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学习,爱生活,会学习,会生活,人生有百学网更精彩!
爱学习 | 爱生活

为什么仅凭省一过不了清北自招?

发布于:百学网 2018-01-12

为什么仅凭省一过不了清北自招?

  高中竞赛,正在迎来一个全新的时代,也会迎来一个更规范的时代。

  2014年,“省一加分+省队保送”的政策废止。国家集训队看似成为竞赛生“直接保送”的“wei/yi”出路。2014年前后入读高中的同学,都经历了一段非常迷茫的时期,搞不搞竞赛,搞到什么程度,自主招生到底需要竞赛成绩吗?他们忍受着政策变动的阵痛。

  如今的名校招生体系之下,竞赛生选拔机制和综合优秀生选拔机制逐渐分离。

  对竞赛生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最理想的情况是进入竞赛集训队,保送清北,无需参加高考,或者是在全国决赛中摘得金牌,与清北签约一本线,一只脚踏入清北的校门。

  除此之外,以清华北大为代表的顶尖高校,通过举办暑期竞赛营、金秋营、生科营、工科挑战营等一系列以竞赛生为最主要招生对象的竞赛营,通过自主选拔的方式,优中取优,以提前签约的方式向获得省一等奖以上的竞赛生抛出橄榄枝。

  (注意:以上这些营属于竞赛营,与综合营、学科营以年级排名为核心审核标准的营相区分。)

  纠结的并不只是学生。竞赛强省强校,借助既成的竞赛培养体系和富有先例的竞赛政策在竞赛之路上走得更加大胆。竞赛弱省弱校,一方面虽然希望借助竞赛打破强校的垄断,另一方面又囿于缺乏被先例验证的竞赛升学模式,不被家长信任,向前又不能向前。

  其实,很多家长困惑的是:

  竞赛到底要学到什么程度,才能直接取得清北实质性的优惠?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重点分析对于一个竞赛生来说,竞赛拿到什么奖项,才能取得清北保送、签约、降分优惠。

  ◆◆ ◆

  有多少人通过竞赛录取清北?

  在清北2017级新生当中,共有864名完全通过竞赛保送或签约,并最终录取清北的学生(这部分学生依靠竞赛加分录取清北)。

  个别取得签约的学生,在高考中仍然表现不俗,最终通过裸分录取北大。例如重庆Z同学,数学竞赛金牌,签约北大元培学院,在高考中取得全市第5名的好成绩,最终裸分进入北大。这部分学生就不算在这864人当中。

  其中:

  257名国家集训队直接保送清北

  142名全国决赛金牌降一本线签约清北

  465名省一等奖及以上通过暑期竞赛营、金秋营、生科营、工科挑战营等取得签约或加分

  当然,其他清北新生中,并不缺乏有竞赛学习经历的学生。

  一部分有竞赛学习经历的学生,凭借年级排名通过学科营、综合评价等其他途径取得了降分。例如辽宁L同学,物理竞赛省一等奖,在高二暑假参加北大天文暑期课堂(学科营)取得优秀营员资格,在自主招生中取得天文专业降一本线优惠。

  这些学生,我们并不将他们算作通过竞赛途径进入清北的学生。这是因为要通过北大学科营,年级排名就是非常重要的基准性条件,而非竞赛水平。

  ◆◆ ◆

  清北希望招什么样的竞赛生?

  站在高校的立场上,竞赛生的招生体系,究竟是怎样的?

  首先,国家集训队。如果学生进入国家集训队,意味着他的竞赛实力在同龄人中已达到顶尖水平。从清北的角度来说,已无需再通过后续考核来识别和选拔学生。对应的是“直接保送”甚至“专业任选”的宽厚条件。

  其次,国决金牌。如果学生摘得全国决赛金牌,尽管无法直接报送,但仍然可能直接获得清北“降一本线”签约。换言之,对数理化竞赛来说,金牌就足以让清北识别学生实力。

  对于其他的省一等奖或省队学生,由于不同省份间学生水平的差异是难以忽视的,而仅凭一次考试也未必能很好地识别学生的水平。其余学生,都需要在取得省一或进入省队后,再进行一轮或多轮的选拔。且,这种选拔是全国选拔,对应金秋营是全国排名。

  对学生来说,这些竞赛营是一次次争取加分的机会。对高校来说,则是一次次识别学生、选拔学生的途径。那么,竞赛营采取全国竞争的方式,就顺理成章了。

  省赛前的竞赛营,能够提前识别并锁定具备省队实力的竞赛尖子。省赛后国赛前的竞赛营,则意在筛选因发挥失常落选省队的种子选手,以及潜在的金牌竞争者。

  国赛后的北大生科营和清华工科营,则根据各院系选拔学生的不同要求,对未取得满意签约的学生进行再次选拔。在北大2016年底举行的生科营,选拔方式和考试科目,都非常有利于竞赛一般省份的数理化竞赛生。

  实际上,清北的竞赛招生体系是围绕着国家集训队-金牌展开,再对省一等奖、省队获得者进行多轮考核筛选。

  ◆◆ ◆

  为什么仅凭省一过不了清北自招?

  有的学生可能还会问:为什么仅凭省一等奖过不了清北自主招生?

  对清北来说,如果省队水平的学生都挑花了眼,那么仅有省一水平(此前也未把握住机会)的学生,自然就过不了初审。

  我们简单分析一下,到高三下学期自主招生报名季,还有那些竞赛学生没有签约?

  以数学竞赛为例,到3月自主招生报名前,前100名已通过集训队保送、金牌签约清北;清北金秋营加起来给了共约200个签约;前后扣除重复的学生,在自主招生报名开始前,已有大约200多数学竞赛生早已拿到保送资格或签约降分。

  除了保送生外,这部分已经拿到签约降分的学生,仍然要报名自主招生,无需参加考试,走个过场。

  等到次年3月,没拿到签约还想报清北自招的竞赛生,面临的是已经提高到国决铜牌水平的门槛。没签掉的竞赛省一,当然过不了。

  按此方法估计:

  最终完全通过竞赛途径进入清北,

  即通过竞赛拿到真实到手的加分优惠,

  粗略估计:

  对数学、物理、化学竞赛生而言,至少需要进入全国前 250 名;

  对生物和信息学竞赛而言,至少需要进入全国前 150 名。

  ◆◆ ◆

  竞赛生在清北之间,如何选择?

  通过竞赛途径进入北大的489人当中,呈现出明显的学科间差异,数理化三科数量极大,生物、信息学明显较少。

  与之相比,通过竞赛途径录取清华的学生,学科上分布更加均匀。尤其生物、信息学竞赛选择清华的学生明显高于北大。

  从数据来看,不难理解清北在竞赛招生体系中的策略。

  2017级新生中:

  北大仅有60名获得省一等奖的学生通过竞赛签约录取(各种竞赛类营),相反清华则有102名获得省一等奖的学生通过竞赛签约录取。

  有些学生觉得,北大的数理化金秋营比清华难,其实就是参加的人牛,重叠了。算上北大通过集训队保送和金牌签约,已经将大半竞赛生收入麾下,在后续的金秋营等考核中,给优惠政策必然更加审慎。

  换言之,前面的学生招得多了,后面的学生就招得少。

  相比之下,清华通过集训队保送和金牌签约招到的学生就要少得多。例如只有合计13名数学集训队或CMO金牌学生、21名物理集训队或国决金牌选择清华,那么在清华的金秋营当中,就会更多地给竞赛省一等奖机会。

  并且,对生物竞赛和信息学竞赛而言,仅获得省一等奖,最终获得清北签约的难度,相较数理化竞赛来说要大得多,这也是为什么生物、信息学是相对冷门一些的竞赛学科。

  总结来看:

  完全通过竞赛途径进入清北,对数学、物理、化学竞赛生而言,至少需要进入全国前 250 名;对生物和信息学竞赛而言,至少需要进入全国 150 名。

  否则,放弃高考课内的学习,就是不明智的选择。

  ◆◆ ◆

  其他高校又是怎么要求的呢?

  实际上,清北的竞赛招生体系是围绕着国家集训队-金牌展开,再对省一等奖、省队获得者进行多轮考核筛选。而其他高校则采取了不同的策略。

  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三所高校在招生简章当中明确要求,报名条件为“五大学科竞赛省一等奖”。

  从2017年初审通过情况来看,超过97%的学生都具有竞赛省一及以上奖项。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海交通大学的自招初审当中,生物竞赛的学生数量明显少于其它学科竞赛;在中科大的自招初审当中,生物竞赛和信息学竞赛的学生数量明显少于数理化竞赛。

  下表仅统计“五大学科竞赛”(数理化生信竞赛)、“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明天小小科学家”,“培文杯”、“创新作文大赛”、“新概念作文大赛”:

  在2017届毕业的高中生中,共有8404名学生获得至少1个竞赛省一等奖。除了保送生以及参加清北复交浙科这6所高校自主招生的学生外,留给其它高校的竞赛生一等奖余额,已经不多。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高校仍然将“国赛金银铜牌”、“省一等奖”作为自主招生的报名条件。

  例如南京大学的招生简章中,学科竞赛类要求“全国决赛铜牌”,学科特长类(理科)则要求“单省一”或“双省二”。2017年南京大学自招初审通过人数为1419人,其中45%的比例为江苏省内考生,而竞赛真省一的比例,仅为10%。

  例如四川大学的招生简章中,学科特长计划则要求“全国金银铜牌”、“省一等奖”等。而2017年四川大学自招初审通过人数为2614人,其中52%的学生为四川省内考生,而竞赛省一的比例,仅为6%。

  总而言之:

  如果一个学生仅仅有省一等奖,未能通过清北金秋营等考试提前取得签约或降分,能够考虑的就是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自主招生。

  如果一个学生仅仅有省二等奖、甚至省三等奖,实际上对其余学校的自主招生来说,已经很是够用了。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END -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