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学习,爱生活,会学习,会生活,人生有百学网更精彩!
爱学习 | 爱生活

从学科竞赛自主招生到珠峰计划

发布于:百学网 2019-02-20

从学科竞赛自主招生到珠峰计划

  学科竞赛:是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和信息学等五大基础学科的奥林匹克竞赛,分省级联赛、全国决赛和国际竞赛,主要面向对基础学科兴趣浓厚,并学有余力的中学生,其考察范围和难度远超高中课本,涉及大学内容,并注重思维训练和智力开发,旨在培养和输送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学生。

  自主招生:是指重点高校根据自身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为强化办学特色和提升竞争力而开展的自主选拔工作,重点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学生,给予志愿或专业优惠录取政策,是高考招生的一种补充形式,主要以权威性高、公信力强的学科竞赛为参考依据。

  珠峰计划

  1、人才培养珠峰计划

  是指由教育部联合中组部、财政部于2009年启动的"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并先后选择清华、北大等21所中国顶尖大学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5个基础学科率先进行试点,旨在培养基础科学拔尖人才和未来基础科学领域的领军人物。

  2、基础研究珠峰计划

  是指由教育部于2018年印发《高等学校基础研究珠峰计划》,《计划》提出,到2020年,高等学校基础研究整体水平显著提升,支撑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前列。到本世纪中叶,建成一批引领世界学术发展的创新高地,在一批重要领域形成引领未来发展的新方向和新学科,培养出一批国际顶尖水平的科学大师,为建成科技强国和教育强国提供强大支撑。并率先批准清华、北大等六所“双一流”高校建设前沿科学中心。

  不难看出,学科竞赛、自主招生、珠峰计划的目标都是面向基础学科,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学生,培养拔尖人才,攀登科学高峰,从而建设科技强国。

  人才培养珠峰计划

  计划背景

  是教育部为回应"钱学森之问",培育21世纪科坛"三钱"即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而出台的一项顶尖人才培养计划。

  钱学森之问: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看望钱学森的时候,钱老感慨说:“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够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钱老又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

  试点高校

  北京大学:元培学院

  清华大学: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

  南京大学:英才培养计划

  复旦大学:望道计划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英才班

  浙江大学:求是科学班

  上海交通大学:致远学院

  同济大学:同济生命科学英才班

  南开大学:伯苓班、省身班

  武汉大学:弘毅学堂

  中山大学:逸仙班

  厦门大学:小批特别拔尖学生班

  北京师范大学:励耘学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等工程学院

  吉林大学:唐敖庆班

  山东大学:泰山学堂

  兰州大学:萃英学院

  四川大学:小班教育课程优化班

  西安交通大学: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实验班

  中国科学院大学:果壳计划

  哈尔滨工业大学:英才学院

  实施成果

  10年间,8700多名本科生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试点高校中孵化,约4500名学生毕业。前5届毕业生中,97%继续攻读研究生,67%进入了排名前100的国际知名大学深造,10%进入了排名前10的世界顶尖大学深造。

  历经10年,清华学堂物理班学生共计300人左右。已经获得博士学位的30人中,出现了一批对物理特别执着的人。2018年,山东大学泰山学堂的76名毕业生中,有68人继续深造,其中22人赴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日本京都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等海外名校留学,46人进入清华、北大、中科院等国内高水平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2018年6月底,王同翰进入清华“姚班。5个月前,他从山东大学专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泰山学堂毕业。本科4年,王同翰收获校长奖学金、国家奖学金,以第一作者身份完成学术论文两篇,以GPA94.63获泰山学堂计算机取向成立近10年来的zui高分,并保送清华“姚班”,硕博连读。

  主要特点

  一、学生遴选:注重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的兴趣和发展的潜质,实行动态统筹机制、自由选择专业的机制,将最优秀的学生选入到培养计划当中。

  二、教师配备:要安排高水平的专家学者来担任专业的导师和授课老师,聘请海外知名学者主持和参与教学。

  三、培养模式:要突出个性化的培养,积极开展教学理念、模式、内容和方法的改革,让学生有自由探索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自主的学习,参加科学研究的项目训练,培养他们的科研兴趣,从而使他们的志向更加远大,心态也要是平和的,德才兼备,成为未来的一流的学者和世界一流的科学家。

  四、营造氛围:要通过世界级的科学家的访问、高水平学术报告等等形式,来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和开放的平等交流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的愿望。

  五、制度创新:学生管理实行导师制和班级管理相结合,制定灵活的课程选修、免修、缓修等等制度。

  六、条件支持: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实验室、国家试验教学试验中心等等,都要向参与这个计划的学生开放,并为学生创新活动提供专门的支持,经费的支持、条件的支持、空间的支持。

  七、国际合作:通过联合培养暑期学校短期考察等方式,分期分批将学生送到国外一流大学学习和交流,鼓励学生利用国外的条件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尽快地融入学科领域或者是国际一流的科学家的群体当中去。

  探索改进

  关于招生

  山东大学泰山学堂:化学取向教授小组组长李晓燕说,只有热爱,具备为科学献身的精神,才能真正走上科学之路。起初,高分、奥赛一等奖免笔试;偏才、怪才都先纳进来;孤傲、封闭也没关系,泰山学堂可以提供好的交流空间。但渐渐地,泰山学堂常务副院长吴臻发现,高分、竞赛生的学习能力也会有问题;偏才怪才并不是那么优秀;孤僻学生成为拔尖人才的几乎没有。后来,吴臻和同事摸索出了“专家面试小组+学生面试官+综合组”的ABC选材方法。按3∶1比例进入面试后,由学生面试官考查基础知识,看是否合群合作;专家面试小组层层追问,抽丝剥茧考查思维能力;综合组开展心理评估,写出参考评语。“想做大官、想挣大钱就不要来,泰山学堂是坐冷板凳的地方。”吴臻说。

  武汉大学弘毅学堂:武汉大学弘毅学堂每年招收400人,其中300人根据高考成绩招收,100人入学一年后经过二次选拔招收。同时,弘毅学堂每年也会有20%的流动率。“没有抱负、兴趣不足、能力不够是主要原因。”弘毅学堂院长、物理学教授石兢说,初次招生,弘毅学堂基本囊括了各省进入武大的zui高分学生,但一些人分数很高,却对专业没有清晰认知,进来之后没有抱负、缺乏自律,必须淘汰出去。

  清华大学清华学堂:在清华学堂叶企孙物理班首席教授朱邦芬院士看来,主动性、兴趣、使命感是选拔拔尖创新人才的三个重要维度。“主动性非常重要,能否主动思考问题是拔尖人才的重要特质;其次是兴趣,只有发自内心的兴趣,才能驱使主动研究;使命感是最近才加上的,我们发现很多学生有兴趣也学得不错,但觉得做其他事不累或社会地位高等,就转走了。”朱邦芬说。

  关于培养

  清华大学清华学堂:在计划实施之初,清华学堂物理班也曾模仿过国外名校——使用原版教材和国际一流大学物理课程设计及培养方案。但实施结果并不尽如人意。石兢研究了哈佛、斯坦福、剑桥等世界一流大学的培养方案,发现国内高校的理工科在专业教育内容和课程上都与国际接轨,关键就在“怎么学”上差一点。“我们是learn,国外是study,前者是知识学习,后者是研究型学习。中国学生‘知其然’做得很好,‘知其所以然’就差点,更别提‘知其所未然’。”石兢说。朱邦芬总结了清华大学物理基科班的特色:强化数理基础、开设专题研究课、请zui.好的教师。“将learn变成study,专题研究是一个很好的方式。专题研究不是从第一页学到最后一页,而是从问题出发,遇到问题就研究一段,由点到线再到面,在研究中学习,体会乐趣,发现兴趣所在。”

  清华学堂物理班更强调主动性,让学生自主申请出国,对哪个问题感兴趣,想跟着哪位教授学习,由学生自己联系,学堂提供资助。“老师只能安排一阵子,而未来如何发展却关乎学生一辈子。”朱邦芬说。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教材、教学、师资是显性投入。但在朱邦芬看来,拔尖人才不是教出来的,是“冒”出来的,关键是要为人才脱颖而出营造良好的环境。什么是良好的环境?朱邦芬给出了6个要素:优秀学生荟萃,相互作用;追求真理的氛围,不功利;好教师全心投入教育,把教育学生当作事业;宽松的环境给学生自主性;要参与国际比较,知道最优秀的人在想什么、做什么;好一点的软硬件环境。而做世界一流的研究,朱邦芬给出了“4个台阶”——起步、成名、成家、威震天下。从别人没有做过的领域“起步”;有一定的影响力即“成名”;开展系统研究“成家”;最终开辟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让国际上的相关研究者都跟着自己做,叫“威震天下”。

  山东大学泰山学堂:泰山学堂的培养方式参考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巴黎综合理工学院的考试制,管理模式则学习牛津、剑桥的书院制、导师制。“在泰山学堂里,一流师资、数理化生计算机各个方向的一流学生都在一起,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研究氛围;同时小班教学、个性化指导,配合大量讨论课、考试制,给学生压力和动力。”吴臻说,“我们学习的是法国的精英教学。比如数学取向,在上课之外,每周拿出一下午4个小时,让学生轮流在黑板上解题,相当于考试,每两周就把一个年级的15个学生轮一遍,不断出题、不断轮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数理基础。”

  武汉大学弘毅学堂:武汉大学鼓励学生以课题组形式参加国际交流。依托武汉大学国际交流部项目,2015级物理方向19个学生有9人参加了海外课题组。

  其他难点

  “从理念到现实都还存在难点。”石兢分析,从教育理念来说,“职业教育”思维依然根深蒂固,博雅教育推进困难重重;在“职业”导向下,选课制度、学分制度、毕业设计仍是传统套路。从学生方面来说,中学的应试思维、学习方式与创新有较大差距。从硬件上讲,开展小班教学、研究型学习,师资不够、能力不足,甚至打造智慧教室都有难度。

  计划2.0

  总体思路: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设一批国家青年英才培养基地,强化使命驱动、注重大师引领、创新学习方式、促进科教融合、深化国际合作,选拔培养一批基础学科拔尖人才,为新时代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播种火种,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思想高地奠定人才基础。

  创新机制:遵循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成长规律,建立拔尖人才脱颖而出的新机制,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前期探索的“一制三化”(导师制、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等有效模式基础上,进一步拓展范围、增加数量、提高质量、创新模式,形成拔尖人才培养的中国标准、中国模式和中国方案。

  扩大范围:《关于实施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2.0的意见》要求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计算机科学的基础上,增加天文学、地理科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地球物理学、地质学、心理学、基础医学、哲学、经济学、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

  基础研究珠峰计划

  计划背景

  2018年8月1日,教育部在其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印发<高等学校基础研究珠峰计划>的通知》(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教育部原文)。此次计划的提出旨在落实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有关精神,进一步推动高等学校加强基础研究,实现创新引领。

  基础研究珠峰计划产生于中美贸易摩擦后,力图缩小我国与美国在基础科学上的差距,旨在建设科技强国,是科研计划,也是人才会聚计划。可以理解为推进“双一流”建设的重要计划,也是人才培养珠峰计划的延续、深化,最终目的都是攀登世界科学zui高峰,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使中国成为世界高等教育中心、世界科技创新中心。

  文件精神

  以五大基本原则——实现创新引领、坚持科教融合、推进全面发展、加强开放协同、追求卓越精神——为依托,《计划》明确了发展目标:

  到2020年,高等学校基础研究整体水平显著提升,建设一批前沿科学中心、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国家重大科技创新基地,汇聚一批有全球影响力的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性科学成果,支撑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前列。

  到2035年,高等学校基础研究水平大幅跃升,建成若干具有国际“领跑者”地位的学术高地,在一些重点领域实现学术引领,培养一批具有前瞻性和国际眼光的战略科学家群体,一批学科领域跻身世界一流前列,产出一批对世界科技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有重要影响的原创性科学成果。

  到本世纪中叶,在高等学校建成一批引领世界学术发展的创新高地,在一批重要领域形成引领未来发展的新方向和新学科,培养出一批国际顶尖水平的科学大师,为建成科技强国和教育强国提供强大支撑。

  《计划》还提出了四大核心任务:组建世界一流创新大团队、建设世界领先科研大平台、培育抢占制高点科技大项目、持续产出引领性原创大成果。并将在政策措施方面不断优化,为科学家开展研究提供全方位支撑。

  专家解读

  中国科学报:《“珠峰计划”重提,基础研究怎样培养出一流科学家?》

  最新进展

  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基础研究珠峰计划〉的通知》(教技〔2018〕9号)和《教育部关于印发〈前沿科学中心建设方案(试行)〉的通知》(教技〔2018〕10号)要求,6所“双一流”名校的前沿科学中心顺利通过了立项建设论证。

  清华大学 量子信息前沿科学中心

  同济大学 细胞干性与命运编辑前沿科学中心

  四川大学 疾病分子网络前沿科学中心

  天津大学 合成生物学前沿科学中心

  浙江大学 脑与脑机融合前沿科学中心

  北京大学 纳光电子前沿科学中心

  高等教育政策演变

  由最开始的211工程、985工程到如今的“双一流”建设和“珠峰计划”,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始终离不开政策的影响和作用。对于高校而言,纳入名单之中,一方面将优先获得资金、资源的倾斜;另一方面,因政府的背书,这些高校对于考生、家长而言,具有更强的吸引力,生源质量相对其他高校而言有较大优势。

  一起回顾一下我国高校教育政策的历史:

  199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发布《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其中明确指出:“要集中中央和地方等各方面的力量办好100所左右重点大学和一批重点学科、优势专业”。

  1993年7月,国家教委(教育部前身)决定设置“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在1994和1995年,“211工程”启动预审并全面铺开。

  1999年,国务院批转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985工程”正式启动建设,一期建设率先在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开始实施。

  2004年,教育部、财政部印发《教育部、财政部关于继续实施“985工程”建设项目的意见》,启动了“985工程”二期建设。

  2010年,教育部、财政部印发《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加快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意见》,新一轮“985工程”建设开始实施。

  2015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宣布将“211工程”、“985工程”及“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等重点建设项目,统一纳入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即“双一流”)。

  2017年1月,教育部、财政部、发改委联合发布《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由此,“双一流”建设正式启动。

  2017年9月,“双一流”建设高校和建设学科名单发布,其中,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42所(A类36所,B类6所),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95所;双一流建设学科共计465个。

  2018年8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基础研究珠峰计划》,提出了到2020年、2035年和本世纪中叶,在高等学校的基础研究上分别要达到的目标。

  从政策的方向来看,重点高校和重点学科一直是核心,锚定的目标也开始转向世界范围内的高校,而近几年的政策目标来看,尤其注重基础学科的投入和支持。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END -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