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选择影响因素研究
高考志愿选择是一个重要且复杂的决定,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很大影响,关乎学生的就业、生活和个人成长。这一决定不仅涉及金钱成本,还涉及心理成本、潜在成本和回报。笔者综合国内外研究发现,影响学生高考志愿选择的因素主要有大学声誉、学术声誉、就业前景、他人推荐等。研究云南省学生高考志愿选择影响因素,有助于地方高校加强专业建设,完善人才培养制度,对发展各地区高等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1 学生高考填报志愿现状
1.1 学校、专业信息获取途径多样
关于学生在获取大学信息和专业信息途径两个方面,根据对学生的访谈可以了解到,占比最多的是通过学校官网了解学校信息,其次是运用招生手册或招生视频进行了解,运用微博账号、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的学生也不在少数,最后是通过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亲戚朋友等获取信息。
1.2 专业信息了解程度低
在参与访谈的学生中,大部分学生能准确说出学校的信息,对学校情况了如指掌,但是对所填报的专业知之甚少,甚至不清楚自己要报考哪个专业以及专业的就业前景。有研究显示,在即将毕业的高三学生中,有超过半数的学生对自己将要就读的高等院校和专业表示并不了解,大家都习惯于高考结束以后再考虑志愿填报,但是面对师范类、医学类、理工类、综合类等学校和专业,学生在选择时难免犹豫不决。
1.3 学生自主决策能力不强
虽然学生填报志愿时会咨询和征求周围人的意见,但最终会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选择,此时如果学生缺乏自主决策能力,会更容易受到父母、朋友的影响。特别是当自己选择的学校、专业与父母的意见相左时,他们往往不知道如何说服父母,而大部分学生选择妥协。
1.4 选择专业时犹豫不决
高考志愿的选择可以说是继高考结束以后最关键的一步,也是决定学生今后学习发展的关键决策,家长和学生对这个过程都是谨慎认真的,对学校和专业都是精挑细选的。但是学生和家长对大学的许多专业还是比较陌生,除了在相关专业领域工作过的家长,大部分家长对此都是一知半解。而且有些专业虽然大类型相同,如教育学和小学教育专业,但是它们的侧重点完全不一样,家长和学生在面对这样相似的选择时往往会犹豫不决。
1.5 父母干预较多
在本次调查中发现,学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大多会受到家长的影响,父母的意见甚至起着决定性作用。而家长往往从自身经验出发,不了解孩子所选的相关专业,特别是在专业发展、专业方向、未来就业信息方面了解不足,使得学生无法全面掌握专业课程信息。
1.6 缺乏专业性指导
教师作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不仅在学生的学习上提供帮助,同时也在学生的个人发展上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在填报志愿时,教师更是学生获得高校信息的主要渠道,但是教师对学校专业的了解是有限的,特别是在专业未来发展方面难以提供意见,缺少专业信息指导,学生获得专业信息少,难以做出理性的判断和分析。
2 影响学生高考志愿选择的因素
2.1 高考制度的影响
每所大学每年高考后都会公布各省的招生成绩和配额,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成绩来选择大学。国家制定了“211工程”和“985工程”,被授予“211”和“985”的大学为重点大学,然而重点高校的招生配额有限,分配不均。
2.2 家庭背景及父母教育期望的影响
父母受教育程度对学生高考志愿的选择有较大影响,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前期主要从父母的经验中获取大学和专业的信息。受访者A出生在云南省昆明市,父亲从师范类院校毕业,现从事小学教师职业,因此父母推荐其就读师范类专业。在背景较好的家庭中,家长可能会要求学生选择符合家庭职业的专业,而在背景较差的家庭中,家长希望孩子进入重点大学来改变家庭的命运。
2.3 学校教育资源、社会声誉的影响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发展较快,人均教育经费远超其他城市,城市之间的经济和教育资源差距正在扩大。因此,位于一线城市的大学更受学生和家长的青睐,学生也优先考虑报考此类学校。
在许多家长的理念中,读大学的目的就是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而就业机会与城市的选择有关,一线城市拥有更丰富的经济和教育资源,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此外,当公司选择员工时,他们会更关注求职者的教育背景,所以毕业于好声誉的大学,特别是重点大学的学生更有可能被公司雇佣,换句话说,大学的声誉对就业机会的影响较大。
2.4 个人偏好的影响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偏好,有的学生喜欢快节奏的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但也有学生喜欢生活节奏较慢的城市,有的学生更喜欢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等专业性强、就业前景好的专业,但也有一些学生更喜欢人文和艺术专业,一些学生进入大学是为了将来获得一份好工作,而也有学生想要学习更多他们感兴趣的知识。因此,在学生择校的过程中,个人对学校所在城市、专业选择、目标设定等的偏好会影响学生的高考志愿选择。
3 研究建议
3.1 社会层面
3.1.1 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一方面要关注中西部地区以及农村地区学生的入学机会,争取建立公平合理的录取制度,继续推进国家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不断增加农村学生上大学的人数,用法律的形式保障各地区学生接受高等教育和就业的机会平等。
另一方面,教育部门要建立健全完善的监督机制,减少或杜绝招生过程中不良之风、腐败现象的发生,建立责任机制,一旦在高考招生录取过程中发现有暗箱操作的情况,要及时揭发并严肃处理相关的负责人,保障高等教育的起点公平。
3.1.2 优化义务教育资源
合理配置义务教育资源十分必要,相关部门要给予社会弱势群体子女更多的教育关注,应当大力缩小城乡教育的差距,包括基础设施、教学师资、教学资源等,重点关注农村贫困地区,保障农村学生获得平等的教育机会。
3.1.3 努力提高家庭总体水平
根据调查研究,学生家庭所在地及父母受教育程度对学生选择学校和专业的影响较大。当前我国的家庭文化整体水平不高,而且提高家庭文化水平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应不断推进教育机会均等化,同时要注重提高教育整体水平,进而促进教育公平。
3.2 家庭层面
3.2.1 改变父母的教养方式
家庭教养方式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中国大部分家庭属于权威型,即父母在家庭中占主导地位,孩子更多的是听从父母的安排,这样的教养方式容易限制孩子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导致孩子产生依赖父母的心态。因此建议家长采取民主、平等的教养方式教育子女,改善、调整并最终放弃粗暴干涉、大包大揽的教育方式,从而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帮助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
3.2.2 增加教育时间、精力和经济的投入
父母陪伴孩子学习,不仅有助于提高孩子成绩,促进亲子关系,还能在孩子今后的发展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父母应加大其在家庭教育中的投入力度。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投入不能仅理解为经济投入,还包括教育时间、教育情感以及精神支持的投入,这些看不见的支持与引导对孩子的学业成就和学习动机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因此,父母要提高对家庭教育的认识,在提供必要物质基础的前提下,主动进行家校合作,逐步提升孩子的认知技能。同时,父母自身要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教育观,要认识到培养孩子不是为了盲目攀比,满足其虚荣心。
3.3 学生个人层面
3.3.1 合理安排兴趣与生涯规划
由于家庭教育和教育投资的缺失,忽略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使其对学校、专业信息了解程度低,这导致其在填报志愿时“无主见”“跟大流”。学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缺少相关信息,得不到科学有效的指导,不利于他们对未来职业生涯的规划。
学生除了要专心备考以外,还要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兴趣和今后的就业方向,能基于自己的兴趣选择学校和专业,尽早做好职业规划,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填报志愿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因此只有前期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在填报志愿时选择到自己心仪的学校和专业,犹豫不决只会错失良机。同时,学生对所学专业越了解,就越能把握先机,规划自己的未来发展,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明确目标,及时调整学习方法。
3.3.2 多渠道、主动获取信息
如今网络资源十分丰富,消息传播的速度也非常快,这对填报志愿的信息收集十分有利。学校官网是学生最信赖的信息获取渠道,可以在官网上了解学校地址、专业设置、学校环境等常规性信息,各个学校也会在招生季印制招生手册,对各专业进行详细介绍,微信、微博、抖音等网络自媒体也极大地拓宽了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能帮助学生快速了解学校及其专业。但是,即便面对如此多的信息获取渠道,还是有部分家庭,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学生缺乏信息储备意识和能力,对此,学生要提前、主动收集学校和专业信息,对学校所在地、学校综合实力、就业前景等进行综合考虑分析。
4 结语
综上所述,高考志愿填报是影响学生学习、成长和职业发展的重要决策,其中大学声誉、学术声誉、就业前景、他人推荐等是影响学生志愿填报的关键因素。为了帮助学生做出正确的志愿填报选择,社会、高校、家长以及学生个人应明确志愿填报的重要性,从建立完善相关制度、优化教育资源、改变教养方式、多渠道获取信息等多方面做出努力,促使学生做出正确的高考志愿填报选择。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