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学习,爱生活,会学习,会生活,人生有百学网更精彩!
爱学习 | 爱生活

自主招生“竞赛招生”仍是目前主要评价方法

发布于:百学网 2017-07-01

自主招生“竞赛招生”仍是目前主要评价方法

  恢复统一高考40年来,如何在高校招生时对考生进行综合评价始终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重要政策问题。2014年9月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实施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及2014年12月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都明确要求高校“要根据自身办学定位和专业培养目标,研究提出对考生综合素质评价使用办法,作为招生录取的参考”。本文以2017年我国共计90所高校的自主招生综合评价实践为例进行理论探讨。

  学习的发生是认知和非认知因素综合起作用的结果。唯考试分数的选才方式,尽管也能体现学生一定的非认知技能,但学生通过学科考试分数反映的知识能力,主要属于体现个体智力发展水平的认知技能。而影响学生大学学习、生活或者事业成功的,除了必要的认知技能,还有系列行为、态度和策略等非认知因素,也就是“非智力因素”。

  比如说学生的成绩,除了学生本身的认知技能影响之外,还受学生的有效自我控制、积极学习态度、与人合作等诸多具有可塑性的非认知技能的影响,在这方面的教育投入和有效教学干预,收获的不仅是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还可以减少民族、性别和地区差异。

  芝加哥大学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詹姆斯·赫克曼认为,动机、时间管理和自律等非认知技能是个人在未来生活和职场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杜威、科尔伯格以及皮亚杰等甚至将“自律”作为一种基本的道德发展水准,它直接影响人的行为并最终影响学术与工作成就。

  在信息社会,越来越多的大型公司企业更看重员工的非认知技能。世界500强公司看重的大学生素养中,位列前6位的分别是积极的态度、尊重他人、主动追求、自信、值得信任、诚实和道德等。

  在我国进入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加强对学生发展潜质有重要影响的非认知技能评价,无疑也是高校招生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竞赛招生”仍是目前主要评价方法

  目前的高校自主招生基于统一高考之上。认知维度的评价主要以考试分数体现学生的学习成绩好坏,其基本价值在于确保高中生上大学具有必要的学科知识宽度和深度,从而为高校培养人才奠定文化基础。  回顾我国高校自主招生走过的评价道路,绝大多数高校在考核办法上曾经采用了重复统一高考这种认知维度的考试评价,考试权重zui高时占自主测试成绩的70%—80%左右。2003年教育部批准首批22所高校开展自主招生试点以来,先是各校自行举办考试,然后是2006年由北京交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5所特色高校共同举办自主招生笔试联考,然后到2010年底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纷纷各自结盟并宣布2011年采用联考形式,直到2014年国家叫停联盟考试,这些考试的总特点是对学生的学科知识进行全面检测。

  此后,教育部要求“高校自主选拔安排在高考之后,要注重以面试为主考查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注重为考生减轻备考负担。确有必要实行相关学科笔试的高校,笔试科目原则上一门,不超过两门。”

  从2017年90所高校公布的自主招生章程看,包括中南大学、中山大学、长安大学等10所高校只进行面试,其余80高校均为依据专业类别测试学生最多两门高中学科,同时加强面试考核学生的基础知识、语言表达、思维、想象力、问题解决等各种认知技能。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90所高校都把国际国内总计多达10余项的学科竞赛获奖以及论文、著作、ZL等各种研究创作成果证明等,作为学生优先报考资格和降分录取的条件,zui高降分录取的标准可以到各省的一本控制分数线。从这样的要求来看,目前高校自主招生很大程度上是体现考生认知技能的“竞赛招生”,是否还有与竞赛招生作用相当甚至更好的评价方法,也成为教育界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非智力因素”评估开始受到重视

  非认知因素也被称为“软技能”或者“非智力因素”,是大学成功的重要因素。大量研究发现,国内外高校招生考试成绩好的学生,认知技能一般都相对较好,也具有一定的非认知技能。但并非所有高考成绩好的学生都具有好的非认知技能,原因在于,“软技能”中的某些关键性非认知技能(诸如自律意识、时间管理、意志品质等),并没有内化为学生的素质,只是学生在家庭环境或者高中环境中受到了严格监督管理从而起了阶段性作用,结果就是我们在现实中看到,一小部分成绩优秀的学生在大学学习中表现一般甚至不能毕业。

  对照西方,中外高校在招生目标的文本陈述中,都包含了对考生认知和非认知技能的要求,但是,我国高校在这方面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

  从2017年90所高校公布的自主招生章程看,其共性目标要求主要有三条:

  品德优良

  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

  身心健康

  而这其中,起到关键性和决定性作用的,还是直接体现学生学科特长及创新潜质的各种认知性竞赛成绩和考试成绩。

  通过考察自主招生章程文本可以发现,50%的高校在品德优良要求中部分提到了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责任、远大理想、团队合作组织能力及合作精神等,在学科特长与创新潜质要求中提到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兴趣、未来规划等,在身心健康要求中提到了学生应人格健全、性格开朗乐观、有较强的情绪控制力等,但是,所有这些元素在前述80所高校的“笔试+面试”的自主招生评价中,主要是在包含认知与非认知因素的面试中发挥了部分作用。

  相比美国的35所高选择性大学,他们在招生文本中提出的目标要求涉及12个主题,分别是“知识和一般原理的掌握,持续学习和知识的兴趣与好奇心,文化艺术欣赏,多元文化欣赏,领导力,人际交往技能,社会责任,身心健康,职业定位,适应性,毅力,伦理道德”等。其中,兴趣与好奇心、领导力、人际交往技能、社会责任、职业定位、适应性、毅力等7个主题,属于典型的非认知技能要求。

  这些大学,不仅在本科招生中非常注重借助多元资料评价考生的非认知技能,同时要求学生只需达到成绩优秀的底线以上,在研究生招生中更重视利用申请考核制来全面考核学生的非认知技能,这种做法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优秀学生过度应试而产生过大的教育负效应。

  芝加哥大学心理学研究团队研究认为,影响学习和事业成功的系统性非认知技能,主要是学术行为、学术毅力、学术心态、学习策略、社会交往等五个方面。这些研究,或许能为我国探索高校自主招生综合评价提供一定参考借鉴。

  “非智力因素”评估的风险与规避

  在高风险招生考试中采用非认知评估时容易出现考生造假,这是目前政策推行难的主要障碍。我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高校要研究设计不容易作假的自我评价、他人推荐评价、情景化测试、自我成长履历、集体面试等,从而弥补认知性考试的不足,增加测试的效度和信度。

  以面试为例,结构化问题具有更好的效度信度。德国学者舒勒研究认为,zui.好的结构化面试问题设计包括以下8个基本要求:高度的结构化;根据目标要求选择问题;评估的目标不能被其他方法代替;计分的行为等级量表预先测试过;每个问题都被实证检验过;只能在面试以后才能评级;统计得分要用标准分;必须培训面试教师。这无疑对高校自主招生面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我国高校自主招生14年来的经验来看,上述测试方法在我国高校自主招生中几乎都有所涉及,而且专家集体面试的监管公平机制得到了落实。

  从已有报道看,在纪检部门全程监督、面试全程录像以及阳光高考平台公示机制下,2011年北大自主招生面试采用的是“无领导小组讨论”方式,题目涉及古今中外,被认为是对学生知识面宽度与深度、批判性思维、学术好奇心、发展潜能和社会责任感等非智力因素的综合考察。为了确保面试真实、有效、公平,2006年开始复旦大学制定了《面试统一要求》以及《专家面试须知》。2012年清华大学首次采用“半结构面试”考查学生的社会理想、成就动机、自主意识、领导力和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这表明,我国高校招生已认识到非认知技能评价的作用并开始了探索。

  考察90所自主招生的高校,有55所采用了有利于引导学生认识自我、规划人生的“自我陈述方法”,字数要求从最低500字到最多3000字左右。自我陈述的内容涉及考生本人的申请理由、性格特点、爱好特长、报考专业相关学习研究经历、学习能力、人生观和价值观、主要参与的实践活动及感悟、对申报专业的认知以及大学学业规划等。另外,还有51所高校采用了他人实名推荐评价,主要依靠各种社会团体机构或者专家学者等对被推荐人在相关专业领域的学习、研究、社会实践状况提出真实且承担责任的意见。

  本文所考察的自主招生的90所院校,还不足以完全代表我国所有的本科高校。但他们的综合评价实践,或许能为未来我国各高校制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办法、科学使用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档案材料,提供一定的经验基础和理论启示。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END -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