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北等高校一定要自主招生
01
2018年,清华在全国录取3400人,获得自主招生、领军计划、自强计划等降分人数达3253人,占比95.68%,全国约150人裸分考入清华。
以往总会有一些黑马学校:
每年或隔一年学校会考上一两个清华北大的学生,但近年来,这种现象却越来越少。
来自南开大学、拥有七年招办经验的徐老师老师提出,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是北大清华的招生录取规则正在发生变化,高招的趋势正在改变,自主招生已成为选拔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
而更深层的原因则在于:
国家人才战略、高校选拔标准和个人发展需求的调整。
高校的招生方式已经发生改变了,而很多中学的教育方式还在原地踏步。
在徐老师看来,“自主招生并不只是面向顶尖学生的专属,理论上,只要你的成绩能达到当地的一本线,都可以去规划、去参加自主招生。”
徐老师认为,清华北大在我国高等教育界有着zui高地位,它们的趋势,也代表着未来的趋势。
很多中学的校长、家长、考生经常会问他这样的问题:
徐老师,我们学校以前每年都会有一两个清华北大的学生,为什么最近几年都考不上了?
“我总结了非常重要的一点:清华、北大的招生规则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她坦言,2014年甚至更早之前,清华北大有70%—80%的名额都放在裸分里面进行招生,但现在裸分占比只有15%—20%。
清华北大的招生方式变了,而你的教育方式没变,所以你就没有清华北大的学生了。
02
裸分上清华北大越来越难,这是为什么?
他举一个例子:
高考也是一种选拔,你的语文很好,但数学是0分,你能考上比较好的大学吗?
肯定是很难的。
你进了大学,大学按照什么来培养你?
它并不要求你所有的科目都很好,它是按照专业来培养的。
同样,如果你考的专业是数学与应用数学,这个教授可能不会特别非常关心你的语文成绩。
徐老师提到了一个更深层次的国家人才战略的问题。
他认为,对于我们国家而言,我们实际上要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当然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这样的体制,它不仅仅是高考能够实现的。
回归到高考本身来看,我们这么多年高考选拔出来的人才可能更多的是各科都比较平均。
我们需要的是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学生,恰恰是这样的学生,才是我们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非常重要的生源;
但这样的同学,很多在高考中面临的状况是考不上的,他们进不了优秀大学,享受不到高质量的教育。
03
目前高考选拔的学生往往可能不是高校真正需要的
而表面上大学名校录取规则变化的背后,则是更为深层的国家人才战略、高校选拔标准和个人发展需要的变化。
徐老师详细解读了这三个层面的原因:
第一层面,对国家而言,教育战略就是人才战略。
国家发展到现在阶段,在世界领域面临着最迫切的人才需求,也就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用高考来衡量,我们认为应该是跟学科具有一定相关性的人才,比如说他在高中阶段已经表现出显著的数学天赋,他应该被选拔进数学与应用数学或者跟数学相关的专业,那么他被培养成拔尖创新人才的可能性就会大很多。
第二个层面,对高校而言,目前高考选拔的往往可能不是它需要的。
学生进入高校后,是按照专业培养教育,学科特长很重要,而不是学科特短。
他举了个例子,大学在高招录取的过程当中,经常面临这样的问题:
比方说,录取了一个学生,国际会计专业,你看他的高考成绩,他的数学成绩很差,除此之外,英语成绩也差一点,相比而言,他的语文成绩好一点,文综成绩好一些;
而会计专业本身需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国际会计专业更需要你有一定的英语加数学基础,而他恰恰是数学和英语比较差,被调剂到这样的专业。
所以,当我们要搞清楚什么是自主招生时,首先要搞清楚这个孩子喜欢什么专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从你提交推荐信到初审、笔试、面试,很重要的一点,你要展现给招生老师是否具备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预设是否跟专业相符。
第三个层面,对个人而言,大部分人在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他有了更高的精神追求。
我们一直有一个观点,考了一所好大学,就等同于有了一个好未来,这个观点起源于从一九七七年恢复高考后的包分配时期,当时我们国家的大学录取率是4.7%, 100个人有4.7个能上大学,那个时候确实是好大学等同于好未来。
到了去年,录取率已经超过80%,对于九零后、零零后这批孩子来说,好大学已经不能等同于好未来,这个时代对你的要求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你得做到行业里面比较靠前。
怎么才能做到这一点?
你在选择大学和专业的时候,要选择适合你的,符合你的性格、兴趣、能力特点。
对于很多个人而言,很多同学被调剂到不喜欢、不擅长、不适合的专业。
所以,每一个同学包括中学,在顺应新高考时,实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
04
高考改革转向“以人为本”、专业导向和能力导向
在他看来,新高考改革带来了三个重要变化。
第一点,是教育从“以分为本”转成“以人为本”,原来的时候考什么分上什么学校,现在应该更多的去关注孩子的特点,让什么样的人适合什么样的大学和专业;
第二点,从以高校为导向,转变成以专业为导向,稍微了解些新高考的老师和同学,大家都知道浙江省已经实现了以专业来录取,由于时间关系,在这里就不展开了;
第三点,全社会要从以学历为导向转变成以能力为导向,全社会追求一个价值观应该是“适得其所”,每个人都有他的价值,重要的是要找到他适合的地方。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