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清华北大的八个机会,你知道吗?
有人总结说:进入北大清华有8次机会,第一次机会是暑假举办的夏令营,第二次机会是秋季举办的金秋营,第三次机会是竞赛决赛现场的签约,第四次机会是面向竞赛生陆陆续续的校签,第五次机会是在年前举办的冬令营,第六次是外语类、艺体类招生,第七次机会是博雅、领军计划、自主招生,第八次机会高考。
这个总结还是挺全面的,去清华北大的门票看起来是挺多的,但我们不得不说这些门票不是普通人家的孩子能买的起的,报名参加清华北大的这些招生计划要么是你拥有很高级别的竞赛奖项、要么是你有外语艺体类出类拔萃的特长,否则你连门槛都迈不过。有人说:那你通过努力去参加竞赛去拿奖就是了。小竞老师想说:大家不要太幼稚太天真,你以为一个寒门的子弟、一个农村的三线的孩子是神仙啊,自己挑灯夜读就能拿竞赛奖啊,就能有特长啊?想拿到高级别的竞赛奖项、想有艺体特长,这些前期的积淀都要靠家庭的。你的家庭如果贫寒,说实在的连门都没有,好教练到哪里请、培训费谁给你交。你连搞竞赛搞艺体的想法都不敢有。
所以说一个孩子能进北大清华,并不仅仅因为他的努力,“你的家庭背景、你的出身决定了你能接触到资源的多少,决定了你的学习环境,决定了你上的小学、初中、高中,也决定了你的眼界和见识。”在一位复旦大学招生老师的印象中,这几年被招进复旦的寒门子弟的人数不断减少,大多数学生的父母都有着良好的教育背景与体面的社会地位。“无论是招进来的,还是从来没机会进入我们视野的年轻人,他们都在复制父辈的模样。”
《中国青年报》在一篇报道中,曾引述过一位清华大学学生在知乎中,“努力就能上清华北大吗?”里面描述了 清华大学本科生的典型形象:
出身城市、父母是公务员和教师、每年与父母起码外出旅行一次,甚至高中就有出国游学的经历。答案中还提到,清华老师专门做过调查,发现这样的现象:清华学生里,社会经济地位高的家庭占比更 高,社会经济地位低的家庭占比较 低,呈现“倒金字塔型”。也就是说,相对于全国而言,清华大学里家境中等和 偏上的学生更多,并且这一现象多年来一直持续。
这个结论,应该也是符合我们大多数人的想象的。
相比之下,农村学子上名校,在今天的社会经济状况下,似乎已经是越来越难的一件事。中产及以上的家庭,因为父母有相对较高的教育水平,以及较为丰富的物质条件,对于孩子的教育投入就更加有方向、有力度,也比较容易将孩子送入好的大学。而城市中的贫困家庭,以及很多农村家庭,因为父母自身的水平局限性,和家中资源的匮乏,无法为孩子提供足够的帮助。如果孩子想考上好大学,需要自己付出更艰辛的努力,考入名校更是难上加难。
所以要想进入清华北大这样的名校,仅仅努力学习是不够的。孩子的成绩里面,还要加上家庭 的一部分,即:父母自身的教育水平、 眼界阅历、对时局的把控力度,以及物质条件、 软性资源、教育参与度、对孩子投入的时间精力等等。
而这些,显然是对于家庭条件优越的孩子而言更为有利。所以,现在对于“寒门再难出贵子”的讨论愈演愈烈,人们似乎也更加肯定,寒门学子越来越难以与城市中产家庭的同辈抗衡。
但我想说,这并非意味着寒门学子就再也无法成为名校的一员。原因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北大清华在农村专项计划“筑梦计划”、“自强计划”等录取中,对农村考生进行政策倾斜。
另一方面,尽管家庭资源较少,父母文化水平不高,但每一年高考后的录取情况表明,仍有寒门子弟通过艰苦卓绝的努力,获得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北大。
寒门学子们的生活中一定会有人告诉你,“不要徒劳了,机会不会是你们的,读书是无用的”。但小竞老师希望寒门子弟们明白,现在的社会哪怕就是几百年前的封建社会都不会堵死你上升的通道,也不会完全阻止你们进入优秀大学的路。不上大学或只求一个普通大学,会让你们的生活缺失很多可能性。
进入一所好大学,会给你很多长期的优秀社会资源,也会让你的后代拥有更多的教育机会。丢掉“读书无用论”和对未来的忧虑,趁着有机会读书,请尽力去拿到改变命运的入场券吧。
有需要了解自招的家长和学生可以加群了解 415734638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