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学习,爱生活,会学习,会生活,人生有百学网更精彩!
爱学习 | 爱生活

当有人问起你的MBTI是什么

发布于:百学网 2023-11-13

当有人问起你的MBTI是什么

  01 i人还是e人?

  上次旅程出发之前,开开在群里问大家,我们是e人还是i人,如果群里有一位e人,就可以寄希望他来进行这段旅程中需要的对外社交。这对我而言已经是很陌生的概念,上次进行MBTI测试还是两三年前。其实我已经不太记得当时的结果,不过根据朋友们的猜测,我肯定是e人,也就是性格外倾,更为外向的人。

  于是我重新进行了一次测试,答案出乎朋友们的意料。

  我的MBTI结果是isfj,在这个人格理论模型中,代表着守卫者型人格。

  内倾、实感、情感、判断。

  这是一组陌生的排列组合,似乎两三年前并不是这样的结果,但我并不确定这一测试的准确性。

  很多人说,MBTI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可是问题在于,人们在欺骗他人的过程中,其实也渐渐学会了欺骗自己。很多问题的答案,有时候我们采纳的并不是自己内心渴望的答案,而是自己在现实中会作出的选择。

  02 自我还是现实?

  前几天晚上和朋友们在木鱼镇散步时,我们谈到彼此本科四年的变化,似乎大家或多或少都有了新的性格特征,但朋友们一致认为我还是最初的性格。那个时候我心里想的却是,我最初的性格是什么样子?

  好像,其实也并不是现在的样子。

  我的内心有一种割裂的情感。在本能上我是外向而追求自由的,但现实因素让我需要审慎思考后作出决定。我会随性、散漫,但却习惯了列每月、每周、每日的规划。我知道自由的灵魂是我一开始的模样,但如果我想在生活中获得快乐,似乎必须为自己进行另一重武装。尤其是在进入了法学专业学习之后,逻辑与思辨成为了我生活中新的主线,我似乎很少因为冲动与情感进行创作。

  这也是几年来写文量下降的原因。

  譬如,从前见到一个社会问题、社会热点,我会凭借直觉抒发自己的看法、情绪,用直观的感受进行创作。我不需要论证什么,也不需要确保自己是准确的。但现在,当我想谈论一个问题时,我会习惯性先去检索资料、背景信息,了解事情全貌之后,我会发现自己的观点可能并不完全准确,甚至有时具有颇大争议。此时此刻,一方面写作的冲动已经被消解,另一方面我并不想将自己卷入争议的漩涡之中,我只是想写一些东西。

  于是我意识到,MBTI并不是我们的真正性格,而是我们融入社会的过程中为自己选择的身份。

  也许年少时的初生牛犊不怕虎真的很肆意,可我们不可能一生都如此无拘无束。在我年少的时候,做过许多荒唐的事情。小时候我对生命没有概念,很喜欢把蚂蚱捉起来放进塑料瓶里,看着一群蚂蚱在里面争斗,只觉得新奇而有趣。如今想来,总觉得分外愧疚,我对他们生命的无视,让我在之后的很多年里都不愿意再面对这类昆虫。长大一些后,我常常和社区里的男孩打架,打不过的时候束手无策,但依旧理直气壮,从未认输。那时我吵架得理不饶人,并不顾及他人的看法。

  后来为什么变成现在的性格,我也不知道。

  或许是因为读了更多的书,或许是因为经历了更多的事情,又或许是人年轻的时候总要有这样一番天不怕地不怕的气势。更可能的是,也许我还是这样的性格,依旧对自然充满好奇心,渴望探索新奇的事物。只不过,在一次次的生活磨砺中,我觉得这个性格并不适合出现在生活的所有场合之中。

  当我在辩论、读书的时候,沉静与理性不可或缺;然而当我身处自然,似乎天性会在那一刻被释放。在神农架,我会好奇那些奇妙的动物,会去探索那些人迹罕至的小路,会蹲在溪边观察石头的形态。而回到学校,逻辑与理论似乎又重新回到我的脑海。

  03 无解之题

  如果问我,哪一种自己更快乐,我很难给出答案。我可以在自己的天性中获得自由与探索的乐趣;也可以在我的社会人格中获得与人相处的乐趣。我们处于社会之中,在适应社会与重构自我的过程中,本就是冲突与融合的过程。

  因此,在MBTI盛行的时代,当我们用i人自称时,可以省去许多不必要的社交;当我们用t人自称时,可以避免那些过于喷薄的情感输出。我们用MBTI塑造自我,也在用MBTI塑造生活。

  生活最终是什么模态,听从你心,这是一道无解之题。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END -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