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该学什么
这是一个家长的朋友圈感悟与分享:题目---真知识和假知识。下面是原文引用:
昨天碰到一个老朋友,他儿子刚从英国大学毕业。原计划出去读硕士的,但是因为疫情待在国内,现在不想出去了,全身心的投入到短视频up主了。想起我前段时间,因为要学习视频摄影,在B站看到一个UP主的视频,讲他的创业经历。这是一个同济建筑学的硕士,从大学就开始做up主创业。讲他的心路历程,讲他研究生毕业选择放弃建筑师,选择自媒体,讲他的自媒体如何运营,盈利。看了他的视频,我很感慨。因为他在谈他的心路历程,包括为什么放弃建筑师不干,走上创业道路。我感觉他整个交流表达和思考方式,和我这个已经毕业20多年的,也经过了很多职场淬炼的老江湖相差无几。
很惊叹,这就是今天咱们要分享交流的真知识和假知识。真正能够投入到实践中,真刀真枪的锤炼的收获,是真知识。躲在象牙塔里,读完本科要读研究生,茫茫不知所措,对就业和未来充满恐惧,即使学到东西也是假知识。
对于这篇朋友圈分享,有家长感叹!---家长和孩子对未来的发展都很迷茫!
带来疑问:大学该学什么?
一、真知识假知识存在吗?
大学该学什么?---这也许是很多大学新生迷茫之关键!真像上面的家长所言,大学学习中有真知识和假知识之分?如果有真假之分,能区分吗?
关于上面的观点,尤其是真知识假知识的观点,我并不认同。
1、真知识VS假知识
那位家长的定义:真正能够投入到实践中,真刀真枪的锤炼的收获,是真知识。躲在象牙塔里,读完本科要读研究生,茫茫不知所措,对就业和未来充满恐惧,即使学到东西也是假知识。
如果知识有真假,那我们就应该有办法辨别,且必须辨别清楚,从大学教学体系中清除出去。否则在大学里教一堆假知识,那不是误人子弟嘛!是不是要追究主管部门的责任了?!
如果我们无法直接认定、无法有效辨别和清除哪些是真知识,哪些是假知识。反向推理,是不是可以推断,我们的真假知识的论断有问题呢?---个人认为存在认知偏差。
2、体系知识VS社会常识
其实这位家长所说的知识有用、没用,真知识假知识等观点,虽然论断有问题,但我们又确实有所感悟,原因何在呢?---个人观点:这是我们对体系知识与社会常识之间的认知产生了混淆与偏差,导致的错觉。
体系知识VS社会常识,在很多时候,我们会把体系知识---科学知识、人文知识,与社会常识与经验混为一谈。上面的真假知识问题,其实是把体系知识与社会常识混淆了。
3、如何区别体系知识与社会常识
体系知识和社会常识的区别核心在范围与适用性。
(1)体系知识不分国界
体系知识在哪里都是相同的认知与应用,可以系统应用。不会因环境不同而变化。例如,数学体系知识,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日本,无论在地球还是月球,1+1=2是普遍规律。
(2)社会常识针对特定环境
社会常识只能在特定环境中适用,要有范围限制。比如在中国社会中的一些常识,在美国社会就不对,甚至在同宗同种同语言的香港台湾认知都可能完全不一样。更有甚者,在同一地域,省城与山区的认知会有很大差异。在同一行业,私营企业、国营企业、事业单位内对同一件事情的认知都不一样。而在每个地方,这种认知都可能被认为是常识、规则(潜)。这种认知在特定环境中可能非常有用,但只有你沉浸其中了才能感受到。
二、大学该学什么?
大学该学什么?这个问题虽然比较让人困惑,但我们只要认真思考大学的办学目标和所处阶段等问题,就能排除干扰,知道大学该学什么。
1、大学该学体系知识
系统学习体系知识,学习逻辑思维与科学方法论,这是一个系统培训的过程,这是我们在更大范围内,能够观察世界和深刻了解世界的方法。
从大学的办学目标与长期经验积累来看,从国家与社会对大学的定位来看,大学无疑是要以体系知识的培养学习为主。如果偏离了这个目标,那大学就变成了职业学校+社会实践基地了。
2、接触社会的过渡阶段
从大学生涯在人的一生中所处阶段来看,大学又是一个过渡阶段,是一个人从家庭走向社会的重要过渡期。所以,在大学里,除了学习体系知识与方法论外,也要适当增加接触社会的机会,逐渐观察社会、了解常识、体验人性复杂的一个过程。
三、大学知识白学了吗?
很多人觉得,这种体系知识没用,大学白学了。还不如多接触社会、早接触社会。这种观点看似很实际,很合社情,但个人认为存在一定的偏差:
1、混淆两种认知概念
这种观点的本质是混淆了体系知识与社会常识的区别。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认知,有不同的适用范围。
2、混淆认知来源
这种观点混淆了两种认知的来源渠道与获取方式。体系知识在其他地方很难获取;如果大学里不教体系知识,而是教社会常识甚至是各种明规则与“潜规则”,那大学真变成了藏污纳垢的地方了,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
社会常识主要靠一个人的社会体验来感知,因为每个人的层次不同、经历不同、感知不同,总结提炼的社会知识也会有很大差异。这种常识可以由比较近的人去传授与引导,但这种引导与传授,未必对社会有益,因为这种知识中藏了很多见不得人、不宜广泛传播的内容。
3、混乱应用两种认知
大家对大学知识白学了的误解,还有一种是学习过于僵化,不分对象套用体系知识的问题。比如把涉及人性的问题,用知识体系去思考,而不是用环境因素、社会常识和复杂人性等去分析研究,往往会产生错误的应对,让人感觉知识无用的错觉。
4、社会不规范的问题
社会越不规范、潜规则越多,体系知识的发挥余地越小;社会常识的作用越大,了解社会、善抓人性弱点的发挥机会越多。这种现象其实更像是社会乱象,应该逐渐规范才好,而不是乱改教育体系,让教育去适应社会乱象。这就从根本上背离了创办大学的理念与初心。
5、大学教我们看世界
体系知识的学习,可以教我们看清所处的这个世界,让一个人的生命体验更清晰。这其实不能用有用无用,投资与收益等利益衡量,这更是一种生命认知与生活态度的变化。
教育应该引导社会,而不是被社会所引导,这才是大学教育的根。
四、知识有用没用VS看有用书无用书
很多时候,我们会把知识分为有用知识和无用知识,把书籍也分为有用书籍和无用书籍。在20年前我也是这样认为,但现在回想起来,感觉似乎有些偏颇。
1、竞争考试阶段的认知
在竞争考试阶段,我不反对多看所为的“有用书籍”,因为在高考屋檐下、在升学体系中,我们不得不向考试低头。在中学阶段,学习时间有限,不得不多花精力看与高考成绩直接相关的书籍,这是绝大多数人的现实选择,无可厚非。
在大学阶段,如果需要继续深造,其实也没有太多选择,只能跟着考试指挥棒,去学更多“有用书籍”。这都是现实利益的选择,我们很难取舍。
2、在人生漫漫路上
但我们每个人不可能永远走在升学的道路上。在人生漫漫路上,我们不可能一路狂奔,总会有休息与漫步的时候,建议大家多读一些古典历史哲学类书籍或文章,它也许会让你体验不一样的人生精彩。
3、有用VS无用
一本书的有用与无用,也许并未如我们自己的认知那样。你认知中所为的无用闲书,未必真无用。因为每个人的层次不同,体验也不一样,站在不同的高度,视角不同,结论也许不同。就像我们拿到了武功秘籍“易筋经”,也只会把它当成一本难懂的普通经书来看。
另外,即使是同一个人,年龄不同心态不同时,看书的视角也会有差异很大。有用变无用,有用变有害,无用变有用的事情都可能发生。
提示:重读经典好书,会让你发现不一样的世界。
特别提示
1、如果看不清远方的道路时,请扎实走好眼前的路。
2、如果不知道大学该学什么时,请踏实学好专业知识。
来源:百合花开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