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学习,爱生活,会学习,会生活,人生有百学网更精彩!
爱学习 | 爱生活

安徽省最具代表性的五所大学,中科大领衔

发布于:百学网 2016-02-16

安徽省最具代表性的五所大学,中科大领衔

   安徽省最具代表性的五所高校: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上榜理由

  科技英才的摇篮

  学校简介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简称中国科大,于1958年创办于北京,1970年迁至安徽省合肥市。

  学校有中国“科技英才的摇篮”之称,在国内外均享有较高声誉,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曾称赞其为“世界一流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由中国科学院直属,由中国科学院、教育部、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同建设的一所以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为主、兼有特色管理和人文学科的理工类全国重点大学。

  国家首批“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院校,入选“珠峰计划”、“111计划”、“20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是九校联盟(C9)、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环太平洋大学联盟成员。

  师资力量

  教学与科研人员1812人,其中教授547人(含相当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副教授668人(含相当专业技术职务人员)

  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50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17人

  国家“千人计划”42人、“青年千人计划”119人、教育部“长江学者”40人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06人、国家级教学名师7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144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7人

  国内外著名学者受聘担任名誉(客座)教授、“大师讲席”教授。

  此外,人才队伍朝气蓬勃。45岁以下青年教师占教师总数的近60%,其中35岁以下教师约占青年教师总数35%。

  就业情况

  我校2015 届毕业生年终就业率为96.5%。其中,本科、硕士和博士的年终就业率分别为95.2%、98.3%和93.7%。毕业生就业去向按出国(境)、国内升学(含国内博士后)、签就业协议就业、灵活就业、不就业拟升学和待就业分为六大类。

  合肥工业大学

  上榜理由

  工科院校,管理与科学工程是强项

  学校简介

  合肥工业大学是一所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是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安徽省共建高校。

  学校创建于1945年,1960年被中共中央批准为全国重点大学。刘少奇、朱德、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先后来校视察指导工作。

  1979年,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了“合肥工业大学”校名;1997年,原合肥工业大学与安徽工学院合并组成新的合肥工业大学;1998年,重新划转教育部管理。

  师资力量

  教职工3687人,专任教师1933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7人、讲座教授7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外籍院士2人

  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8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7人、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7人

  安徽省“百人计划”入选者6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7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2人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国家基础课程和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1人、全国模范教师3人、优秀教师4人、高等学校优秀骨干教师3人

  全国留学回国人员先进个人1人、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学校青年教师奖5人、青年教师基金4人、在职人员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33人

  外聘担任学校教授的两院院士和知名学者120余人

  就业情况

  多年来 ,学校毕业生就率保持在 95%以上 。2015 年学校共有各类毕业生 8991 人,总体就业率为 人,总体就业率为 96.32 %,其中本科生就,其中本科生就 业率 96.23% ,研究生就业率 96.58% 。

  安徽大学

  上榜理由

  信息文学历史是强项,工科是软肋

  学校简介

  安徽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安徽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安徽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

  作为安徽现代高等教育开端,学校1928年创建于当时省会安庆市。抗战期间,学校被迫西迁,并一度流散,1946年复校,为国立安徽大学。

  1949年12月迁至芜湖,几经调整,学校于1956年迁建合肥市,1958年全面恢复招生。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进程,学校进入历史上发展最快zui.好的时期,尤其是进入国家“211工程”高校建设行列之后,更是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师资力量

  教职工2500余人,其中教学人员1600余人、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者800余人

  兼聘院士及兼聘特聘教授28名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名、国家“千人计划”特聘教授1名

  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省级教学名师12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和“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5名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1名、“皖江学者”特聘教授8名、入选安徽省“百人计划”2名

  享受国务院和安徽省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133名、安徽省学术技术带头人53名、入选安徽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48名

  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

  就业情况

  2015年我校共有毕业生7180人,其中研究生1883 人,本科生4950 人,专科生347 人。截至2015 年12 月31 日,研究生签约1634人,升学(含出国)84 人,就业率为91.24%;本科生签约3251 人,考研(含出国)1445 人,升学率为29.19%,就业率为94.87%;专科生签约170 人,升学(含出国)160 人,升学率为46.11%,就业率为95.10%。

  安徽师范大学

  上榜理由

  安徽建校最早的高等学府

  学校简介

  安徽师范大学是安徽建校最早的高等学府。学校坐落在具有“徽风皖韵、千湖之城”美誉的国家级开放城市——芜湖,是安徽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项目建设高校,是安徽省委省政府优先建设的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和安徽省“地方高水平大学”项目建设高校。

  学校前身是1928年创建于安庆市的省立安徽大学,1946年更名为国立安徽大学,1949年12月成建制迁至芜湖。

  后又经历安徽师范学院、合肥师范学院、皖南大学(刘少奇同志题写校名)、安徽工农大学等几个办学阶段。

  1972年,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定名为安徽师范大学(郭沫若同志题写校名)。2005年,芜湖师范专科学校整体并入安徽师范大学。

  师资力量

  教职工2279人,其中专任教师1412人、正高职称350人、副高级职称616人

  拥有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

  “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6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7人

  “皖江学者”特聘教授5人、讲席教授7人

  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28人、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47人

  5个省级教学团队、10个省级教学名师、12个省级教坛新秀

  就业情况

  截至2015年12月31日,根据安徽省就业数据库分析,本科毕业生共计5632人,其中就业5087人,就业率为90.32%;待就业545人,待就业率为9.62%。50个本科专业中32个专业的初次就业率在90%(含90%)以上,4个专业的就业率在80%以下。

  安徽医科大学

  上榜理由

  安徽省第一所高等医科院校

  学校简介

  安徽医科大学为安徽省属重点大学,直属安徽省人民政府,由安徽省人民政府、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三方共同建设。

  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成为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第一批“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教育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

  学校前身是1926年5月创办于上海的私立东南医学院。1949年底响应中共中央华东局“面向农村,走向内地”的号召,内迁安徽省,成为安徽省第一所高等医科院校。1952年改名为安徽医学院。1996年6月经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安徽医科大学。

  师资力量

  在职教职工3733人,博士生导师178人、硕士生导师1356人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新世纪优秀人才”、教育部骨干教师、卫生部、人事部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首批青年拔尖人才、“百人计划”、“皖江学者”特聘教授、高校领军人才等30人次

  国际学术组织和SCI源期刊任职16人、担任国家“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教材主编6人次

  担任国家级专科学会主委3人、在亚洲学术组织担任主席1人、入选教育部高校医药学科指导委员会专家9人

  荣获全国、全省模范教师、优秀教师光荣称号10多人

  入选“万人计划”第一批教学名师教授1名

  高校高端人才引进团队1个、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1个、安徽省科技创新团队2个、安徽省“115”科技产业创新团队3个

  就业情况

  2015年,安医大共有2817名毕业生,其中毕业本科生1589人,毕业研究生(含博士、硕士、七年制本硕连读)1228人。《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8月31日,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93.45%,研究生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94.22%,全校毕业生总体初次就业率为93.79%,与去年持平,持续保持高位运行。

  本科专业就业率前三位的是麻醉学、医学影像学、劳动与社会保障;研究生分学科就业率前三位是哲学、护理学和临床医学。

   来源于高考圈,版权归原作者及平台所有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END -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