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学习,爱生活,会学习,会生活,人生有百学网更精彩!
爱学习 | 爱生活

北京中考改革揭示了哪些现实问题

发布于:百学网 2023-12-01

北京中考改革揭示了哪些现实问题

国庆前夕,帝都家长们最关心的便是北京中考改革的政策。不少自媒体将之解读为“减负大礼包”。

我的观点:这一改革政策,日后会把家长划分为“偷懒的家长”和“不偷懒的家长”,如果不想跟大多数人一样,一个家庭就得更多的付出额外努力(不仅仅是钱方面),因为给娃的水平开盲盒的时间延后了。盲盒打开之前可能才是差距形成的关键。

当提到“减负”时,不要一刀切地想“减”还是“不减”的问题,而是要想终局追求的到底是什么,就你们家的情况而言,哪些能减,哪些坚决不能减,哪些不用学,哪些一定要学。

此次北京中考最大的调整便是:生物、化学、历史、地理从考试科目变为考查科目,不再计入中考总分;同时,道德与法治科目,开卷考;将体育总分从40分提升到70分,重视“过程性考核”上,鼓励的是学生持续、稳定地参与体育锻炼,而不仅仅依赖于中考前的突击。

    北京中考改革落实教育部全科全考要求,根据不同学科特点,将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分为考试、考查和考核三类。考试科目包括道德与法治、语文、数学、外语、物理、体育与健康6门,成绩以分数呈现,用于毕业和升学。    其中,语文、数学、外语分值均为100分,其中外语笔试分值为60分、听力和口语考试分值40分。道德与法治分值为80分,其中笔试分值70分,综合素质评价分值10分。道德与法治科目笔试由闭卷调整为开卷,同时强化了综合素质评价的运用,将“综合素质评价日常行为”计入中考成绩,占10分。物理分值为80分,其中笔试分值70分、实验操作分值10分。将“实验操作”计入中考成绩,目的在于引导通过场景化、体验式的物理学习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体育与健康分值为70分,其中现场考试分值30分过程性考核40分。


目前市面上有这派几种情绪:

乐观派:

●因为历史、地理、化学、生物的满分率和高分率很高,难以形成学生间区分度,同时,对于参加中考的学生而言复习压力太大,因此在中考中直接取消可以让学生减负、学习目标更聚焦。

●中考八门改六门之后,学生可以在初中就选好文理科方向,开始对标高考来针对性学习。(PS:曾经需要学生至少备战的2门考试(地理/生物2选1 &历史/化学2选1),不再计入中考成绩。)

●体育变成一个极为重要的科目,避免短期注意,孩子要更关注日常的体育锻炼、饮食作息。

谨慎派:

●中考考试科目减少,但不代表一定能实现学生减负,只能说学生卷得更聚焦了。

●初中是“小四门”打基础的关键时期,如果中考取消了部分科目,意味着如果家长和老师不盯,学生就没有好好学习的动力。

●对于家庭来说,对娃未来职业方向、文理分科就要提前规划、培养兴趣、培养能力,避免走弯路,尽早在高中前确认好。

●道德与法治科目变成开卷,很可能题目极其灵活,有书都不知道抄哪,要学好,日常的积累量要求会高于以往。

阿子自己倒没有太强烈的情绪反应,一是因为娃离考中考还有8年及以上,政策依然有变数。二是自从“双减”政策出台之后,种种信号让阿子更加确认了一个信息,“双减”是给绝大多数家庭减少经济和心理负担,并做到真正选拔人才、拉开家庭差距的调控工具。未来,一个所处的家庭/家族,选择什么样的发展路线,将成为每个人人生的关键指引。

包括天赋、运气、努力等人生的任何变量都会对命运产生影响,但家庭的因素对一个人来说绝对是决定下限的存在。如果家庭的下限越高,一个人混得再差,也不会差得离谱;如果家庭的下限足够高,则一个人发展的天花板就高了许多。

家庭的财富和资源积累、家庭的教育观和视野、家庭成员的关系,是决定孩子下限的核心因素。

有的家长担心生化历地中考不计分了,就会削弱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本来孩子在这些科目上还有些优势和竞争的差异点,现在被迫去卷六门,尤其是六门里面有两门理科,这样中考分流出来的孩子就是理科好文科也不能差的孩子,只是文科强的孩子就被动了。担心不是没道理,只是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好像也不能跟中考直接挂钩吧,热爱和自驱力这东西就是靠从小培养。至于中考分流对理科弱的学生不利,确实如此,但政策面前人人平等,有没有多一个后手多一条路,这真的是拼家庭本身了。

中考考的科目少了,是不是所有孩子的学习环境都更轻松了?见仁见智,本来就要卷的家庭,始终还是卷,或者不能说是“卷”,而是“奋斗”。除了卷的科目更聚焦这种情况外,也总会有些家庭卷的方向与众不同。这少部分家庭有钱有时间有雄心,他们孩子的基因本就不差,也不躺平,他们走的路线更加国际化、个性化、精英化,他们发展的天花板更高,其他家庭只有望洋兴叹的份。谁都管不着。

对于目标坚定、路线清晰的家庭来说,外界变化并不能阻碍他们继续走他们选择的路。其他人怎么选是其他人的问题。

为了目标的实现,在过程之中,属于少数金字塔人群的顶豪或精英家族,会更低调,甚至隐于水面之下。如果说打开高考盲盒需要18年,打开人生的盲盒,时间则更长。长到局面揭晓之日,家庭与家庭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已经无法弥合,也无需弥合。届时,大多数人还是处于出生那日所处的位置,如果还能有心力在有限时间有限资源内把生活过得丰富多彩、有滋有味,就已经是一种幸福了。

历史告诉我们,能跳出原生家庭所处圈层的人是少数,经济高速发展中释放的机会不会被每个人抓到。

经济发展中呈现的繁荣以及被过分追捧的时代红利,对我们过去三十年的教育氛围产生了这样的影响:学生们被灌输了太多诸如“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以及“考个好大学,就能找到好工作,就有幸福生活”的理想化、简单化的理念,忽视了更多选择的可能。这使得经济增速下滑时,许多人尤其是新兴的中产阶级还是用过去那一套方式,僵化地去鸡自己的孩子,自己不幸福也就罢了,搅得底层大多数人也不幸福。

应运而生的“双减”政策出台,其实是必然。不管后续风向是否变化,但至少传递了一个信号,这个社会中,大多数人的幸福和稳定,比少数家庭的焦虑更重要。

如果画个四象限,对于家庭来说,可以选择“自鸡、自我压力大”、“自鸡、自我压力小”、“躺平、自我压力大”、“躺平、自我压力小”这四个状态。

图片

预计大多数家庭最后走的是“躺平、自我压力小”的路线,“躺平、自我压力大”是所有家庭尽量远离的状态,“自鸡、自我压力大”是还没有平衡好理想和现实之间关系的家庭的状态,“自鸡、自我压力小”则是有精力有钱有资源的最理想状态。

在躺平和自鸡之间摇摆,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则属于上半部分“自我压力大”的部分,这部分人越多,社会幸福感越低。政策能引导的就是尽可能把大多数人往“躺平、自我压力小”的象限引导,这是提高社会幸福感的大势所趋。

当鸡娃不能大张旗鼓,也失去了跟风的风向标时,对每个家庭自鸡的标准和执行力的考验,才真正开始。当提到“减负”时,不要一刀切地想“减”还是“不减”的问题,而是要想终局追求的到底是什么,就你们家的情况而言,哪些能减,哪些坚决不能减,哪些不用学,哪些一定要学。

不管怎么样,从结果导向看,干了,认了,也就不再拧巴了。

  文章来源于养娃福涨涨 ,作者Ms 么么子衿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END -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