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专业限制了你的选择
最近高考结束,不少同学问我怎么选专业。我的回复一般是,先选个好城市,如果有机会,选个工具型的专业,但是别让专业限制了以后的职业选择。
我个人的学习经历其实挺乱套的。本科保送学了英语,后来读了工商管理双学位,研究生读的社会学,现在做金融类的工作。这一切花了5年时间。中途和同学做过APP,接触了互联网;现在公众号上原创写了一百多篇,也在给别的平台供稿,一起算下来,应该也完成了半个中文系的作业量。
上边这点成绩从大三评奖就开始说,翻过来倒过去我都不好意思再讲,但我又写一遍,是想用亲身经历告诉大家,跨专业一点都不难。
下边我来论述一下,为什么大学专业不应该成为未来选择的阻碍。
一般国内大学的课程分为四类:1、公共必修课(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思想、高等数学等);2、公共选修课(各种好玩的课,我当年选的昆虫学、戏曲、信息保护等);3、专业必修课(英语专业有笔译口译、语音学等;金融专业有经济学、会计学、公司理财等);4、专业选修课(英语专业有英美文化、计算机辅助翻译等;金融专业有货币银行学、国际贸易等)。
以上所有课程大概在大学的前三年就修完了,而其中,和专业相关的只有3、4两类课程,而这些课加起来最多占用大学两年时间,再抛去寒暑假、课程导论、以及做presentation和各种活动的时间,学习一个专业的精华课程,在大学期间,最多就用一年时间。
所以,如果只因为一年的学习内容,而对自己未来设置条条框框,我认为是很不合理的。
那么,如果(被迫)选择了一个不太热爱的专业,怎么办呢?
我个人建议,还是要学下来,保证顺利毕业。其他时间,就去尽可能创造机会,多接触你所感兴趣的那个领域。——这也是为什么要选一线城市的原因,这里有更多的机会,先进的思想和丰富的文化。就算没有选到好城市,用好互联网也没问题。
今天看到一篇新闻,有些统计数据还是挺值得分享一下的:
这是领英5月发布的大学生就业意愿调研,只有40%的人对就业有信心。
这是领英最新发布的《毕业生就业现状与趋势大数据》报告,从中发现,拥有相关数字技能的高科技人才,在求职市场会有更大优势。从技能来看,北大毕业生的顶尖技术类技能位列前五的依次为:数据分析、C++、Python、C、Java。
如果将2017年内,被成功录用的毕业生与未被录用者进行比较,前者所列出的五大改善就业的技能包括了:分布式系统基础架构(Hadoop)、英文超级文本预处理语言(PHP)、掌握MySQL这一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MySQL)、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运算法则(Algorithms)。
上边这些,大多我也不懂,听起来也感觉很难,但我觉得应该花时间学习,即便我现在有一份工作。毕竟趋势摆在眼前,人是要学会与机器共处的。
说起学习,我个人大多数时候,都不觉得这是多快乐的事。吃喝玩乐买衣服哪个都比学习更让我快乐,但如果想进步,就是要与懒惰抗争。比如下边这张图,我看完之后特别有感触,平时犯懒的话,也会想想这句话。
希望在校学生不因专业而限制选择,也希望自己,不管在什么阶段,都能克服懒惰,主动学习。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