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强基计划有这些变化 36所名校再掀“抢人大战”
本周起,随着清北等一流高校强基计划招生简章陆续出炉,2021年强基计划招生正式大规模启动。
去年,自主招生取消,强基计划随即无缝衔接式诞生。当很多学生、家长还弄不清究竟什么是强基计划时,首年招生的强基计划“遇冷”的论调就甚嚣尘上。
那么,今年的强基计划有哪些变化?考生需要关注哪些时间点?2021年,强基计划的招生趋势如何?
适合对象
有兴趣、志向和天赋要能坐得住“冷板凳”
厦门大学招生办副主任王晓萌在近日的厦大强基计划招生宣讲中,对强基计划的招生进行了详细讲解。
他说,“强基”,顾名思义就是加强基础学科建设。基础学科,指研究社会发展基本规律,提供人类生存与发展基本知识的学科。这些学科虽然很难直接创造经济效益,却是其他学科发展的基础,对国家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强基计划”,就是为了服务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选拔一批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青年学生进行专门的培养,为国家急需的关键领域和重大基础学科需求输送后备人才的一项国家培养计划。
从去年开始,试点强基计划的36所高校均为985高校。
那么,什么样的学生适合报考强基计划?
厦大招生办解读:考生要符合“三有”,即有兴趣、有志向、有天赋。
“基础学科的研究具有长期性、艰苦性、连续性,如果没有兴趣,那基础学科研究会变得枯燥无味,也很难做得长久;如果志向不远大,对未来没有明确的规划,也很难坐得住‘冷板凳’,扎扎实实搞研究。”
以厦大为例,报名厦大强基考生分为两类:一类是高考成绩优异的考生,理科高考成绩高出本一线60分及以上,文科高出40分及以上,新高考改革省份必须高出特殊类型控制分数线40分以上,若总分不是750分,就折合成750分来计算;第二类是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主要是在全国中学生五项学科竞赛任一竞赛中获得国家一、二等奖,且高考成绩要达到所在省(区、市)本科一批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
政策变化
入围比例调增增加出分前报名“确认”环节
截至本周一,36所试点强基计划的高校均发布了强基计划招生简章。
从总体维度看,今年的入围条件、开放专业、限报数量,都和2020年强基方案保持基本一致。但是,也有几个明显变化:
首先,入围比例上调。多数高校上调了2021年强基计划入围倍数。比如,厦大今年就将入围考核比例调增为6倍,去年按3倍入围;北大、清华、武大、兰大等今年也都调增为6倍入围。
这对考生来说,是利好消息。上调入围比例,入围人数就会增多,这意味着与去年相比,入围分数线应该会出现一定幅度的下降,更多同学会获得入围参加测试的机会。
其次,今年除北大外,绝大多数高校都在高考后、出分前,增加“确认”环节,考生需在此时确认如可入围,是否参加后续考核环节。
比如,厦大今年首次要求报名考生在6月10日-20日期间,登录报名平台进行志愿确认,并按照要求签订参加校考承诺书,逾期未确认的,默认为放弃参加厦大考核资格。放弃校考的考生将不入围厦大考核。
有考生疑惑:“如果在‘确认’环节签了承诺书,后来又不去参加校考,会有什么后果?”去年报名而又弃考的考生大量存在,也是今年增加报名“确认”环节的重要原因。厦大招生办提醒考生,高考是国家选拔性考试,入围就会占用一个名额,确认后又反悔就会影响整个选拔的效果,“这属于扰乱考试秩序的不诚信行为,厦大会将违反承诺的名单发给省级所在招生考试部门,后果由考生自己承担”。他建议考生如果报名之后又后悔了,就不要进行确认,一旦登录确认了,承诺了,就一定要参加校考。
考核方式
强基计划的入围考生,也得参加普通高考,高考分数在强基招生的综合成绩中所占比例不低于85%。另外,约15%的比例由高校综合考核结果和综合素质评价组成。
高校的综合考核,指笔试和面试。今年试点强基计划的36所高校中,有22所高校采取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另外14所高校校测只有面试。
厦大的校考包括面试和笔试,厦大招生办提醒,今年还有一个调整:厦大将根据笔试成绩划定相应的合格分数线,达到笔试合格线方可进入面试。笔试成绩未上合格线,不再折算厦大综合考核成绩。
通俗点说,就是大家先来笔试,如果笔试不及格,那你就没有资格再继续参加考试了,就不会再进入下一轮的面试,不会计算校考成绩。另外,没有参加体育测试的,笔试、面试成绩均视为无效。体育考试考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男生加考引体向上,女生加考一分钟仰卧起坐。
厦大的笔试考察相关学科基础知识、基础能力,面试将结合综合素质档案,主要考察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兴趣志向、科研潜质、科学精神等。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北大强基的笔试科目变为统一考察数学+语文。这显然是一次大调整,对于文科同学来说,有区分度的数学又回来了,对于理科同学来说,北大文理兼顾的风格又回来了。而清华的笔试科目,文理科都测试数学与逻辑、学科研究等内容,但理科还测理科基础,文科测文科基础。这样的测试科目,确定了清北两校的强基笔试各有特色,考生应根据个人的学科优势情况,理性选择。
强基计划招生流程
4月:考生网上报名
6月中上旬:考生确认
6月:考生参加统一高考
6月25日前:各省(区、市)提供高考成绩
6月26日前:高校确定入围考核考生名单
7月4日前:高校组织考核
7月5日前:高校根据考生的高考成绩、高校综合考核结果及综合素质评价等折合成综合成绩,择优录取。
厦大将加划笔试合格线 合格方可进入下一轮
1 有哪些限制条件?
根据各校规定,强基计划录取的考生原则上不能转专业,而且,填报志愿时,还需注意各校的录取规则。
厦大今年的招生政策是:每位考生最多可报考厦大的6个专业志愿,但要注意,专业有先后顺序,厦大不设置专业调剂。
也就是说,厦大强基计划录取采取专业优先的原则,先看志愿再看分数。厦大招办提醒,虽然可以填报6个志愿,但第一志愿最重要。
举个例子,如果甲乙都报厦大数学专业,甲考630分在第一志愿填报,乙考640分在第二志愿填报,那么,系统会先录取甲,尽管甲分数比乙低。等第一志愿填报厦大数学的全部录完,才会考虑第二志愿填报的考生。
今年,各校都规定,每位考生只能报考一所高校的强基计划,不能兼报其他高校。
2 会影响后续志愿吗?
强基计划录取安排在提前批次之前,被强基计划正式录取的考生不再参加后续高考志愿录取,未被录取的考生可正常参加后续各批次高考志愿录取。
厦大招生办提醒考生,填报了强基计划的考生,仍须认真填报其他志愿,以防止强基计划未录取后影响其他志愿的录取。
3 还会像去年那样“遇冷”吗?
去年首次招生的强基计划,报名情况相当火热:36所高校的计划招生总人数为6000余人,报名人数多达133万人,大约在200个考生中只挑选一个佼佼者。但是,在校考时,这股热度好像突然被浇了一盆冷水,“弃考考生众多”、“连北大都招不满学生”、“很多学校只能内部消化”……各种关于强基“遇冷”的声音不时出现在舆论场中。
最终弃考考生的具体数量,各校并没有正式公布,但从后续的一些补录数据可知,强基开考元年的录取情况并不理想:去年除清华超招生计划39人,北大有58个招生计划没有完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有58个未完成,西安交通大学有71个,北京师范大学有56个,北京理工大学有67个,兰州大学有65个……
原因是,在不少省份,“强基计划”的生源考分都超过了该校在该省招生投档的分数线。“高分入围”的考生发现凭成绩可以上更好的学校,或可以选择“强基”所报校更热门的专业,手握多个选择权,有所犹豫和迟疑是人之常情,并且通过强基计划录取后不得再转专业,因此会有考生在权衡下选择放弃。
比如,去年厦大在山东省裸分录取是577分,“强基计划”入围线是641分,一下相差了64分。对于考生而言,机会多多,他们不愿局限于强基。
此外,许多考生报考强基前只是为了“双保险”,到了校考时才开始考虑专业。而且,强基的专业大多不是时下“热门”专业,更多考生从就业角度出发,不甘于坐数学、物理、化学、历史等基础学科的“冷板凳”,而更愿意选择计算机、金融、管理等热门的应用学科。
有声音认为,强基计划有必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招生细则。比如,限制学生只能报考一所学校,对于那些对自己高考成绩没有很大把握的学生来说,如此规则就会让他们的选择受限等等。一些细则若不完善,恐怕还会出现“遇冷”的情况。
不过,强基计划的实施意义毋庸置疑。它与以往自主招生的人才选拔政策不同,重在人才培养,竭力营造良好氛围,让一批有志于基础学科研究的优秀人才潜下心来把“冷板凳”坐热,这无疑是有利于我国发展的长远大计。
转自:海峡导报NEWS
记者 梁静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