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2016自主招生报名申请阶段问题总结
2016年高校自主招生简章基本上全部发布,除只针对本省招生的广西大学之外。但是从最近学生和家长的咨询中发现很多问题,冰露老师进行了进一步的总结和梳理,需要目前申请自主招生的家长和未来要申请自主招生的家长们注意。
一、对于院校所要求的条件的理解
近期经常有家长咨询,孩子北京市理科800名是否可以申请北大?孩子这个奖项是否有用?孩子这些条件申请哪个学校成功率高呢?学生的情况不同,家庭期望不同,可谓个性化需求各异,然而总结之后,发现问题的关键是家长对于奖项作用的理解不是深入,造成了个人优势定位的模糊,那么究竟竞赛有多重要,竞赛成绩究竟是否可以被替代呢?
我们看见清华大学的招生要求是“学科奥林匹克竞赛中表现突出的学生”,于是就会去想省二算不算突出?省一算不算突出?于是又看了一眼北大的招简要求,“全国决赛获得优异成绩”,大概的明白了,省一不一定好用,还得看省一是哪个省的,还得看省一排名多少,除非国三奖项。奖项都是之前获得的,现在也无法改变什么了,那有没有什么方式可以替代竞赛奖项或者弥补个人竞赛奖项的不足呢?这一切的答案都要结合院校的层次与院校专业的培养方式来回答了。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作为我国顶尖级的民众心目中第一梯队高校,对理工科学生的要求是十分的高。到底有多高?简单的说就是智商远超过普通人,要求学生对理科有非凡的悟性,因为北大想培养大师,清华想培养业内领军人物,中科大想培养世界级的科学大师。不用说北大的理工科,就是北大的药学、新闻传播学、小语种,都是希望培养屠呦呦这样的科学大师和饶毅先生这样的学术巨匠。这种级别学校的培养理念决定了她们对学生的要求是何其的高,一个数学竞赛无法获奖的学生能否去北大数学系学习呢?按理说是没问题的,但是能否指望他成为数学大师呢?这就有点难说了,总体成绩好不足以说明他能成为数学大师,必须数学有足够的悟性,而自主招生考试中,高校正是想找到这样的人!所以若要报考第一梯队院校的理工科专业,理科竞赛奖项十分的重要,这种专业方向的天赋很难用平时成绩来替代。
同时,我们也发现,北大和清华不只有理工科,还有社会科学和财经类专业,这些专业虽然也要求很高,但是显然,社科与财经不一定非要奥赛顶级的奖项才能说明学生十分聪明,在人大附中、华南师大附中、西工大附中考试成绩十分突出,同样能说明个人学习能力,同时zui.好能够说明个人的国际化视野和交际能力。
如果申请的学校不是北大清华,到了北京科技大学与北京交通大学这个分数段,北京交通大学明确指出,有五大竞赛省级一等奖可以直接通过材料初审,北京化工大学甚至表示省级三等奖即可,归根结底还是因为院校培养学生的方向的缘故,不是每个学校都是想培养理科大师的,更多的学校希望培养应用型人才,所以你能够说清楚自己学习能力强,很聪明,这就是竞赛奖项的真正含义。
二、文书写作的问题
近期家长在自荐信和推荐信写作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共性的错误,我们列举一些如下,大家可以参考避免。
关于自荐信:
流水账,重点不突出。通篇描述从小到大的所有成绩和事迹,读完没任何印象。
描述优势与专业不匹配。明明申请历史学,写的却是化学实验创新。
重要事件描述过于平淡,无法展现素质。支教活动、拯救动物活动、交流活动等语言平淡,无故事情节。
过度抒情,缺少真实内容。写的好像抒情散文,看完之后对学生没有真实的印象。
家长代写而造成的情感缺失。孩子时间少,往往家长代笔,结果造成文章细节缺失,没有情感,无法打动人。
光说大学不谈专业,不懂专业发展和个人理想。清华大学都明确要求学生写清楚个人未来发展的规划,高校只有清楚学生想干什么,才能判断学生是否符合我的要求。
关于推荐信:
注意真实性,尤其是专家和孩子的关系、事件描述。很多推荐信写的热情洋溢,慷慨激昂,读完让人觉得这专家对孩子感情真深刻,感天彻地,结果一直让人搞不清楚一个问题——这位专家是孩子什么人?因为从头到尾,都没说清楚专家怎么认识孩子的,这显得太假了。
切勿言过其实。描述的情节尽量符合中学生正常能力范围。
注意阅读者的感受。其中的用词用语要考虑招办老师的感受,要注意“痛苦源于比较之中”,减少对大学间的对比以及容易导致歧义的语句。
专家说明能力,老师说明品格。专家很少看见孩子,但是可以看出孩子能力,老师天天和孩子在一起,对孩子的品格最有发言权。
来源于学而思高考研究中心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