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高考改革《实施意见》中的四个“2015年起”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发布之后,高考改革遵循“三年早知道”的原则,试点省份上海和浙江2017年高考开始实施,其他省份2020年才开始。
对此大家基本上没有什么异议。但是对于《实施意见》提到的自主招生和高考加分等政策的变化,议论较多,虽然都在等教育部的具体细则出台,但是目前议论较多的是2015年起自主招生在高考后进行和2015年起取消体育、艺术特长生加分。
虽然这两个政策都是“2015年起”,但是比较多的人们认为自主招生考后进行一定是2015年就会开始在全国执行,而体育和艺术特长生则未必能够从2015年就开始全面取消。理由是一项政策的实施应当有“三年早知道”的过程,有些孩子从幼儿园阶段就开始练体育或者艺术,到现在突然叫停不合情理。另一种说法是,在同一份国务院文件中出现的“2015年起”应当有相同的理解,在执行上不应当有区别。否则有损国务院文件的严肃性。于是,关于上述两项政策的变化是否都会在2015年就开始一刀切地全面实施就存在争议。
晨雾仔细地研究了《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才发现文件中不只出现了两个“2015年起”,而是四个“2015年起”。晨雾把这四个“2015年起”拿出来逐条进行解析,谈谈自己的看法和推测,看看是否都会“一刀切”。
一、2015年起增加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的省份
这个“2015年起”谁都不会认为2015年会在全国一刀切地执行。原因是因为在“2015年起”的后面多了一个表示变化状态的词“增加”,有“渐进”的含义,也可以认为表示一种未来的趋势。很明显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是从2015年开始逐步推行的事情,成熟一个省做一个省,不会强制要求。例如目前已经知道的是江西省的语文、数学、外语,山东省的外语2015年将改用全国卷。辽宁省风传了一下又被辟谣了。全国统一命题试卷2015年肯定不会搞全国一刀切。我想对此没有争议吧。
二、2015年起在有条件的省份开展录取批次改革试点
这个“2015年起”更明显,谁都不会认为2015年会在全国一刀切地执行。原因是因为在“2015年起”的后面多了一个限定语“有条件的省份”。这就是说有条件就做,没条件就不做。也可以认为表示一种未来的目标。例如我们现在已经知道的浙江省2017高考将不分批次,上海市2016年一本二本合并。其他省市还没有听说,多数省市还会继续实行分批次录取,这个政策在2015年也是不可能搞全国一刀切。
三、2015年起推行自主招生安排在全国统一高考后进行
同样都是“2015年起”,但是自主招生安排在高考之后进行基本上都是一边倒地认为已经是板上钉钉了。为什么这个就会全国一刀切呢?这是由自主招生特点决定,自主招生是全国性的,又是由高校各自运作实施的。同一所学校不可能部分省份在考前,部分省份在考后,它将是无法操作的。那么是否可以部分高校在考前,部分高校在考后呢?这也不太可能。因为我们现在的所谓自主招生还主要看统一高考成绩,只是给一些降分优惠而已。高考是统一时间的,如果自主招生有的高校在考前,有的高校在考后,而一名考生想报的自主招生高校有考前进行的,也有考后进行德,这考生还不忙死?从减轻学生负担看也绝对不可能这样做。那么是否还有一种可能,2015年自主招生暂时继续在考前进行,2016年再变化?这要是在9月份说,还是有点可能性的。现在绝无可能。因为教育部2015年自主招生政策细则到现在也好没有出台,考前自主招生高校已经来不及准备了。因此2015年自主招生在高考后进行几乎无悬念。
需要说明的是2015年自主招生考后进行主要是指自主招生的测试(笔试、面试)在高考后进行。但是高考后到高考录取只有一个月的操作时间,非常紧张。而且高考后又要区分为考后知分前和考后知分后,都是有可能的。而考后知分前是高校招生宣传最繁忙的时间,无暇顾及自主招生测试,因此自主招生测试在高考后知分后进行的可能性最大。由于已经有了考生的高考成绩,时间又那么紧,高校自主招生的笔试很可能取消或者淡化。同时,自主招生测试在考后进行不能排除报名申请和材料初审等环节安排在高考前的适当时候,例如三四月份进行。
四、2015年起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
这个“2015年起”争议ZD的一部分。从文字措辞来应当与自主招生政策的措辞没有区别。同一份文件的相同措辞没有理由给出不同的理解。确实有些孩子从幼儿园就开始练体育、练艺术。今天突然说不行了,没用了。他们有意见。当然你可以说他们让孩子练艺术、练体育的目的不纯。但是以前说行是你们,现在说不行也是你们,这政策是否还有个相对的稳定性吗?这确实存在“三年早知道”问题。因此我认为如果艺术和体育特长生在2015年就全国性地一刀切取消还不敢肯定。但是教育部的细则没有出台之前这个事情谁都说不好。不排除会采取某种方式缓和一下。例如将艺术和体育特长生不再单独列出,而是纳入自主招生的一个系列,属于有专项特长的自主招生。或者其他的方式。一下子采取一刀切的方式一次性取消不是很合适。
需要说明的是艺术和体育特长生不属于高考照顾政策加分系列,是属于高校为了充实校园的文艺和体育氛围招收部分有专长的学生,适当地给与优惠政策。与往年的自主招生类似,属于降分优惠系列。而《实施意见》的目的是“减少和规范考试加分”。除了关于体育和艺术特长生以外,还要求“大幅减少、严格控制考试加分项目”、“确有必要保留的加分项目,应合理设置加分分值”、“地方性高考加分项目由省级人民政府确定并报教育部备案,原则上只适用于本省(区、市)所属高校在本省(区、市)招生”,这些更是我们需要关注的。特别是对于北京市来说,地方性加分有市优干、市三好和少数民族。这三项地方性加分虽然在2014年已经大幅度降低分值,但是人数达到9600多,比例太多,占加分总人数的90%还多。另据今年6月30日教育部网站发文《高考加分项目大幅减少分值普遍降低 教育部强调严厉打击高考加分资格造假》发文指出:全国奥赛科技类加分、体育特长生加分和地方性加分项目大幅减少;具有这三项加分资格的考生由往年的5万人减至3万人。这就是说北京的地方性加分大约占了全国的三分之一了,而北京考生人数不足全国考生总数的1%。因此地方性加分必将成为2015年北京市高考加分政策瘦身的重点,很可能取消、部分取消或者再一次降低分值。这一切都要等待年底教育部出台“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但是瘦身的大趋势是肯定的。
五、推行高考成绩公布后填报志愿方式
国务院《实施意见》中除了四个“2015年起”以外,还有一项对北京市影响较大的,那就是“推行高考成绩公布后填报志愿方式”,没有规定具体的实施时间要求。为什么说对北京市影响比较大呢?因为目前考前填报志愿在全国只剩些上海和北京了。上海已经是全国的改革试点省市了,有其特殊性。虽然“推行高考成绩公布后填报志愿方式”对于坚持了多年的北京来说,2015年可以执行,也可以不执行。我认为执行的可能性较大。因为已经是大势所趋。北京再孤军奋战多坚持一年除了让家长骂也没啥意思了,还不如早点“归顺”全国的大趋势,还早点积累经验,以便今后进入全国性的高考改革少走点弯路。
所以2015年北京市推行考后知分报志愿的可能性极大。非正式的消息已经有流传。据传言是考后知分报志愿,大平行可填报6-8所学校。如果是这样,考生和家长们是欢迎的。因为填报志愿的难度大大降低。考前填报志愿是参考考生的模拟考试成绩排名和考生平常情况对考生进行定位填报志愿,实际上是根据考生的真实实力报志愿。但是录取确是根据高考的那一次分数确定,因此存在高考发挥失常造成的志愿落榜风险。考后知分填报志愿是完全参考高考成绩排名对考生进行定位,此前的模考成绩和平时成绩都无需再考虑,是真正的“一考定终身”。对考生来说ZD的利好就是规避了高考发挥失常的风险,考得好就高报,考得糟就低报,就这“一锤子买卖”。如果再配合大平行,考生可以填报6-8所平行志愿学校,考生只要选择高高低低的6-8所学校把自己的考试分数实力“包”进去即可,难度较小。因此会受到考生和家长们的欢迎。当然第一年实行考后知分大平行也同样存在没有历史数据可以参考的,另外考生偶然不约而同扎堆涌向某所高校,会造成该校分数暴涨,这些是弊病。但是由于考生手握6-8所高校,“东方不亮西方亮”,一般不致于6-8所都全军覆没吧!
凡是有利就有弊。如果站在高校的长远发展角度,考后知分报志愿会造成高校录取分数扁平化,zui高分与最低分差距变小。长久下去高校分层固化,强者越强,弱者越弱。弱校永无翻身之日。例如以北京为例,市属高校再想录取部分清华北大高分落榜生基本没有任何可能性。因此北京市过去长期坚持考前报志愿被指责为保护市属高校的利益。从人生长远发展看,高考成绩与一个人的能力虽然有关,但并不是说稍低分数的考生就都是能力差的。如果说考前报志愿还能给部分稍低分数的考生走进名校的可能和希望,那么考后知分大平行志愿就让这种希望完全破灭,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部分稍低分数但能力强的考生接受最优等教育的机会。这是考后知分大平行志愿的缺点。
考后知分报志愿的缺点是否可以通过某种方式缓解呢?那就是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要求实行未来的招考分离,多元评价,双向选择的远期高考改革目标。由于考生可以同时被多校录取然后再进行选择,高校可以根据自己的特色选择考生,高考成绩不是录取的wei/yi标准,因此就不完全在乎这一次考生分数了。这就会缓解考后知分报志愿的弊病。但是目前的高考改革是依照国务院《实施意见》进行的,步子小一点,步子稳一点,把高考公平性放在第一位,暂时做不到招考分离。因此要走的路还很遥远。但是上海市2015年春季高考试点让我们看到了一线希望。
(本文转自:晨雾博客)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