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MBTI撞进大学生活
以前我们交新朋友,常常问的都是“你是哪里人?”,拉近距离靠的通常是靠爱好、同乡、专业等等。
而在如今的大学校园里取而代之的则是:
同学,你的MBTI是什么?
你是I人还是E人?
MBTI全称为“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是一种人格类型理论模型,用来描述人们在生活态度、行为处事和做出决策等方面的偏好规律。
其将个人行为差异分为四个维度,并划分出16种人格,四个维度分别为:
内向型(I)VS外向型(E);
实感型(S)VS直觉型(N);
感情型(F)VS思考型(T);
判断型(J)VS感知型(P)。
这一套全新的加密暗语MBTI已经成为当前大学生社交的破冰神器,甚至有人调侃MBTI已经成为大学生的新型“身份证”。
当然,MBTI融入大学生还不远止于此,前段时间,“北理工宿舍分配统计MBTI”的话题冲上了热搜。北京理工大学在今年的宿舍分配中,除了考虑到学生的专业和年级因素外,还增加了一些特殊因素,如MBTI性格类型、是否是追星等等。
在MBTI热潮中,大学生们的存在已经无法忽视。
#1. “MBTI”为什么
在大学生中“火爆”?
MBTI直观易懂,高效便捷。
“MBTI就像是我的一张名片”,通常当我们刚刚进入一个新的场合时,需要用一个标签或者关键词来介绍自己让对方迅速了解自己的基本情况。而MBTI的测试结果就很适合用于自我介绍和交流破冰,为大学生们人际交往提供了一个参考。它能帮助大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介绍自己并且在短时间内就对他人形成一个初步判断,使得交流更加的简单和便捷,大大降低了时间成本。
MBTI具备娱乐属性满足了大学生的社交需求。来自西北的X同学说“刚进大学的时候,我很腼腆慢热,跟大家都说不上话,后面大家聊到MBTI,发现有相同类型的室友,就好像找到同类一样,慢慢地就能大家聊起来了”。合适的话题对于社交的开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MBTI的16种人格分类和“星座”话题一样,具备天然的娱乐属性和讨论空间,在大家都不熟的情况下,借助MBTI同学们很快就能找到人人“有话可说”的话题。而且人人都有“从众”的心理,大学生想要尽快的融入群体,就会选择跟随热点融入话题。
另外MBTI的走红与互联网资本的助推脱不开关系。许多商家利用大学生青年群体的社交心态,通过制造话题和广告传播,吸引大学生点击参与心理测试,并借积累庞大的用户,为其他产品引流。一些国家还紧跟热点拍摄了观察类综艺《MBTI inside》和网剧《看见你的MBTI》,甚至一些职场综艺节目和恋综也以MBTI为切入点拍摄节目,使得MBTI热度日渐上升。
#2. “MBTI”真的可以
定义我们吗?
MBTI究竟是科学还是玄学?
对此一些专家表示,MBTI是有一定道理并非毫无科学性而言。很多同学用MBTI的类型作为自己的交友标签和测试自己的理想型,这背后体现了一个宏大的哲学命题——我是谁。
大学正是同学们自我认知和未来目标的迷茫期,MBTI的出现为大学生们提供一个认识自己的契机,测试结果也给大学生们一个大概的方向,对未来的职业规划甚至择偶都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但MBTI也并没有网络上吹嘘的那般科学,它和星座等类似,均会让人产生巴纳姆效应(认为每个人都会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别适合他),因此,不必奉为圭臬,否则反而会思维受限。
MBTI人格测试本身只是一个便于认识和了解自我的工具,是通向自我认知与他人展开社交的一条途径,但一个人的特质会随着环境变化而发展变化,再精确的量表都难以衡量。
MBTI无法定义我们,更无法决定我们的人生走向,如果过分执着于MBTI的测试结果从而对自己的性格不满,或是因此变得固步自封,那么就得不偿失了,毕竟人生其实是有无限可能的。另外在社交中通过MBTI对他人形成初步印象,是因为接触时间较短暂时没有别的方式去了解他人,但这种方法很容易先入为主,长久来说也并非有益,只能作为一个权衡之计。
#3. 别太执着,
理性看待“MBTI”
有多少同学在使用MBTI的过程中忘记了自己的初衷呢?
一开始我们使用MBTI是为了能够在破冰期迅速的拉近与他人的距离,进一步的探索和了解自己的个性。但如果在后续的人际交往或者行为决策中,一直被MBTI牵着鼻子走,甚至给自己贴上标签,那么MBTI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如果过分执著于MBTI的测试结果,生活反而会陷入痛苦,甚至会迷失自我。
一个人的人生不能用四个字母简单概括,也没有一种性格类型比另一种“更好”或“最好”。人不可能只有16个类型,通过MBTI不足以真正了解一个人,但MBTI却人为的提供了有限的标签。而且人是会不断变化和成长的,不同时间去测试的时候我们还可能得出不同的测试结果。因此,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存在,不要因为测试结果就给自己太多的心理暗示,不要因为标签束缚了自己。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