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基计划:什么样的孩子适合读强基
每年的三、四月份,许多同学和家长都会咨询强基计划,还有人愿意花钱让机构代为申请。然而,这里存在一些关于“强基计划”申请的误区。
在这个信息时代,各种平台上的视频中,有很多所谓的“专家”宣传和渲染报考“强基计划”的好处,比如“低分进名校”“寒门出贵子”“寒门跃阶层”等,这让不少家长心动不已,为了孩子的前途,不惜花费“重金”让机构帮忙“包装资料、协助申请”。
但实际上,完全没有必要这样做。“强基计划”的申请,自己花点时间和心思在网上申请,和让机构代劳没有任何区别。机构所做的事情和流程,你自己完全可以做到。他们只是要来你孩子的资料和信息,然后用孩子的学信网账号在“强基”申请平台上录入这些信息,之后就是等待审核结果。如果通过了,他们就可以吹嘘一番;如果没有通过,他们会用之前编好的理由来解释。
还有一些机构声称“可以运作,帮助你进入强基计划”,这种说法更是无稽之谈。“强基计划”申报的系统平台是教育部的,每一个程序都按照严格的流程和步骤进行,平台系统只能按照系统“提示”依次进行格式化回答,提交的申报资料根本无法“人为包装”。
其实,综合评价的申请也是如此。
一、“强基计划”是什么?为什么家长和同学如此关注?
“强基计划”的目标是“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强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
“强基计划”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服务国家战略,招收一批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青年学生进行专门培养,为国家重大战略领域输送后备人才。”
其学习模式包括实行导师制、小班化等,为学业优秀的学生提供免试推荐研究生、直博、公派留学、奖学金等方面的优先安排。此外,还探索建立了本—硕—博衔接的培养模式,在本科阶段夯实基础学科能力素养,硕博阶段可以在本学科深造,也可以探索学科交叉培养。
其中最吸引人的是“本-硕-博”一贯制的培养模式,这可能也是让无数家长和学生心动的主要原因。
“强基计划”是国家战略,方向肯定是好的,但并不一定适合所有学生,严格来说,“强基计划”并不适合大多数学生。
二、国家为什么要开展“强基计划”?
近年来,我国在科研领域和技术领域都被美国“卡脖子”,随时可能“断供”。由于高层看到我国在基础学科领域后继人才严重断层,国家发展受阻,因此下定决心开启“强基计划”。
三、什么样的学生适合报考“强基计划”?
“意见”中明确提到: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即有强国、为中华民族复兴的家国情怀;有独立的分析和抽象理论;有一定的天赋,这个“天赋”除了学科成绩优异这样的学习天赋之外,还要有强大的压力承受能力。
四、什么样性格的孩子适合报考“强基计划”?
适合报考“强基计划”的孩子需要具备一些特定的性格特点,如习惯独处、乐于合作、持续工作、严格自律、喜欢想象、乐于创新、头脑开放并能接受他人意见等。这里的“习惯”独处和乐于合作并不矛盾,需要独处学习、思考、钻研的时候可以独自一人,需要探讨、交流、分享、协作的时候又能打开心胸,积极与老师或其他同学进行合作。
五、需要一定的家庭条件
有的人可能不理解:这是什么原因呢?难道穷人家的孩子就没有资格申请“强基计划”吗?
举个例子,中国拥有最多院士的省份是江苏、浙江、山东、广东、湖南、福建等这些“富裕”省份。
当然,家庭条件一般的孩子也不是不能申请“强基计划”,并不是说家庭不富裕的孩子就一定进不了“强基计划”。
这里的意思是报考“强基计划”,必须要做好熬 7-8 年苦日子的思想准备。与正常本科、硕士毕业就能赚钱养家的同学不同,“强基计划”的学生必须要读到博士。虽然“强基班”在上学期间的补贴不少,甚至有的学校承诺硕士阶段提前享受博士生的津贴标准,但在学习期间,孩子的生活可能仍需要家里的不少支持。也就是说,那点费用可能不够。
最重要的是,“强基计划”毕业后基本不用为找工作苦恼,国家会安排好工作,待遇也不会太差。但要知道,强基博士毕业后,做科研、做学术期间的待遇在短时间内难以有大幅提高,也不太可能支持其在大城市买房定居、成家立业,主要是房子太贵了。孩子仍需要家里的支持。
基于以上这些知识点,作为高三学生的家长,需要充分考虑,思考自己的孩子是否适合报考“强基计划”。
其实,“强基计划”并不是“低分进名校”的捷径。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决定,与其为了一个更响亮的学校“名头”,连续八到九年、十年读到博士,然后做基础学科研究,生活艰苦,还“连累”父母和家庭,不如选择稍弱一点的“名校”,学习一些更实用的热门专业,这样可以早毕业早赚钱,“反哺”家里。
而且,“强基计划”也不是“不报就亏了、进了就赚到了”。如果孩子本身不适合,规划不好而勉强“蹭进”强基计划,很可能会聪明反被聪明误,给自己的孩子挖坑。这个时候,家长需要认真考虑。自己的孩子是什么样的性格、什么样的学习态度,做父母的应该最清楚,此时的选择非常重要。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