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学生能参加高考吗
高二不可以参加高考,高二退学可以参加高考。但是高考只是高三的事嘛?当然不是,高考这三天可是新高三最最重要的财富,每一个尚在高二的学子都应该拿出不输老高三的紧张,关注高考动态,题目上的模拟还会有很多次,但精神上的模拟,就只这有一次。
如果说有一篇文章适合高一高二高三所有年级的同学看,那么非此篇莫属。作者用自己的经历证明了什么样的学生才是一个合格的学习者,才是一个合格的高中生。
高二参加高考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文/tan270
我来自广西,考的是全国三卷。高二时参加2018年高考,是我认为我高中阶段做过的酷事之一,也许当初前进路上有诸多犹豫迷惘,但最后也只剩下一句“好爽 !”现在,我想将我的经历写下来,谈谈我备考、高考的感受以及这段经历对我更深远的影响 。
1 报名(2017.06-2017.11)
最早开始有这个念头是高一的期末。彼时高三的高考成绩放榜,学长学姐们考得并不理想,为他们感到遗憾的同时,我也不由得思考,是否有一种途径,可以让我离高考更近一点?
我首先想到了中科大的少年班,仔细看过官网上的招生简章之后,我选择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创新试点班”。
做了决定后,便开始准备一些申请材料,到了九月中旬科大官方发布简章,便按要求报了名。当时只经过一个高中学年,材料比较单薄,我认为其中起了比较重要作用的应该是我前十名的成绩单,省内主办的的生物、化学竞赛的一等奖,以及英语能力竞赛(NEPCS)全国一等奖。
在我看来,科大创班的初审还是比较容易通过的,只要排名不算太后,也有一些奖项就可以了。
网上提交和邮寄材料都完成后,接下来便是整整一个月的忐忑等待,最终在十一月初收到科大发来的准考证以及相关函件。高考报名时间在十一月中旬截止报名,当时已经是时间很紧张了,而我又是当地wei/yi一个报考创新班的学生,因此与校领导、考试院的沟通颇费一番周折。幸运的是,最终我还是成功报名了。
2 一次备考(2017.11-2018.06)
既然前期的一系列申请报名已经尘埃落定,我也更深刻地意识到,高考离我真的很近很近了。六月七号这个日期可以说是我的一次机会,也可以说是我自己加上的一层制约。我不得不以一个高考生的身份来要求自己多往后面想,多往远处看,不仅仅是备考的知识与技巧,也更是对于自己人生的规划。又或者说,在更早之前的决定阶段,我就已经逼迫自己明确未来的方向,从活在当下想到了一年后、两年后的高考,甚至以后的学业规划。
由于缺乏备考经验和对高考的认知,我向老师寻求帮助,老师给我的建议是,先刷高考真题,熟悉高考怎么考,然后自己做分析、归纳。
最开始的我会想,高考题也没几套,这么珍贵的东西刷刷就没了,因此并不十分热衷于高考题,反而喜欢练各种模拟卷,想要以此来证明自己的实力。而在后来的学习中,我却吃尽了苦头,忍不住感慨一句,真香。
尽管选考内容仍未学完,但是开始以套卷形式刷真题是完全可行的。因为高考题本来就是极具纲领性的实例,也是绝佳的学习内容,它并非“消耗品”,而是“艺术品”。
刷真题的目的与刷模拟题的目的并不完全一致,对于前者,是赏析、学习,对于后者,是提速、保持手感。更何况,以限时训练的形式来刷真题并不能达到“模拟”的效果,因为无论如何,平时的练习中总会涉及少量选出来的真题,并非完全没有做过的新题。我在高二寒假刷完了近三年的理数与理综,基本上数学110+,理综230+,虽然比较低,但我并不如何担忧,因为的确缺乏训练,也因为抱着一股长见识的心态。
不重视真题是我犯的第一个错误,从中,我明白了要明确自己做题的目的。而我犯的第二个错误其实是过于重视速度。
由于经常被学长学姐“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理综试卷”的抱怨吓住,因此初写理综时会心浮气躁,不敢写压轴题,还非要留出检查时间,基本上我把写理综的忌讳犯全了,最极端的时候,两个半小时的理综时间,两个小时在写试卷,半个小时在检查。老师批评我强行提速,我自己也因心急犯的错误失望。
在这样的急躁态度之下,我读题并不仔细,物理会忽略摩擦,会忽略光滑,也会忽略重力分力,而化学则忽略工艺流程的连贯性,反应原理的计算也经常出错,而生物的叙述总是想到就写,表达并不严谨,失分大坑见一个踩一个,那时的我,一个大写的反面教材。
后来在训练中一点一点调整做题的节奏,尽量填满考试的时间,仅留5~10分钟检查,自己也想明白了:有很多无意识的错误是无法检查出来的,减少无谓失分的wei/yi方法是做题时就已经足够细致,避免“返工”。
最后定下来的理综做题节奏是35`40分钟的选择题,10~15分钟物理实验题,10分钟物理24题,然后跳过25题,每道化学大题都花12~15分钟完成,生物的解答题花20`25分钟完成,三道选考题共花15~20分钟完成,物理压轴题至少要花二十分钟写完,以及最后花几分钟检查一下不放心的部分。
而数学的备考相对来说是比较简单的,因为17年之前数学难度的大头都放在圆锥与导数,我们已经在老师的带领下对于这两个题型做过深入研究,经过了系统的学习和强化刷题之后,我渐渐发现大多数模拟题并不能做到如高考题一般新颖和“奇葩”,前者偏向套路化,而后者则捉摸不定,相当考察数学素养。
我努力去体会高考题那种“气质”,看标答的一些令人摸不着头脑的叙述,也看一些非官方的解答,反复地做这两类压轴,具有了一定的信心 。
对于数学的压轴小题来说,其实是“不可复习”的,17年以前的压轴小题要么运算量大,要么切入点难找,无套路可循,也无固定考察方向,当时我倒把这一部分放一放,没怎么训练过,因为我认为再多的准备也是无用功。
而最后,当我坐在考场内时,才明白什么叫大吃一惊。
3 一次高考(2018)
离高考还有几天的时候我焦虑得不行,知道是一回事,亲身经历又是一回事,但澎湃的心绪终究在考前动员大会上,领导的叮嘱声中平静下来。
我发现我真的没什么好怕的,考好了能给予我信心,考不好也不影响什么,这是我赚的一次全真模拟的机会,我只需要静静享受它。
按照我的复习计划中,考前一天看了一些语文的笔记、试卷,以及数学的错题,我没有特别调整作息,该吃吃该睡睡,相当的无所谓。
最终走进考场的时候我还是有些紧张,特别是看到18年语文试卷各种题型的变化,而我又没有端正态度,只将自己作为一个评价者而非一个参与者,因此答题答得格外艰难,也可以说平时语文不上心,我怎么对它,它就怎么对我了。
中午回宿舍时还在QQ上跟语文老师进行了一波吐槽,而老师只安慰我下午好好考,不要想那么多,我也适时看一些数学的错题,按照经验在白纸上回忆写下什么题型考什么内容,而我错过的点又是哪些,高效完成了回顾。
下午的数学刚开始顺得让人不敢相信,选填压轴变简单了,也没有计算量特别大的题目,特别是立体几何竟然可以用传统法快速求解,对我来说算一个抢时间的惊喜。
但惊喜止步于此了,接下来的是惊吓双连。首先是解几,写到最后要求公差直接懵了,因为当时求完参数还原出来的一元二次方程过于丑陋,我那时有点担心前面运算错误 ,就没有算到最后。
结果跳过这一座大山,下一座大山更令人满头问号。当时没有做变形就直接求了两次导,因为过于丑陋而放弃了,后来老师跟我们讲了三次求导的解法,恍然大悟。不过高考考的就是运算和心态,即便我在考场上明白要求三次导,也可能会因各种运算错误而做错,所以并不如何遗憾。
当年三卷的导数是三套卷里最难、也最让人迷惑的。直到很久以后我才看懂命题中心出的标准答案,不得不说,这个思路对于我这样水平中等偏上的学生都不好理解,命题人真的下手太黑了。更令我愤愤不平的是,考试中心官方出的试题分析赞赏这道题“通法通解”……
但那已经是后话了,对于当时的我来说,最后那半个小时在检查但检查不出错误中度过,第一次高考的我尚未经过诸多模拟考的摧残,心态比较崩溃,两道大题都没有做到最后。
出来倒不如何沮丧,反正我做不出来,那至少绝大部分人都做不出来。
当晚快速浏览了一遍理综真题,又看了看化学选考书和生物选考书,再看了看理综一些易错点,时间差不多也休息了。
第二天的理综同样令人吃惊,物理基本无障碍,化学和生物有些空比较难填,但总体来看,难度有所下调,这点可以从2018年三卷地区水涨船高的录取线可以看出。
下午的英语则是一贯比较简单,也十分顺利地写完了。
考完最后一科出来后,我其实没什么感觉,不能评价自己考得好不好,也不想纠结这些。我仿佛与周围的环境产生了隔膜一般,那天阳光洒满校园,周围的人都喜笑颜开,而我注定不属于解放的那一类人。
我还有一年。我也只有一年了。
布满荆棘的前路等着我走过。
我需要从这一次宝贵的参加高考的机会中汲取经验,才能更快地成长起来。
4 一次总结(2018)
我现在依然记得查成绩前是如何的忐忑,也记得看到成绩比预想的高是如何的激动。语文109,数学127,理综261,英语142,总分639,省排名1600左右,在当年刚好够得上南开在广西的录取线。
老师们知悉我的成绩后,都说已经很不错了,我至今都不知道那到底是不是安慰。
尽管成绩比估分高,但当时我的不满意,我的遗憾,都是真的。我知道自己在高考中有不少失误,并且为此深感不甘。
而另一方面,我的成绩也给予了我充足的底气。我还没有经过系统的复习,第二次参加高考时再差也不会比第一次更差了,我可以向更高分发起冲击。
除了心态与经验,这次经历带给我的还有思维方式的转变。从前浑浑噩噩,觉得高考离自己很远,每天只要保持无方向的努力就可以应付学校的测验,保持一个不错的名次了。而在高二的一整年里,我突然有了目标,那就是尽可能在高考中取得高分。
说出来可能很肤浅,但这一个目标使我提前做好计划,使我提前接触高考本身,我在压力下比同龄人更早地考虑要怎么备考,我犯的错误和我的收获指导我进行下一次备考。
在大多数学校里,高一高二考的内容与高三考的内容都有一定程度的脱节,这也就是为什么刚接触高考题型时我们会一脸懵,而后来又会发现,高考的重点远远不是高一高二时的记与背,高考考的是更深层次的应用与分析,而高二的我能主动拥抱高考题型,比很多纠结于学校测验的同龄人走快了一步。
这一次高考,是我难得的际遇,在那以后,我学会了学习。
5 二次备考(2018.07-2019.06)
第二次备考的时候比第一次顺利多了,因为有老师的引领,也因为我有了经验。
在整个高三,我基本是在做题、总结、看书中度过。吸取从前的教训后,我开始做错题本。
与以往将整道题抄下来的记法不同,我只记录错的某一个点,或是客观题一个选项,或是主观题一个空,零零碎碎地记下了,并按专题归纳,然后考前浏览一遍,便对我会犯什么错误有了数,基本上能避免考试中重蹈覆辙。
高三的模拟考很多,如果是比较重要的,比如一二三模,我会特别看重,并在考前两三天就制订复习计划进行复习,然后当成高考来考;如果是不那么重要的,比如学校间的联考,我就只会在考前一晚复习,仅仅当做一次检测。
在平时,我做题的方式分两种,一种是成体系地刷,目的是掌握知识或技巧,甚至攻克难题;另一种是做套题,一套选择也好,一套解答题也好,都是为了保持手感,检测知识体系,涉及面广,需要限时完成。
当然,我对做题感到厌恶时会看做过的习题、试卷,或者干脆看课本,寻找未曾留意过的边角知识,并把不熟悉的点记下。高三一年中,生物课本至少看过五六次 ,化学课本也看过三四次,物理课本看过一次。我认为,越到后期,越应该回归课本,看到自己已经有所遗忘的知识时会有一种“原来我学过”的感觉,也相当于检测。
高三的课余生活反倒比高一高二还精彩,我们会在课间看《成龙历险记》,会在班会课打排球,也会捉弄老师。我身处重点班之中,这个集体却不像传统意义上的重点班那样不肯放过一分一秒来学习 ,我很感激我的同学们,也十分怀念我们曾一起度过的快乐时光。何其有幸,能与这样一群可爱的同窗一起度过这一年呢?
这个时候我的心态更趋向于平稳,那是一种去向已定的从容不迫。一次次的模拟考中,我已经对自己的实力有了充分的了解,最后只需要淡定地考一场试,就可以顺理成章地步入大学,奔赴灿烂盛大的世界。
我不再惧怕高考所代表的意义,我只需享受高考本身。
6 二次高考(2019.06)
第二次高考的感觉跟第一次不一样了,上一次是一个人的孤独备考,这一次是我们班一起备考,甚至那两天晚上的晚自习课间,我们还熄灯谈起了八卦。到了这一步,多复习的那几分钟已经没有意义了,该看的都看了,因此,我们相当放松,也珍惜离别前的这一刻。
但今年高考还是出现了一些有趣的事情的,也许是我心情放松,所以看很多事情都觉得有趣,脑内弹幕刷个不停。
第一科的语文还没发卷时,坐在第一排的我看到前面监考老师翻到最后一页出现了漫画,监考员还若有若无地笑了一下,我当时以为漫画是语用题型,略感莫名。
直到发卷后,一看,才发现漫画是作文题。联想到前几天语文老师还说着“之前考过的漫画都跟教育有关,不过今年考的概率不大”,慌张倒不是很慌张,当时只觉好笑,又想到监考老师神秘的笑容,一下子就明白过来。
语文的其他内容倒记得不是很清晰了,也许曾有过波澜壮阔的内心起伏,最终也归于静寂了。
下午的数学倒是延续了上一年前面简单的风格,结果后面解答题题号大变,最后选考题更是出现一朵云,想想也还是觉得好笑。但话又说回来,今年的压轴题并不如何难,而且解几题又是我们老师押中的阿基米德三角形,只是我临场发挥不如意,倒是愧对老师了。
当晚聊天的时候我们就聊到了第二天的理综肯定也会出乎意料,但该吵闹还是接着吵闹。
第二天发答题卡的时候看见生物部分两道大题都是七八条横线的空,等发卷时,果不其然,发现生物确实有两道思路设计题,但其实并不算难。而化学有一道有机实验题也令人惊讶,因为我们都以为有机实验已经退出高考舞台了,现实又一次打脸了。但总体来说,今年理综难度跟上一年差不多。
英语倒是出乎意料的简单,比上一年简单多了,我写的时候已经有预感除作文外都是满分,出来时大家也都在感慨英语是如何的简单。
那天下午考英语的时候下了雨,真正走出考场时,天气放晴,阳光炙烤着湿漉漉的地面,可我却感受不到闷热。
真正的解放来了,我也谈不上有多么激动,按部就班的事情罢了,我完成了这一阶段的学习,就要开始为下一阶段打算了。
人生的路还有很长啊。
7 二次总结(2019.07)
成绩已经公布,看见分数的时候确实挺激动,以为可以进入理想的大学了,语文118,数学138,理综271,英语150,总分677。
只是省排名出来时仍不免失落,省排名300,发挥不好是事实,也不想怪罪那两天的上吐下泻的身体,一切顺其自然就好。
然后我就开始翻看那两本大部头,决定自己的未来听起来是很大一件事,应该在各种纠结与争执中度过。但那天下午,我一个人坐在电脑前,最终决定选择北航,一切都是那么顺理成章。
我并不打算复读,或者说,如果我考得更差也许会考虑复读,至少这个结果仍在可接受范围内,很多事情仍未失控。
向来万事难圆满,圆满了就是走到头了。至少此时此刻,我可以期许还算不错的未来,也可以在电脑前一字一句敲下我的经历,好好回忆我高中里最浓墨重彩的两年。
我尽我所能努力了一把,也向想要成为的人走进了一步,所以此行不虚,足矣。
原创 tan270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