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招初审重点看什么?哪些人更容易通过?
这段时间无论是在外交流,还是在群里交流,都在给大家科普一个常识:
考大学并非只有统考这一条路。
现在是条条大路通罗马,
比如自主招生,比如综合评价招生,比如高校专项计划等等。
就看你有没有心,有没有条件。
其实这些东西,你到了高三才明白已经有些晚,因为有些竞赛那是高一高二就需要参加了,到了高三再琢磨,已经没有时间了。
所以今后你会越来越明白生涯规划的重要性。
一、自主招生主要招哪些人?
之前在群里多次跟大家说过,学有余力、学有所长的孩子更适合自主招生。
按照教育部政策,自主招生主要想招两类人:
有学科特长、有创新潜质。
那么,怎样来证明自己有学科特长,或者有创新潜质呢?
这是我们要讲的第二个问题——
二、自招初审重点看什么?
根据往年经验,参加过奥赛、科技创新大赛、英语或作文等赛事,并取得了名次的考生,通过参加自主招生考试,比较容易通过高校的初审,有更多的机会获得加分。
单科成绩特别出色或有特长的学生也很受高校青睐。如果学生在某一科目上特别出色或某一方面很有天赋,在高校自主招生的笔试和面试更容易得到老师的认可。
而思维敏捷,涉猎广泛,善于钻研的学生,比较容易在笔试和面试中胜出。
因为自主招生考试有别于高考,更看重学生知识面的宽度和深度。
根据往年采访经验,自招笔试试题一般都会超纲,难度高于高考,相当于奥赛初试。
如果完全没有竞赛经验,或者平时光学必修内容已经筋疲力尽,恐怕参加自招优势不大。
当然了,也有些学校只面试不笔试。这也不代表就会更容易。
面试专家组追根究底的能力,是不容小觑的。
三、哪些人更容易通过初审?
在省级重点中学就读,且成绩优异的孩子容易通过初审。
有竞赛获奖证书的孩子。
如果孩子属于那种学有余力、学有所长的那一类,只是没有参加过竞赛,如果你能证明孩子学有所长,那么也可以试试。
反正自招放在高考后,报名材料家长可以准备,最大限度降低对孩子的影响。
其实无非就是准备好材料,然后去学校盖盖章。
四、高校自主招生初审主要看什么?
根据高校初审环节和报名条件分析,不难发现,
自招报名材料分这三个类别:
最明确的条件,比如获奖奖项,五大学科竞赛、科技创新竞赛的获奖证书,这是最硬的硬件(理科),文科看的是那几类作文、外语类竞赛,之前咱在群里聊过;相对明确的条件,比如能够证明你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证明;比较模糊的,比如参加公益活动或文体活动。
之前徐老师在高校采访自主招生的时候发现,当雪片一样飞来的成千上万份自招申请材料寄到高校,而留给专家审核材料的时间又非常紧张,他们怎样才能最快选出符合条件的人才?
他们跟徐老师透露说,zui.好的办法就是按照硬杠杠卡。
有达到简章要求的奖项,直接进;
没奖项,放到后面统一处理。
这个没二话可说。
相对明确的,刚才说了,就是让你证明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
比如有的学校要求你要有什么ZL、发表过论文之类的,有的要求单科成绩优秀,也有的学校说的更笼统。
那你怎么证明自己有学科特长或创新潜质?
证明你有学科特长,要么是单科成绩非常优秀,这个就需要提供成绩单;
要么就是你发表过啥论文,针对你想报考的学科的;
或者是你有啥创造发明。
但从最近两年来看,发表论文和ZL太容易造假了,前年自招政策出的晚,就有不少人突击给孩子发文章,这种情况就算过了初审,到面试环节也很容易露馅。
那些面试专家都身经百战,没有一个是吃素的。
还是那句话:
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
不要弄虚作假。
教育部在前几天出台的特殊类型管理办法里已经明确了,特殊类型招生中发现作弊,不光要取消特殊类型报名、录取资格,还要建议考生所在省招办取消其当年的高校报名、录取资格。
这个可不是闹着玩的。
还有一个就是刚才说的比较模糊的。
也是最近群里问的比较多的,关于社会实践、公益和文体活动那一块。
有的亲问我啥公益才算,其实这个就是很模糊。
哪些材料能证明?
比如孩子长期利用零花钱资助贫困山区的孩子,算不算?
如果你有贫困山区孩子的感谢信。
或者你被媒体报道过,就是证明啊。
还有就是你参加过义工,有相应证书等等。
文体活动呢,比较高的奖项也可以列上。
但是这些东西,说实话,只能是在你和另一个同学硬件相当的情况下,会起到一定作用。
正常情况下起不到决定作用。
越是好的大学,越是要求证书过硬。
其他七七八八的闲杂材料很少有时间看。
社会实践和研究性学习这一块,是综合评价招生所必须的,这个东西到哪里去找?建议你问问班主任或者学校教务处。这应该是孩子们综合素质评价表里的内容。
也有的学校统一出具相应的证明,有统一格式,
有的学校暂时还没有这方面经验。
如果你们学校还没有这方面经验,你可以借鉴别的学校的证明格式,打印出来找学校教务处盖章,也是有效的。
具体要根据不同情况而定。
五、高校最喜欢什么样的自荐信?
听听过来人咋说:
中央财经大学的沈章略:
1.以该校培养特色为出发点。
尽管很多考生在填报志愿之前并没有很明确的理想专业,但是若能尽早确定方向,并在自荐信中将自己的经历与其联系起来,会给老师留下好印象。
2.用具体事例代替形容词。
考生容易惯性地把自荐信写成形容词堆砌的口号,这样不但不出彩,还会占用本可以用来好好展现自己的篇幅。用成绩、奖项这些有力的数据和能体现良好素质的事例,比如参加科研时如何克服困难、备考竞赛时如何潜心钻研等代替千篇一律的形容词会更有效果。
北京大学吕子君(应本人要求化名):
如果说自荐信是对考生软实力的展现,奖项活动的证书则是对考生硬实力的考验。在证书的选择方面,获奖较多的考生可以先把家中证书全部整理出来,斟酌取舍后再印制复印件。获得较高名次的大奖要要选,并在提交时放在多张证书中的首位。
北京理工大学张心:
为了在众多材料中多得到一次机会,让老师愿意进一步了解自己,考生不仅要写好自荐信内容,合理选择获奖证书,申请材料的“表面功夫”也要做足。“表面功夫”,指的是页面设计和其他细节。
页面的设计要让申请校老师看得舒服,可以合理分段,适当设小标题,重复检查语意不清的句子或错别字。
有些学校要求提交电子版和纸质版材料。打印纸质版材料时,注意选择优质纸张。上传电子版附件时,zui.好为附件命名。
嗯,徐老师觉得这些牛孩的经验还是很靠谱的。
关于自荐信这一块,徐老师后期还会专门给大家分享写作方法,先耐心等等,咱们一步一步来。
虽然距离自主招生简章的公布还有一段时间,但有备无患,有条件的亲早点准备起来吧。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