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学习,爱生活,会学习,会生活,人生有百学网更精彩!
爱学习 | 爱生活

MBTI人格测试的隐藏的信息

发布于:百学网 2022-02-21

MBTI人格测试的隐藏的信息

  什么是MBTI?

  ——当下最热门的性格测试之一

  你是否在微信朋友圈,知乎,抖音等各类社交媒体和网络平台上看到过类似的信息:

  “INTP最适合交什么类型的朋友?”

  “ISTJ 最适合什么类型的工作?”

  “和ESFP最搭对的伴侣是什么样子的?” ……

  这些各种用来描述自己性格的4个字母组合:INTP、ISTJ、ESFP……其实都出自一个测试,那就是——MBTI 人格测试,也叫“16型人格测试”, 该性格测试工具由雷蒙德-卡特尔博士开发,首次发表于1949年, 提供了一种使用结构化方法来评估个人人格的方法。

  16 personalities test(十六个人格因素问卷)顾名思义,根据十六个不同的因素来衡量测试者并把人们的性格归类为16 个类型,例如:辩论者,罗辑学家,创业者等。而这16个人格又可以根据外向性(E) - 内向性(I), 感觉(S) - 直觉(N), 思考 (T) - 感觉 (F), 判断(J) - 感知(P) 分为四大类。

  figure-1

  而在16人格测试的官网上,除了测试出人们对应的人格特征之外,还分析了这个人格详细的优缺点,相关的亲情,友情,爱情,事业等方面。

  这种评估是当下最热门的性格测试之一,它被用于人们探索自己性格的同时,也被很多公司用来预测员工的行为, 表现和沟通能力。那么,这个性格测试到底可不可靠?他的优缺点又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FILE

  16 Personalities 优势

  ——了解自己的第一步

  16人格可以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自己的性格。熟知自己性格的优缺点可以有效的帮助我们思考未来适合在哪类领域哪种职位发展。并且,批判性的分析自己,可以做到有意识的避免一些性格中缺陷导致对自己/对他人的负面影响。

  FILE

  16 Personalities 缺点

  ——人格真的可以分类吗?

  Test-retest Reliability

  这里指的同一个测试者重做相同的测试是否会得出相同的结论。

  目前我们认为 16 personalities test 不具备足够高的 Test-retest reliability。这可能因为影响一个人测试结果的因素有很多,虽然人们的性格是相对稳定的,但是诸如什么时间完成的测试,当时的心理状态等多种因素都会影响到测试结果。

  Inter-rater reliability

  这里指的是不同的参与者做相同的测试是否能得出相同的结果。

  目前我们认为 16 personalities test 不具备足够高的 Inter-rater reliability。也就是说,即使同样性格的人做这个测试也有可能测出不同的性格结果。

  Generalization?

  目前,没有证据证明小范围样本的结果可以应用在更大的群体中。

  Binary Classification?

  这里指的同一个目前,16 personalities 给人格的分类方法都是二元的,(例如:一个人是外向或是内向)。相对之下在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情况下人们的性格都是多元的。相比绝对的外向或内向,同样一个性格特征,以不同的程度来划分会更加适合,精准。并且,在不同的情况下,人们也可能更偏向一个特征的一端或另一端,因此以偏概全也是不精准的测试者重做相同的测试是否会得出相同的结论。

  Barnum Effect

  Barnum Effect (巴纳姆效应) 指的是,人们会倾向于选择自己想成为的样子,而不是自己真实的样子。

  在这个测试中,可以体现为人们选择和 “理想中的自己” (ideal self) 相一致的性格特征。这一过程通常是在无意识的状态下进行,也会影响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FILE

  什么?这么多缺点

  ——为什么人们会倾向于相信测试的结果

  符合某些刻板认知

  比如女性大多是“感受者”,更加温和感性,而男性多是“思考者”,更擅长以理性务实的态度处理问题。由此可见,与其说MBTI测试的是人格的固有特质,不如说是社会经验的集成。

  个人性格的标签

  MBTI在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流行,许多求职者借助MBTI的分析话语推销自己。人们从“将自己分类”这种行为中获得的解放感与满足感,因为它“提供给人们一套相对简便的语汇来描述他们自己”。

  提升自我认知,方便与人沟通

  各类流行测试的结果,实际上是提供了一套简化的认知自我的语言系统。通过MBTI测试结果中“外向”、“直觉”等词汇,不仅能够帮助人们理解自己的个性、有效规划个人的未来,还可以充当交际手段。如此,人们学会用适合的方式与各种不同类型的人交流,从而降低人们在不同场景下沟通的试错成本。

  “理想中的应然自我”

  美国社会学家霍华德·贝克尔在《局外人:越轨的社会学研究》一书中提出了“标签理论”(labelling theory)。他认为,越轨者的身份与异常行为是通过强有力的社会控制机构给少数弱势群体贴上“越轨”的标签后被“创造”出来的。界定概念的行为本身赋予了行为越轨的性质,而被贴上标签的人则会践行“自我实现的语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他们会接受标签背后的越轨含义与角色剧本,将社会对该群体的认同内化为自我认同。

  这也体现了巴纳姆效应(Barnum effect),人们会对于他们认为是为自己量身订做的一些人格描述给予高度准确的评价,而这些描述往往十分模糊及普遍,适用于很多人身上。

  符合某些刻板认知

  高传播度或知名研究机构常常被理解为权威。而人们对于权威的信服会转移成为对测试结果的信服,进而相信“这就是最真实的自我”。

  在分析16 personalities的优缺点以及可信度之后,相信你一定对这个测试有了更进一步,更全面的了解。

  那么,你是否还愿意尝试16 personalities呢?你又是否愿意相信其测试结果呢?无论相信与否,解聆人都欢迎大家参与和16 personalities测试相关的后续活动——“人格配对” 。

  本次活动将根据网上最流行的16 personalities测试结果以及多次的筛选。最终,在zoom平台进行分组的人格匹配。在分组时,你将可以亲身体验到不同测试结果之间奇妙的“化学反应”。是否你们的人格真的能够像官方网站所说的那样契合?又或是十分容易产生意见上的分歧?

  本次活动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加了解自己人格特质的同时,感受他人的多种人格魅力。欢迎大家踊跃扫描二维码填写问卷报名,来参与体验有趣的“人格匹配”!

  原创 解聆人公益 解聆人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END -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