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北京大学“强基”各省招生计划解读,入围分数线解析
2022年4月30日,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强基计划”报名将截止。作为国内最顶尖的大学,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强基计划”的报名人数,都大大超过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强基计划”的录取计划。
2020年5月清华大学“强基计划”报考人数达到了59860人,排名当年“强基计划”试点高校的第五位,超过清华大学“强基计划”录取计划的近67倍。
北京大学“强基计划”报考人数也达到65911人,排名当年“强基计划”试点高校的第二位,超过北京大学“强基计划”录取计划的73倍多。
然而,更加令人震惊的是,2021年北京大学“强基计划”报考人数居然达到了82990人,继续位居2021年“强基计划”试点高校的第二位。比2020年增加了17079人,增长率达到近26%。
清华大学2021年“强基计划”报考人数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为80227人,排名2021年“强基计划”试点高校的第四位,比2020年增加了20367人,增长率达到了34%。
因此,网友们认为“强基计划”招生专业都是“冷门”专业,是“鸡肋”学科,这种观点被重重“打脸”了。虽然,“强基计划元年”多所高校招生“遇寒流”,但是到了2021年就有了根本性的变化。
目前,“强基计划”已经成为优秀学子的“抢手货”,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为代表的高校,均完成或超额完成了“强基计划”招生计划。
可以预见,2022年39所“强基计划”试点高校的报名人数,将在2020年133.4万人和2021年187.3万人的基础上,会有更为惊人的报名数据。估计,2022年“强基计划”报考人数可能会突破200万人。
今天,我们要讨论的主题就是:北京大学2020—2022年“强基计划”招生的特点以及备战北京大学“强基计划”的主要策略。
经过近三年的探索,全国39所“强基计划”试点高校“强基计划”招生模式和教学模式,逐渐走向成熟。从北京大学“强基计划”招生大数据当中,我们可以窥见一些端倪。
下面,我们就2020—2022年北京大学“强基计划”招生特点,进行深入分析,揭示其中的奥秘。
第一,在“减招”中寻求突破口
北京大学2020—2022年“强基计划”招生名额,针对部分省、市、自治区报考情况,适时作了调整,体现了“强基计划”招生的“动态性”特征。
北京大学在湖北省“强基计划”投放的名额减少了2个。在辽宁省“强基计划”投放的名额减少了6人,经历了17个到21个,再到2022年15个的大起大落。增减幅度,超过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青海省、海南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全省、市、自治区的招生计划。
北京大学在内蒙古自治区“强基计划”投放的名额减少了1个。陕西省经历了16个、12个、14个的起伏变化。江苏省也经历了从32个到30个,再回到2022年的32个的调整。
在“减招”的刺激下,可以吸引更多的优秀学子前来报考,寻求新的招收优秀学生的机会。
第二,在“增加”中找到增长点
北京大学“强基计划”招生计划不仅会有“减招”的举措,也有“增加”的奖励手段。据统计,北京大学在浙江省、四川省、福建省、天津市、甘肃省、云南省等省市投放的“强基计划”招生计划,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其中,甘肃省增加了4个,天津市、福建省各增加了3个,浙江省、四川省各增加了2个,云南省增加了1个。
这种增加招生计划的奖励做法,将进一步刺激考生前来报考,破解“强基计划”只能报考一所高校的限制,形成优秀报考“强基计划”的群体。
北京大学“强基计划”招生名额的动态变化,体现了北京大学“强基计划”招生计划的机动性。而不是一成不变,墨守成规。
第三,在“梯度”中体现侧重点
北京大学“强基计划”招生名额的分配,具有鲜明的“梯度性”。北京市获得北京大学“强基计划”的计划分配最多,共有87个之多,是河北省、江西省、重庆市、四川省的4倍多,是湖北省、山东省的3倍左右,是上海市的2倍多。
浙江省获得北京大学"强基计划”招生名额66个,是除北京市之外名额最多的省份。而上海市有40个招生名额。
不过,北京大学“强基计划”招生名额的分配,也是有侧重的。比如:山西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海南省、西藏自治区、云南省、甘肃省、青海省等8个省、区,北京大学“强基计划”投放的名额均是个位数。
总之,北京大学“强基计划”招生名额“阶梯式”设定,有利于拔尖人才较多的省市的考生脱颖而出,圆梦北京大学,成为国家栋梁。
第四,在“平衡”中突出公平点
虽然北京大学“强基计划”在安徽省、黑龙江省、贵州省、湖南省、吉林省的招生名额尚不明了,但是可以看出,北京大学“强基计划”在内地31个省、市、自治区都投放有不同数量的招生名额。
这种“平衡”不是可有可无的,是体现顶尖大学在招生工作中的全面性、公平性和公正性。
第五,在“位次”上彰显差异性
我们可以看到,北京市、浙江省、上海市等省市入围分数线,相对较低,位次也相对较低。这是“强基计划”投放名额较多形成的“蝴蝶效应”。
第六、在"报考”中寻觅机遇性
除了北京市、浙江省、上海市“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和位次较低之外,吉林省、山东省、江苏省等理工科入围分数线和位次也比较低,这充分说明“强基计划”招生,或多或少存在着机遇。
不报考,什么“机遇”都不复存在。只有勇敢地报考,才会在近乎“惨烈”的竞争中,获得决胜的“机遇性”。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北京大学2020—2022年“强基计划”招生,是“变”与“不变”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
只有早做准备,迎难而上,把握机遇,快人一步,高人一筹,才能手到擒来,最终实现圆梦清华园、博雅塔、未名湖的梦想。今天,北京大学“强基计划”向我们走来了!你,做好准备了吗?
作者: 孙双武 史海流年
来源公众号:
史海流年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