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招生规划的四大匹配原则
从 2015 年自主招生改革以来,全国综合的初审通过率 20%左右,复试通过率8%-9%, 以今年 2018年为例,全国初审申报人数为84.3万人左右,初审通过人数仅有不到16万人左右, 也就是说绝大部分考生在初审环节就被淘汰了,其中也包括不少奥赛生,以及其他含金量较高奖项的考生,比如,科技创新国家级奖项、创新作文、新概念作文等知名奖项!
由此很多家长觉得自主招生的通过率非常低,觉得希望渺茫,但是真的是通过率低吗?还是在申报过程中考生和家长忽略了很多关键的细节而导致申报的失败呢?例如:申报材料不全,院校定位不准确,奖项不符合院校与专业的要求,网络申报时出现丟项落项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了考生的遗憾出局。自主招生的申报是一项大事,想要让孩子通过自主招生拿到降分优惠,我们需要充分的、正确的了解整个申报过程与注意事项,针对自家孩子的情况做好科学的分析与系统的规划,就像在志学高考自主招生的讲座中经常提到的申报四大匹配,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我们的通过率。千万不要因为自己不了解、粗心大意、想当然等原因耽误了孩子的名校之路!
自主招生四大匹配原则:
1. 考生的分数段位与院校的匹配:很多家长和考生选择院校时比较盲目,没有认真分析院校往年的录取情况以及考生目前的分数段位,从而导致选择的院校盲目偏高或过分保守, 这样就会导致即便我们通过自主招生,也无法正常被所选高校录取,浪费了宝贵的申报机会。
2. 考生的报名条件与院校要求的匹配:全国实行自主招生的院校有 90 所,每一所对于奖项级别的要求都是不一样的,很多考生与家长并没有仔细阅读招生简章,而导致奖项资质与报名条件不符,从而导致申报失败。
3.奖项证书与所申报专业的匹配:各大自主招生院校均明确提出所申报专业要与考生具备的奖项证书相关联,例如:申报土木工程专业要选要以物理方向的资质为主、申报外语类专业要以英语类证书为主,如果我们不注重证书与专业的匹配,就会导致我们的申报遗憾收场。
4.考生的优势学科与自主招生复试笔试科目的匹配:考生的特长学科要与高校的招生专业所要考的笔试科目相一致,例如考生的数学成绩比较稳定,学的也比较扎实,而孩子所选择的高校与专业在复试笔试的时候恰恰考的是化学,与考生的特长学科背道而驰,那么在复试笔试这一环节,考生所占的优势就微乎其微了。
通过这几个纬度可以帮助孩子在自主招生的路上走得更远更稳,所以想了解细节的家长可以拨打免费咨询电话,结合孩子实际情况,我们有老师给您讲解。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