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年度记忆:2015哪些热词让你最难忘?
2015马上就要与我们告别,回眸这一年我国教育走过的历程,哪些新闻和热词最能触动你的心弦?又有哪些身影和面容让你记忆最为深刻?站在年末,让我们再次与它们相逢,历数中国教育年度记忆中难忘的片段。
人大教授与学生公开“绝交“
因学生在微信朋友圈“无端嘲讽”两位老师,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副会长孙家洲9月20日公开宣布与今年新招硕士生郝相赫断绝师生关系,并“在半个小时前已经把决定告知了郝相赫本人”。公开信被公众号发出后引发热议,学生郝某随即发表情况说明,自己并没有人格攻击,但表示同意与老师解除指导关 系。第二天晚上,郝相赫又发出一篇道歉信。最后是否坚持解除师生关系?孙家洲最后表示,已向学院报告,暂不便对外公开讲。
师生关系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关注的热点,由此引发的问题自然引起了大众的关注,我们的学校是否允许教授有资格解除师生关系?导师与研究生又该如何相处和沟通?
中国考生国际测试成绩被质疑
10月20日,某教育培训机构透露,俗称“美国中考”的SSAT(SecondarySchoolAdmissionTest)取消了9月19日一次考试中357名中国考生的成绩。这批考生在9月19日参加了SSAT考试,并且取得了大面积高分。 虽然官方网站并没有公开声明,但有学生家长邮件询问得到了考试组织者的回复:“在对该次考试的考试数据进行审慎调查和仔细分析后,SSATB(美国中学考试委员会)有充分的理由对此次考试成绩的有效性进行质疑。” 与雅思成绩取消类似, SSATB给出的原因也是因为成绩高分而显得不真实。
其实,从雅思、SAT到SSAT,中国考生在全球外语水平考试中已经多次因考试培训机构押题、泄题舞弊而被重点关切。当年SAT中国区作弊丑闻不仅导致了个别考场考试成绩无效,同时也刺激了SAT的大幅改革。
雅思和SSAT成绩被取消引发了巨大的关注。事实上,随着中国留学生群体的日益扩大,由此暴露出来的“诚信危机”也日益凸显。目前,海外主要高校也开始更加严谨查看中国留学生的申请资料,防止作弊造假等行为的发生。
全国多地学校现“毒跑道”
“毒跑道”问题成为今年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在苏州、无锡、深圳等多地,不少学生集中出现了流鼻血、头晕、起红疹等症状,起因是学校新建的塑料跑道含有甲苯、二甲苯等有毒性的化学物质。
针对各地出现的“毒”跑道伤害学生健康的事件,11月底,教育部回应称,发生这类事件,原因虽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是监管不力。目前,对有质疑的体育场地立即停用,并通过专业机构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采取相应措施。对正在和即将建设的体育场地,及时提请有关教育部门和学校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建设,主动配合有关监管部门。
12月,又有媒体报道北京清华附中丰台学校小学部一新建跑道被指有异味,孩子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校方称跑道各项检测均未超标。为此,北京市教委要求涉事跑道暂停使用,并部署对全市新投入使用的塑胶运动场进行逐一检测。
都说孩子是“祖国的花朵”,但这些年,大家看到的却是各种各样的危险因素,在影响、威胁乃至伤害孩子的身心健康,防不胜防。
多地曝出校园伤害事件
2015年,据各媒体报道,中国发生了多起校园暴力、伤害事件,有人被扒光拍裸照、有人被扇38个耳光、有人被打成10级伤残……4月24日,漳州市芗城区北斗中学的一名小女生,上学途中被5个女孩拉到校外的小巷子里群殴,并被扒光上衣,并受到7女3男的殴打。令人心寒的是,围观者没有一人阻止,而受害女生也不曾喊一声“救命”。6月21日,江西永新一女生遭掌掴围殴。在云南,镇雄10月至11月间20天内连发3起校园暴力事件,3名学生被打死。
类似的事件不是个例。校园暴力行为的频发也敲响了一记警钟。社会、学校、家长一定要追查孩子犯错的根源,各自进行针对性的教育。
留守儿童
新闻回顾:6月9日,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4名儿童服农药中毒死亡。8月,四川凉山四年级彝族小姑娘木苦依伍木(笔名柳彝)写下“最悲伤作文”,让无数网友为之揪心。留守儿童问题再次引发关注。
建立城乡协同、权利平等的教育发展模式叶敬忠(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院长):
由于大规模农村劳动力的城乡流动而引发的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持续成为10余年来中国社会的热点。6000万留守儿童面临的亲情缺失、生活抚育、教育监护、安全保护等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而新的问题又不断出现:自杀、溺亡、遭受性侵,越轨犯罪等极端事件时有发生。
留守儿童现象与其说是个体家庭的分离之痛,倒不如说是城市化和工业化的难题。要彻底化解留守儿童问题,从长远来看有赖于一个城乡协同、权利平等、和谐交融且以“人”的福祉为终极关怀的教育发展模式。
大学生创新创业
新闻回顾:10月,由教育部等部门联合举办的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在长春举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重要批示,强调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厚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土壤。引发高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教育部发出通知,2016年起,所有高校将开创新创业课。
带动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和研究张玉利(南开大学商学院院长):
创新创业的目的和任务是解决实际问题,创造更大价值。大学生创新创业必然带动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和研究,使他们关注社会需求,深入社会实践,并完成科研成果转化。
大学生创新创业对所有的高校都是挑战。大学教师不仅仅是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的中介,而需要在提升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思维训练、价值观塑造等方面提供帮助。跨院系、跨学科的创新创业教育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瞄准学科前沿和社会重大需求进行创新创业实践。
支持乡村教师
新闻回顾:6月,国务院出台《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推动城镇优秀教师向乡村流动,提升乡村教师能力素质。全面推开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同样提出对农村和边远地区教师倾斜。“最美教师”评选、首届“启功奖”为老少边穷岛教师安心从教助力。
补齐乡村教育短板邬志辉(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所长):
目前,我国有乡村学生(包括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4122.1万人,乡村专任教师371.6万人。庞大的乡村学生群体能否接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判定我国是否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尺。
大力发展乡村教育,能够帮助乡村孩子学习成长,阻断贫困现象代际传递。而发展乡村教育、提高乡村教育质量,教师是关键。大力支持乡村教师发展,既是对乡村教师群体的重视,也是对乡村学生平等受教育权的尊重和社会公平的体现。
高校掀起反腐风暴
11月24日晚,中纪委转发驻教育部纪检组的消息称,中国传媒大学3名校领导:党委书记陈文申、校长苏志武、副校长吕志胜,因违反八项规定分别受到了通报批评、免职等处分,中国传媒大学领导班子几乎被“一锅端”。
2015年同样被免职的还有北京邮电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杨放春,中央音乐学院院长王次炤,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刘亚,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原院长汤谷良。一周之内四所大学的领导被免职,高校也掀起了新一轮的反腐风暴。紧接着,进入12月,近20所北京高校密集召开了形式多样的与党风廉政相关的专题会,会议主题涉及“三严三实”“四风”“讲规矩守纪律”“领导干部纪律教育会”等,部分高校日前已启动本校科研经费、财务等专项自纠自查。曾被中纪委点名通报的高校,如北邮、对外经贸大学还布置全校党员干部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的“回头看”活动。
随后,教育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报送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情况的通知》,该通知要求部属各高等学校党委以“对本校2015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基本情况、主要做法、经验特点进行总结”,同时还附上了一张廉政工作的“统计表”,规定时间内各校需通过机要途径寄给驻教育部纪检组。
“两个一流”
新闻回顾:11月,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提出到21世纪中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
促进高校办出特色张力(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20多年来,国家相继实施“211工程”“985工程”以及“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等项目,一批重点高校和重点学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统筹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旨在加强资源整合,创新实施方式,克服以往重点建设存在的身份固化、竞争缺失、重复交叉等问题。将坚持以一流为目标、以学科为基础、以绩效为杠杆、以改革为动力,多方筹措资源,鼓励和支持不同类型高水平大学和学科差别化发展,激发更多高校科学定位、发挥优势、力争上游,为我国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地方高校转型
新闻回顾:11月,教育部出台《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鼓励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以产业转型升级、技术进步和社会建设需求为导向。
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的里程碑王烽(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体制改革室主任):
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与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战略一脉相承,是我国高等教育结构深度调整的开端,是后大众化阶段我国高等教育走向多样化的里程碑。对地方高校来讲,转型发展是在新形势、新条件下重获发展活力的重大机遇。
我们期待各地各校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自身实际,尊重教育规律、深化综合改革,以学科、专业建设为中心,以深化学校与行业企业合作为重点,把转型发展这件大事做好。
中式教育
新闻回顾:8月,5位中国教师在英国中学的教学纪录片播出。英国引进中国教材。中国学生应试能力强、科学创新能力欠缺备受关注,引发“中式教育”是好是坏的论战。
什么是好教育翟小宁(人大附中校长):
改革开放后,中外交流不断加深,教育领域也是如此。因为,我们之前更多的是引进西方教育思想,出国留学。而此次中国教师走进英国课堂,采取有别于西方的教学模式,引发热议实属正常。节目只展示了中国教师和中式教育方法的侧面,不能代表当代中国教育的全部。
与其说是对“中式教育”的关注,不如说是对什么是好教育,什么形式是好教育形式的关注。教育无论东西,都是指向人的教育,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在全球化的今天,应该在交流中相互借鉴。
寒门学子上名校
新闻回顾:2012年起,针对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开始实施,累计招生近11万人。2015年该计划继续实施,“国家专项”安排招生5万名,“高校专项”招生不少于计划高校本科招生规模的2%,“地方专项”不少于计划高校本科一批招生规模的3%。
寒门学子与名校需互补刘道玉(武汉大学原校长):
20世纪50年代初,我上大学的时候,农村大学生的比例高达50%以上。前些年,寒门学子上名校机会越来越少,农村学生上名校的比例大约只有15%。
印度的拉马努金是“寒门学子上名校”的杰出代表。他出生于印度,家境贫穷,但是很有数学天分。他被英国著名数学家哈代发现,并被邀请到剑桥大学上学,补习了必要的基础课。后来他成为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的院士,是亚洲获得此荣誉的wei/yi的人。
寒门学子与名校需要互补,寒门学子需要名校的优质资源,借以攀上学术的高峰;而名校需要寒门学子的刻苦和百折不挠的精神,借以营造催人奋进的学风。
高考统一命题
新闻回顾:2015年高考,江西、辽宁、山东3省重新使用高考全国卷。这是继1989年上海市率先进行自主命题试点,高考试卷逐渐增至16套后,对全国统一命题的回归。目前,安徽、福建等8省份已申请2016年起使用全国卷,届时使用全国卷的省份将增至26个。
高考命题“分久必合”刘海峰(厦门大学考试研究中心主任):
此前,实施分省命题最直接的动因是降低全国大范围的高考安全风险,同时,切合各省教育发展实际。但是,分省命题会出现考题质量不一、难度波动过大的情况,大大削弱了高考的权威性,而部分省份选派命题教师存在困难。名义上,我国高考是“大一统”,但是,高考成绩的可比性却在降低。因此,我国高考命题再次走向“分久必合”的阶段。
冰露语:还有一天就到2016年了,回顾2015年,社会上发生了很多大大小小的事情,那么对于你自己,是否也该回顾总结一下这一年呢?
文章来源于新浪教育,版权归原作者及平台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扫一扫 百学自主招生网官方微信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