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学习,爱生活,会学习,会生活,人生有百学网更精彩!
爱学习 | 爱生活

交友算命相亲必备——MBTI?

发布于:百学网 2023-09-19

交友算命相亲必备——MBTI?

  你是否见过类似的话语、

  被别人问过MBTI类型?

  你是否对e人、i人,j人、p人

  一系列的自称感到迷惑或不解?

  或者,你是否对其已有了解,

  甚至已MBTI“上瘾”,

  对其了如指掌、如数家珍?

  MBTI

  究竟是什么

  迈尔斯-布里格斯性格分类指标(英语: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简称MBTI)是人格类型学中一种内省的自我报告问卷,它表明人们在感知和决策的方式上存在不同心理偏好。

  该评量为以下四个向度分别指定一个倾向:

  内向(Introversion)或外向(Extraversion)、

  实感(Sensing)或直觉(Intuition)、

  思考(Thinking)或情感(Feeling)、

  判断(Judging)或感知(Perceiving),

  并取各倾向的英文名称首字母来组成四个字母的评量结果,如“INFJ"或“ENFP"等16种人格类型。

  MBTI是由两名美国人--凯瑟琳库克布里格斯和她的女儿伊莎贝尔布里格斯迈尔斯所建构,最早于1944年发表。

  近两年,MBTI席卷互联网,并一次又一次获得热度与关注。人们纷纷进行自我测试、得到自己的人格类型,并以此为社交的踏板、自我介绍的附加项,很多人进而创作段子与梗图、开启了一个新的讨论话题。

  MBTI为何会如此流行?

  专业的理论知识背景、官网测试的便捷、各类衍生段子和梗图无疑为其助力。但若我们刨根问底,则避不开隐于其下的一个现象一一人们爱给自己“贴标签”。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朱力将“标签化”定义为是一种自发的认识归类方式,将某一事件或某个人物自发地归为一类事件或一类人物。标签化源于认知中的刻板印象,即关于一个类型中所有人、物或环境的简单化的或未加证实的概括。

  新媒体时代

  自我标签的形成原因?

  截至今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79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6.4%。互联网的发展为标签化现象的衍生提供了基础,快餐式文学以及碎片化阅读的大量普及传播适应了当下追求快速、高效的信息汲取方式[1]。

  虚拟社会的匿名化不仅给个人提供了自由的空间, 也给个人在这一空间中造成了身份的缺失。身份的缺失所造成的孤独感会促使个人去寻找一个群体, 并加入进去以获得一种身份。例如网络社会中的各种兴趣社区, 其成员都是拥有同样兴趣爱好的人加入进去的, 并在其中交流信息, 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获得一种身份的认同。

  标签化产生的影响?

  “多数情况下我们并不是先理解后定义,而是先定义后理解。”

  用户通过阅读标签的方式来了解新事物,在没有完全了解事件本身情况的前提下,受众易通过自己原有的刻板印象,对事物加以定义。显然,这种现象的产生导致了如语义障碍、自我标签化和思维僵化等诸多问题。

  “镜中我”?

  自我标签即个体倾向于使自己的认知和行为与自我所贴标签的内容相一致, 给自己贴标签的结果往往使自己向标签所标定的方向思考和行动。标签所标定的方向具有不同的暗示作用, 可以形成正面的自我暗示作用, 也可以形成负面的自我暗示作用, 当然无论是正面还是负面的标签效应, 都将对个体的认知和行为产生显著的影响[2]。

  “镜中我”理论最早由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查尔斯·霍顿·库利提出,该理论认为: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的,他人对自我的评价、态度等就像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个人通过这面镜子认识和把握自己。人们尽管不喜欢一些标签,但是由于外界舆论的影响,被贴标签的人自己也开始认为自己就是标签中所定义的那样,被自我标签化了。

  自我标签化与自我认同?

  自我认同就是对自我身份的确认, 是主体之间通过社会交往使自身的价值观念重新定位的过程和结果。自我认同是双向的, 既体现自我的主体性、差异性, 又体现自我的社会性、归属性[3]。MBTI人格测试微妙地体现了自我认同的这一特点:16个人格细分下拥有各自的不同特质,但同时又把自己划分入同一种阵营中,并借此定义自己,了解他人。但它并不能完全代表自我认同的内涵。

  那么究竟何为自我认同?自我认同的标准是以自我的标准为参照, 自我认同的过程是对自我身份的探寻和确认, 自我认同的目的是为了使自我的身份趋向中心。而人的根本属性又在于社会性, 也就是说,人总是通过社会对自身进行定位。因此周围的人、身处的环境,都对人的自我认同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自我认同最终的结果是为了实现自我、他人、社会的和谐一致。自我认同的确立是对自我真实身份的确认和对自我最终归属的定位。因此, 只有从人的生存状况和生活世界出发, 我们才能够更完整和更全面地理解自我认同问题。

  MBTI能流行起来一定有其可取之处,

  不妨作为参考,但不能全信;

  可以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

  但不适合拿它定义一个人。

  它只是我们了解对方的一个钥匙,

  但是开门之后的探索

  需要由社会生活中的相处完成,

  而不是网络社会极简的几个符号。

  END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END -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