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学习,爱生活,会学习,会生活,人生有百学网更精彩!
爱学习 | 爱生活

关于自主招生和高考的一些建议

发布于:百学网 2018-07-26

关于自主招生和高考的一些建议

  说实在话,我觉得所有的经验谈,子豪的文章写得最有质量,也最给人启发。

  马云说,教训有时比经验更加让人受益。我觉得也是。子豪的故事,也有很多让人深思的地方。

  首先,子豪的奖项没有问题。事实上,子豪获的奖,发表的文章,比我所知的很多通过文学特长考上清华北大的同学要好看。

  其实,子豪的高考也没有问题。能够裸分上复旦,这个成绩放在自招里,是比很多加分进清华北大的同学高的。

  甚至,子豪的校考也不能说完全失败。他的初审在复旦初审里面应该是zui高的,笔试也是过了历史和哲学的分数线的。

  但最后子豪自招没有成功,凭借裸分上复旦。这里面就有很多可以让学弟学妹们引以为戒的教训了。这些教训,是实实在在的,引人深思的。

  首先,选考科目一定要慎重,要参加自招,理科要选物理,文科要选历史。一定要了解自己最后报考专业是偏理的还是偏文的,从专业倒推,来选选考科目。

  其次,报考专业要慎重。热门专业和冷门专业确实有取分上的区别。如果你是只冲着自己喜欢的专业去,那输了也无怨无悔。但如果首先是想考上某所学校,那选冷门专业成功的几率一定比热门专业大很多。

  第三,细节非常重要,这一次子豪的笔试没有过中文系的线,现场的书写确实影响很大。

  当然,上天依然眷顾勤奋者。最后子豪可以裸分进复旦,应该说是发挥出了比较高的水准,还是很值得祝贺的。

  人生长路漫漫,无论前路是鲜花盛开还是荆棘满丛,愿我们都能心怀一颗平常心,胜不骄,败不馁,脚踏实地,过好每一天。

  关于自主招生和高考的一些建议

  文/叶子豪

  提前批录取结果出来的那天晚上,一个人呆在家里捧着手机反复刷新考试院的网站,从考试院发布通知到可以查询录取结果,中间差不多过了一个多小时。等查询到已被录取时,没有想象中的欣喜若狂,反倒有了一种什么都不想干的感觉,紧绷的神经彻底放松了。

  好像说了些题外话,那么接下来回到正题。高考之前,我报了三所大学的自招,通过了复旦大学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自招初审,很遗憾没能通过清华大学的初审。但后来复旦和清华的笔试时间冲突,想想自己应该也会选择参加复旦的笔试,好像也不亏。不过很遗憾,最后复旦中文系面试入围线256分,而我笔试254分,2分之差,与理想大学失之交臂。不过幸好高考成绩还不错,能够凭借裸分进入复旦大学日语语言文学系。

  高中三年我参加了大大小小的作文竞赛,也发表了不少文章,也对自主招生、三位一体钻研得比较深,把自己弄成了半个小专家。虽然最后未能通过自主招生,但我觉得这三年的历练和参加自招的经历对我的影响是不能用分数衡量的。接下来我想谈一谈关于自主招生和高考的一些建议。

  一、前期准备

  自主招生和三位一体不同,三位一体门槛低,也更偏重于文化课成绩,对奖项要求不高,而自主招生的对象往往是特长生,需要一定的奖项。

  理科方面,拿到国家级奖项的大佬基本都已提前签约,华五北航这类学校在自招方面的要求基本上是省一(好像据说信息学省一比较好拿?),不过据说每年也有少量的省二能够通过初审。这方面我不是很了解,那就此打住。

  文科方面,就是作文竞赛和英语竞赛。2018年高校自主招生对作文竞赛全面放开,很少有高校在简章里明确提到要求某个比赛的奖项。这是一个大改动。在此之前的自招中,大部分学校会明确提出奖项要求,设置门槛(不过顶尖高校文科竞赛的要求基本都是模糊化的,但对奖项要求其实还是很高的)。而奖项要求模糊化有利有弊,对于奖项过硬的学生可能不利,但对奖项不多的同学来讲,奖项门槛降低则有利于通过初审。

  作文竞赛的话,我建议zui.好在高一就拿到足够的奖项,最晚也要在高二结束,尽量不要影响高三的复习,特别是在浙江新高考这种隔几个月就要来一次高考的情况下。就我参加过的各种作文竞赛来讲,我个人觉得创新作文、北大培文杯、新概念这三个比赛更喜欢故事类的文章,也就是小说或者叙事性散文,这三个比赛也是最难的;而叶圣陶杯、语文报杯可能跟以前高考中的文化散文更像一点,会更侧重于文章的语言美感,即抒情散文和议论性散文,这两个比赛是相对比较容易的。叶杯中还有一个比赛项目是十佳小作家,如果能够入围,那至少会获得提名奖,那基本就能通过大部分高校了(当然,还有文化课成绩的要求)。

  我自己是拿到了两届叶杯十佳的提名奖和创新作文的二等奖,高中阶段发表了近30篇文章,还有其他一些文科理科的小奖项,通过高校初审基本没有什么问题。

  自主招生简章会在高三下学期的3、4月份出来,奖项、自荐信这些材料zui.好能够提前准备,让家长代劳,避免影响选考。今年自招简章出来得特别晚,虽然我材料基本都准备好了,但还是导致我在选考前一直在忙自招的事情,然后就是选考爆炸......自主招生只是锦上添花,不一定能过初审,更不一定能够获得最终加分,所以千万不要本末倒置,谨记高考第一。

  特殊类型招生平台还是比较良心的,做的也很完善,就算是长篇幅的证明材料也都可以上传,不像很多高校自己的网站,不用担心材料无法上传完整。而且上传的奖项证明zui.好扫描上传,大小不能超过1MB,基本需要用软件修改大小,比较麻烦。文科生的奖项材料是比较多的,需要家长代劳,不然真的很浪费时间。自荐信方面的话,对于文科生来讲,文采是很重要的,内容的话尽量真实,不要写一些不存在的或者自己不了解的东西,因为自荐信里的东西往往就是教授在面试时的材料,千万不要自己挖坑自己跳。zui.好的自荐信是能够做到不卑不亢,全面地体现自己的优势。

  二、高校自主招生情况

  北航的初审只要求国二,加上本身文科并不很强,奖项要求也就略水,比较容易通过。(虽然北航更偏重于理工科,但近年来对文科的建设很重视,北航的外语、行政管理和法学还不错,可以考虑一下。学校学科建设之类的还是要自己去调查)。北航笔试分文理,文科考语文和英语,面试大概每人15分钟,而且出现英文题目、出现与航空有关的题目的概率较大,需要提前做好准备。(因为我个人比较懒,加上自信高考数学考得比较好,所以就没参加北航的自招,上述是我从学长学姐那里了解来的。)

  复旦的自招只有中文、历史和哲学三个专业,并且如果通过博雅杯加分进入复旦,以后转专业只能在这三个专业中选择。所以如果和文史哲不太来电的同学,不建议报考。

  复旦博雅杯的初审对奖项是没有要求的,只需要一篇书评(每年情况不同,去年文体没有要求,但一般还是传统的书评zui.好),书评写得好就能通过初审,当然奖项也都是加分项,越多越好。但复旦更看重书评,书评如果不过关,奖项再多也没用。而且博雅杯初审的报名人数是相当多的,竞争非常激烈,所以除了实力之外,运气也很重要,毕竟作文这东西还是比较玄学的。初审大概近1万人,会选择120人左右入营,其中中文60,哲学和历史各30人。笔试再刷掉一半,进面试是中文30,哲学和历史各15。面试之后会有40人(中文20,哲学和历史各10人)拿到加分,浙江省的优惠是一段线上60分,今年的话就是648,基本相当于降了40多分,去年的话是快降了有50分,这个优惠力度是很大的。

  笔试是在复旦大学的光华楼里,10层是中文组,11、12层是历史和哲学组。笔试6个小时,从早上9点到下午3点,12点的时候会要求停笔出去吃饭,12点45再重新进场,1点开始继续写。开考之前,会有老师带队在图书馆里走一圈,熟悉一下各种类型的书的位置,考试的时候这些书都可以借阅参考,但一次最多只能拿两本。考前考生会抽取信封,信封里会有考试的书本的名字和考试题目。有三道题,一般第一题从整本书的角度来写,第二、第三题会指定某些篇章让你进行评述,比如人物形象、描写手法之类的。考试的书是什么类型都有的,基本无法提前准备,也基本上是你没看过的书,这一点只能看运气了(不过好像每年都有人抽到《诗经》《楚辞》)。我抽到的是韩少功的《山南水北》,第一题是就封面的中国版的《瓦尔登湖》作出评价;第二题是阅读指定篇章,谈一谈韩少功笔下的动物和植物;第三题是分析韩少功是如何塑造乡村人物形象的。我选择了第三题,主要是从纪实文学和乡土人情的角度来写的。

  笔试之后第二天会有学科体验营,会有讲座、学长学姐经验介绍等,必须参加,否则考试成绩无效,可以趁这个机会体验一下大学教授讲课的风格(复旦的中文教授真的是很厉害的)。当天晚上会短信通知面试分数线以及本人分数,然后接下来一天就是面试。

  我从进入面试的同学那里了解到,复旦的面试是30分钟,两轮,每轮15分钟。有两个房间,一个房间偏学术型,另一个房间偏生活型,每个房间都有10个左右的教授(文史哲的都有),会有一个人主问,其他教授也随时可能会提问。也就是说,一个房间考察文学素养、专业知识,另一个房间则会针对自荐信上的内容进行提问。

  复旦大学的面试类型属于一对多,很考验考生的心理素质。可以深呼吸,喝口水,努力不要让自己紧张,教授们都是很和蔼的。可以先参加一些省内学校的三位一体练手,我之前就参加了浙工大的三一面试,分数也还挺高的。第一个房间的面试是针对你的初审和复试两篇文章进行的,会有很多学术问题,答不上来很正常,讲出自己的理解就好。记住一点,千万不要不懂装懂。复旦的教授们的问题可能会很刁钻,很容易被问到卡壳,所以遇到自己不会的东西或者不是很了解的书,千万不要说自己知道,教授们会问到你答不出来为止。从我了解到的题目,比如有学姐说自己喜欢张爱玲的比喻,就被要求举出张爱玲小说中比喻独特的句子;再比如教授们往往喜欢针对《红楼梦》提问,问你红楼的主旨是什么之类的,不要回答书本上的什么反封建反教条,一定要有自己的感想;再比如有人自荐信里写自己考个笔译证,被当场要求口译,所以千万不要在自荐信里作死,不要显摆自己的学识,教授们会分分钟让你现出原形)。可以提前准备一些常见问题,比如为什么要来复旦中文,喜欢什么书,以及英文自我介绍(文史哲教授们英语一般都很好,随时可能出现英文题)。

  总而言之,复旦大学的自主招生是真的在考察一个人的文学素养,临时抱佛脚是没有用的。保持一个好心态,多读书多积累才是正道。虽然说作文这个东西很玄学,但万一拿到加分了呢?

  三、学科营和志愿选择

  从高二下的暑假起,就可以报名清华北大的各种学科营、暑期课堂了。暑假的营我不太了解,基本上是学校推荐。10月份选考之后,清华会有人文社科冬令营,北大会有人文寒假课堂。清华的冬令营是为文科生准备的,考试科目是语数英和历史、地理,虽然理科生可以报名,但基本没有任何优势,而且很难通过。报名是在清华本科招生网,和北大一样,如果证明材料多于一张是无法上传的,所以需要提前把材料图片合成一张再上传。审核主要看学校排名,奖项是辅助作用。浙江的话,初审基本就是看四门高考的成绩和奖项。文科营初审大概1200人,通过率是比较高的。笔试的数学非常难,英语四六级难度,文综是高考难度(不是浙江选考难度,比这个要难)。北大的人文寒假课堂文理科生都能报,但在浙江选科要求是历史,所以选考没有选择历史的浙江考生是不能通过的。清华文科营会有300人拿到优惠,分流到自主招生,zui高可降60分;北大的不太了解,但今年北大的自招简章中删除了人文社科奖项要求,估计和这个有关。

  填志愿是个技术活,一定要谨慎。以复旦自招为例,复旦是不允许调剂专业的,也就是说考试是按专业组来的,分数线也是按专业划的。复试中文组是256,哲学、历史是251,我254是可以通过后两个专业的。

  如果对专业要求不是很高,什么专业都能接受的,尽量挑冷门一点的专业报。毕竟作文奖项,zui.好还是报考中文,通过可能性也zui高。我从清华冬令营到自招选择的都是法学,然后就是都没有过。法学可能更看重成绩吧,我也不清楚教授们的审核机制。但是,清华冬令营瑞安中学那边通过的同学很多奖项并不如我,成绩可能也比我差一点,这也说明了专业选择的重要性(不过我觉得最主要还是我自己选科的问题,毕竟文科营,而我选的是物化生)。还有清华自招的话,也有奖项和我差不多的或者比我少一些的同学通过了,她们选的是人文,而我依然选的法学......在这里,我建议如果家长不是很懂专业的话,学生zui.好不要被家长怂恿报考专业,zui.好选自己最有把握能通过的。我自己当时是在中文和法学中摇摆不定,最后家长一鼓动,选择了法学。记住,越冷门越好通过。因为现在大学实行的都是通识教育,加上清华自招进去是可以转专业的,所以我个人建议如果能进学校,并且专业也能接受,还是先进学校,第一学历还是很重要的。

  高考填志愿也一样,高分考生建议先考虑学校,现在大学一般都有辅修、第二专业以及双学位,如果真想转专业,进校以后再转或者选择跨专业考研。总之路很多,不一定非要某个专业。

  我自己填志愿的时候是翻了很多参考书,研究了很久位次号,并且也咨询了很多高校招生办的老师。我也是在这个时候了解到有提前批这种东西,分数会比本一批稍低,最后运气也比较好够上了复旦日语。所以多了解一些自主招生、三位一体以及和高考有关的东西不会有什么坏处。我个人觉得填志愿还是不要家长代劳,按自己的想法填会更好。

  四、选科和高考

  我当时选科的时候是听我们老师的意见,跟随公立大部队选择物化生(我们班是不选择物理的就会被赶走......反正我觉得这种强制选科不合理)。等我自己开始选考和参加自主招生之后我才后悔当时的选择。因为我自己是从一开始就决定要读文科的,所以选择物理对我来讲没有任何好处,更难学,赋分更难,而且大部分高校自主招生和三位一体的文科专业的笔试都涉及历史,有些文科专业限科就是历史,导致我无法报考。公立的理科是绝对性压倒文科的,这也是我选择物化生的原因。对公立里想读文科的学弟学妹,我建议是不要选物理,可以选择历史化学生物,存在班级问题可以跟老师或者学校商量,也可以一门功课走班。要参加文科自招就一定要选择历史,如果觉得不保险,可以物理历史一起选,到时候文理自招、三一都可以参加。不过鉴于物理选考人数一直在下降的事实,建议不要选择物理,我自己就是血的教训。而且物理自招的话是真的很难,反正我是属于那种听得云里雾里的人。三一的话看学校,复旦的物理化学据说更考验知识广度而不是深度,上交的好像比较难。

  高考方面,我认为功课的重要程度是数学>语文>英语>选考。对于英语数学选考都很好的考生来说,决胜在语文。我自己的高考就是被数学救起来的。我选考比较差,最后是靠数学145把劣势拉回来的。我觉得刷题的方法可能更适用于数学的代数方面,也可能是我运气比较好,今年高考时我不擅长的立体几何并不多。语文英语的关键在于作文,作文的关键在于字迹。字一定要写好,字一定要写好,字一定要写好。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我自己的字是比较烂的,我高中三年语文英语作文在大考中也基本没有拿过高分,都是属于被扣得比较惨的那种。我们老师说过,考语文,字不好的把字好的试卷抄一遍,对方可以比你多10分。有点夸张,但也充分说明字的重要性。作文比赛也是一样,我属于那种电子稿参赛分数就很高,现场写作就完蛋的人。我复旦初审是279(分数线256),可能是中文组zui高分,当时我对书评也不是很懂,而在我看了两个月书评之后的复试,我却反而差了两分,可能跟我的字也有很大关系。总而言之,字要写好,作文改卷真的很看老师心情。

  五、书评

  以书评为考试内容,全国大概只有复旦一所。书评怎么写呢?我的建议是要写得专业,又不能太专业,写得要长,又不能太长。解释如下:

  首先,书评其实就是大学中文系论文的缩减版。zui.好能够找一本比较新的又是著名作家写的书进行评论,这样容易写出新意又不会让教授觉得你选择的书太过通俗。可以参考网上的论文,但要有自己的思考,自己的想法,不能千篇一律。第二,不要太专业是指少一些学术词汇。专业词汇要有,但要选择自己真正了解的,不需要太多,一两个就好。比如非虚构、纪实文学、存在主义、间离效果、荒诞现实主义等等。初审如果写得太专业,会有抄袭和他人代笔之嫌,并且会在面试环节原形毕露。网上就有例子,曾经有人写出了博士毕业生都写不出来的论文,然后未能通过初审。毕竟是高中生,有自己的想法就很好了,没必要写得太高大上,写得太专业本身就令人怀疑。第三,复试的文章要求是在6000字以内,zui.佳字数是在5000字左右。低于4000会让人觉得你无话可说,缺少文学素养;超过6000又会让人觉得太长,改卷烦躁。所以,凡事都讲究个度。

  可以给大家参考一下我复试的书评的结构,大体书评就是这么写。我的题目是从非虚构的纪实文学看《山南水北》中的乡土人情,然后是一个引言部分,第一点是散文化的小说小说化的散文,第二点是非虚构的纪实文学,第三点是对乡土人物的礼赞、批判、同情,第四点是普世情怀下的自省,然后是结语。我自己总结出来,书评大概有这么几种,主旨分析类,人物形象分析类,语言风格、描写技巧分析类,批判文学类,比较分析类等等。

  书评可以从平时准备,在网上找一些论文,有空的时候翻一翻,找找感觉。自己也可以有空练练手。我觉得看看书评对高考作文也是有帮助的,主要是对思维和逻辑的锻炼,对知识面的一种拓宽,还是很不错的。

  五、关于高考本身

  最后我想来灌点鸡汤。

  蒋方舟说过:高三,不相信传说。

  我也不相信运气这个东西。我只相信运气只会光临努力的人。

  高三一年过得很快,隔几个月一场高考,连续不断的冲刺,我有时候会忘记时间的流逝。每一天都是前一天的重复,很无聊,很枯燥,但有的时候,也能够在这无聊之中找到乐趣。高三真的可以改变很多东西,比如全班在重压之下忽然笑点变低,比如莫名奇妙突然而来的烦躁和焦虑。

  有的时候你会觉得不公平,比如你看着别人没有自己努力却拿着更好的成绩,比如你看着老师对待不同学生不同的态度。的确,高考有很大的偶然性和运气成分,考好考不好都很正常。我见过一开始物理赋分70多的后来考到100的,也见过前四门考得很高最后高考依然失利的,也见过老师对待同一个学生前后不同的态度。人生百态很正常,未来本身就是不可预料的,不是所有的努力都会得到回到,也不是所有的人都会以温柔相待。保持一颗平常心,没有必要去嫉妒,每一个人取得怎样的成绩都是有原因的,可能有运气,但更多的是自己的努力。高三之后,你会发现周围的人在压力下戾气变重,没有必要针锋相对,保持距离就好,也不要因为别人的一句话而耿耿于怀,没有必要,也没有时间。高三本身是一场有点病态的追逐,嫉妒很正常,但请尽量做好自己,与人无争。

  请记住,君子慎独,没有必要为了合群而合群,也没有必要自命清高与世独立。

  新高考赋分制度确实不合理,但这只是暂时的。文理不分科是必然趋势,我也相信,只有文理通识的人才才能在未来站稳脚跟。文科学多了,会获得批判性思维,多角度分析问题,却容易缺乏对世界的客观认知;理科学多了,会变得理性,却往往容易钻牛角尖,陷入教条。就像鲁迅说的:读书宜杂。学文的,偏读些理工科的书;学理的,偏读些文学名著。

  高三的时候可以有空多看看书。你可以相信读书无用论,也可以把读书当作敲门砖,也可以只是纯粹的享受。文学本身有一种无用之用,它能够让你透过表面看到本质,在你觉得无助的时候给予力量,让你明白世间一切本身有自己存在的规律。阅读是一种调节,是一种积累,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用到它。所以古人说:书到用时方恨少。

  好成绩不会空穴来风。凭借智商获胜的,有,但真的很少。大部分人智商相差无几,你凭什么比别人优秀?我只相信勤能补拙。高三一年我真的刷过很多题,尤其是物理化学数学,多到我大脑麻木,见到题目就条件反射。各人有各人的学习方法,找好自己的那双鞋最重要。

  高考本身是对我们的一种历练,它已经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自主招生、三位一体也是一样,这些体验带给我们的影响,远远大于分数和学校本身。

  我们要相信一切都是zui.好的安排,无论去往何方。人生的修行道阻且长,高考只是一站,后面还有更多的未知。

  人类可以在历史中徘徊游荡,同情、嘲讽历史浪潮中逝去的先人或是以铜为镜,以史为鉴,我们可以追悔,却无法改变过去或是预知未来。这是人类的宿命。

  黑塞在《悉达多》中写道:世界并非是不完美的,或是正处在一条缓慢通向完美的路上;不,它在每一个瞬间都是完美的,一切罪孽本身就已经蕴含着宽恕,所有小孩本身已经蕴含着老人,所有婴儿都蕴含着死亡,所有濒死者都蕴含着永恒的生命……学会爱这个世界,不再拿它与某个我所希望的、臆想的世界相比,与一种我凭空臆造的完美相比,而是听其自然,爱它,乐意从属于它。

  希望你能够找准自己的定位,并一直努力走下去,不论前方是荆棘满丛还是鲜花大道。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END -
  • 相关文章

自主招生和正常高考有什么区别

自主招生打破了以往传统高考招生的模式,是在2013年教育部推出的一种高考改革方式,是选拔特长人才的一种方式,学生参加了自主招生计划并通过笔试和面试会得到降分录取的政策,与正常高考上大学是没什么两样的! 自主招生是有一定的固定名额,具体名额不得超...
2019-08-31

自主招生和高考区别

在距离高校自主招生简章发布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学马教育学马君发现,最常见的关键词就是高考和自主招生。既然家长和考生都如此关心这个问题,那么今天,学马君就和大家聊聊这两者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又有什么关联呢? 区别: 高考 我想高考大家都知道,全国...
2019-01-20

自主招生和高考有什么区别

自招成功靠的是家长做功课自主招生完全靠的是考生家长的功课做得好,规划到位,而且越早规划,成功的概率就越高。自主招生并不是学习优秀学生的特权,每个孩子身上都有优势,关键在于家长能够及时发现、有效规划、坚决落实。 对于目前还是高一甚至初三的家长...
2018-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