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下,对高考更应多些理性
看到标题,有人可能会质疑,“双减”是针对义务教育阶段,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与高考不沾半毛的事,为什么要对高考多一些理性?
殊不知,教育的严重内卷,家长的极度焦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过重负担,从某种角度上讲,都是一考定终身的高考带来的。
其实,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减负,从精心设计作业,优化作业布置,从控制校外学科培训上做出相应努力,固然能够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从各种渠道所反馈的,现在的孩子玩耍的时间不是变多了吗?基本的睡眠时间不是有保证了吗?孩子们的天真烂漫的笑容不是又有了吗?孩子们的学习不是又回到学校的主阵地了吗?
但是要彻底消除教育的内卷和家长的焦虑,彻底实现对中小学生的减负,又特别是让教育得以彻底回归,回归到本源,回归到应有的方向,回归到应有的美好,必须全方位推进高考制度改革。
不管怎么说,高考作为一块净土,作为社会公平的最后一道防线,在过去的40多年来里,为国家培养选拔了一大批人才。可以说,没有高考,就没有当下社会的发展和日新月异,无数人也通过高考改变了命运,没有高考制度的恢复,也就没有他们阶层的上升和人生梦想的实现。
高考作为不是最好,但或许也不是最坏的制度,折射出的是教育之光,投下去的是时代之影,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高考会随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革,不断创新。但是,这不能一蹴而就,必须假以时日。
在高考制度的改革还没有探索出最优方案时,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对高考多些理性。
一方面,对备考要多些理性。有高考存在,就必然有应试,其实,就即或是没有高考,也同样有应试。司法考试、职业会计师考试、公务员考试、教师职格证考试、教师招考考试,哪一行考取资格,哪一行入职,不需要应试?应试作为一种能力,应该是素质教育的应有之义。素质教育有应试,素质教育需要应试,素质教育从不排斥应试。
但是,我们完全可以让高考下的应试教育不再走极端,完全可以让高考下的应试教育变得理性而深刻,温馨而又富有人性,贴切而又彰显人文。
比如,我们可以重视分数,但不唯分数;可以追逐分数,但必须取之有道;可以给予学生分数,但更应给予他们一生更有用的东西;可以让学生成为分数拥有者,但更应该坚持立德树人,让学生成为终生学习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坚持运动者和优雅生活者;可以让学生懂得勤奋吃苦,学会奋斗,自强不息,但绝不能靠拼时间、拼身体、拼生命,死整蛮干,以牺牲他们的身心为代价;可以提升应试能力,让学生能科学应试,但绝不能把学生训练成一台台应试机器;可以给学生以一定的学习压力,但绝不是那种“提高一分,干掉斤人”“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要成功,先发疯,下定决心往前冲”“扛得住给我扛;扛不住,给我死扛”“就算撞的头破血流,也要冲进一本线的大楼”的那种残忍与血腥。
其实,高考不是人生的全部,它只是人生的一个小站。衡量一个人的人生作为,除了高考,除了站在高考这个起点上被选择,还有其他多维的向度,还有其他多种的选择,还有其他更合适的创业与成才路径。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所谓条条道路通罗马。
而且很多人即或赢在高考,却并不一定能够赢得人生。不少人虽然输在高考,最终却有可能一路凯歌,成就辉煌。因而对备考要遵循规律,捍卫规律,不能迷失规律,抛弃规律。
另一方面,对这场考试要多些理性。一年一度的高考,今天又开考了。作为国家的大考,也是学生人生的一次大考,一年一次,很重要,也很关键,我们对高考重视,全社会对高考让路,各行各业为高考服务,本在情理之中,无可厚非。
但任何事,都有一个度,太过了,会适得其反。如果为了应对这场考试,花样百出,五花八门,甚至让高考凌驾于一切之上,影响社会生活秩序,触及法制道德,那就令人匪夷所思了。
诸如晚上十一点后不准邻居冲洗马桶,担心冲水声音干扰孩子;怕池塘里的蛙声影响孩子学习,下药将一池青蛙毒死;担心电梯噪音影响孩子休息,擅自停运电梯,让几十户高楼层居民气喘吁吁地爬楼梯。
诸如为学生发钱减压,陪孩子打麻将减压,让孩子撕书烧书减压。
诸如让男老师穿上花里胡哨的旗袍“走台”,图个“旗开得胜”,让全场的人举着向日葵,昭示“一举夺魁”,在教室门上挂上“粽子”,想的是“一定高中”,让全校几千学生聚在一起“喊楼”,人声鼎沸,震耳欲聋……
其实,说白了,高考就是一次考试,一次说重要也重要,说不重要也不重要的考试。就是这次考试,看起来人生有可能被定义,其实人生有多种可能性,决定人生的并不只是这一场考试,这一场考试也决定不了一个人所有的未来。
要让考生放平心态,平心静气地面对,沉着冷静地正常发挥,我们就应该首先有一颗平常心,有一种平常行,大可不必用花招,抢眼球,争“奇”斗“艳”,求“新”逐“异”。
不然,在这种光怪陆离中,只会让人们失去教育初心,违背教育初衷,让应试教育愈演愈烈,让全社会对高考的神坛更是顶礼膜拜,对高考的神话更是难以颠覆,对高考也就更不容易做到坦然从容,宁静淡定。
又特别是在“双减”下,这种对一场考试的过度渲染,只能加助人们对高考的趋之若鹜,造成高考独木桥的更加塞车与拥堵。或者再说透,那就是让教育的内卷更“卷”,家长的焦虑会有增无减。
有一天,当分数不再是唯一的学习目的,备考不再是教育的全部,高考不再是人生唯一的机会,参加高考不过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即使没有“双减”,孩子们的负担便会不减而减了!
原创 汤勇 汤勇晓语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