是简单地给与学生学科知识和信息,而是学习的意义和学习的成就感。

  马克斯韦伯说,人说悬挂在意义之网上的一种生物。有人会说,我们之前的学习也是有意义的啊,我们跟孩子说,你如果不好好学习,就考不上大学,考不上好的大学,你以后就没出路了,在社会上难以生存。这个不是意义,这个是恐吓。我们的教育,是以对生存的恐惧来维系的,这不是“教育”,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大都不是“教育”,而是“训练”。这个世界上,“教育”是不存在的,存在的只有“学习”。我们是没有办法“教育”一个人的,我们能够做的,只是陪伴他,共同学习。

  黑塞在《悉达多》这本书里,描述了悉达多离开乔达摩时,二人的一段对话:悉达多说,智慧是无法被传授的,被传授的只有知识。你的语言再生动,表达再细致,也无法让别人得到你开悟那一刻的体验。这一切,都需要我自己去追寻、去体悟。

  我们需要从教育者的角色中走出来,和孩子一起成长,由教育者变成陪伴者,我们才有可能成全孩子。就像纪伯伦说的,我们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是我们应该竭尽全力成全他们,而不是让他们成为我们。(2018-06-19)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END -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