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辨别高中五大竞赛真假及证书等级
自2015年自主招生改革后,高校进行自主招生更加注重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其中学科竞赛在高校选拔中所占的权重越来越高,尤其是五大学科竞赛。然而,很多家长和考生却对各类竞赛活动概念混淆,对各类奖项证书等级更是分辨不清。那么究竟该怎么辨别竞赛赛事活动的真伪,又该如何知道已获竞赛证书的等级呢?
特别提示:
近期有许多家长咨询:“‘应用物理’之类的比赛证书,参加高校自主招生可以吗?” 百学自主招生网老师统计发现,2015年高校自主招生简章中从未将此类竞赛奖项作为自主招生报考的优先条件,因此,提醒家长特别注意,孩子在报考学科竞赛时,首先,研究往年高校自主招生简章,看高校是否认可该类奖项;其次,家长须要了解该竞赛全称及其主办单位。很多时候,一字之差,奖项含金量却是大打折扣的。最终高考升学毫无帮助,却耗时耗力,花了很多冤枉钱。
一、五大学科竞赛类型
高校自主招生认可的官方举办的五大学科竞赛主要有五种,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竞赛。具体的名称如下:
一般情况下,五大学科竞赛开始报名时,是以学校为单位统一报名,学校会下发相关考试信息给考生,考生报名后,学校统一上缴报名考生的名单。
二、学科竞赛流程及奖项划分原则
五大学科竞赛主要考四次,省级赛场两次,全国赛一次,国际赛一次(中国一般只有4-6个人可以参加,大致可以忽略不计)。
(1)省级初赛:一般是以学校为单位自主报名参加,所有的考生都有资格参加。一般各市参加人数达到要求可在本市单独设有考场。考生可在本市考试即可。
初赛会分一、二、三等奖,但是此奖项对于自主招生没有任何用处。
(2)省级复赛:省级复赛是由各省竞委办统一组织举行。各省市所有考生到统一地点进行考试。全国考生考试时间及题目一致。
老师提醒,复赛选手是从省初赛中选拔而出,不可单独报名参加。复赛结束后会确定各省省一、省二、省三的人员及人数。其中,省队选手是从省一中选拔而出,省队人员及人数是由国家XX会确定的,例如:安徽化学竞赛省队选手是由中国化学会从安徽省一的考生中挑选而出。
(3)全国决赛:各省省队选手在规定的时间内统一到一个地方参加XX学科全国性的比赛,一般称之为学科冬令营或者决赛(生物和信息学除外,因为生物和信息学决赛时间一般为8月份)。例如:2015年第32届物理竞赛决赛是10月31日-11月5日在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举行。此次决赛是各省市31个代表队共计360人参加。
决赛最终会确定出金银铜牌的人数及名单。国家会从金牌中选取50-60名考生作为集训队的选手,一般是最终成绩的前50-60名。集训队的考生具有保送资格,不需要参加高考。
(4)国际赛。国际赛选手会从集训中选手挑选出4-6人到其他国家参加国际性的比赛。具体情况不加详述。
三、竞赛奖项区分
竞赛奖项其实在第二部分已经讲到,但是还是有众多的家长对此还是不太明确,所以百学自主招生网老师再次单独拿出来叙述说明。
高校自主招生只认可在复赛中的获奖人员。也就是省一、省二、省三等奖,部分地区省级赛事要考三次,例如:江苏、浙江等,最终的评判标准是国一、国二、省一、省二、省三等。但是此国一相当于其他省份的省一等奖考生。
全国决赛最终评定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分别对应金牌、银牌和铜牌。部分人员喜欢把此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称之为国一、国二和国三。但是老师提醒,此国一、国二和国三和江苏的国一、国二完全不同,家长不要混淆。
四、证书评判方法
(1)国赛选手的证书都是现场发放,众多的高校也会在国赛现场直接和考生签约,但是除遴选入国家集训队的考生可直接保送外,其余的都还需要参加自主招生。
(2)省一评定方法:省一等奖的证书直接由中国XX会盖章,并且有独立的编码,各省省一名单也可以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网查询。(目前只能查到2014年前的名单)
(3)省二、省三评定方法:
省二、省三等奖的评定主要主要有两个盲点,一是和初赛的省二、省三区分开来,二是部分省份的证书写的和国赛证书类似,也很容易让家长混为一谈。
1、复赛和初赛奖项区分,一般证书上写的书XX竞赛复赛,XX联赛,表明此证书是省级复赛获奖证书。需要特殊说明的是,化学竞赛省级赛是预赛和初赛。所以化学竞赛复赛上的证书写的是初赛。其实和其他竞赛的复赛联赛意义一样。
2、和国赛证书的区分。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评判,一个是直接从网上查询,国赛选手名单,百学自主招生网网站都会进行公布,家长可以直接点开咨询窗口咨询。二是从时间上来判断。例如:下图的证书不看时间的话,很容易让家长误认为是国家三等奖,但是2015年物理决赛的时间是10月31日才开始,证书日期是9月21日,所以绝不可能是国三。
说明:本文证书的主要评判方法是指各省级证书的确定原则
百学自主招生网老师语:证书辨别标准,因各省市及竞赛类型不同而不同,这里大致介绍几种主要的辨别方法,其他的特殊类型需要特殊对待。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