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学习,爱生活,会学习,会生活,人生有百学网更精彩!
爱学习 | 爱生活

关于志愿、专业、就业,我曾经吃过哪些“亏”?

发布于:百学网 2023-06-24

关于志愿、专业、就业,我曾经吃过哪些“亏”?

  关于志愿、专业、就业,我曾经吃过哪些“亏”?

  作者:单仁行

  

  01

  

  这几天过节,大家也能忙里偷闲,坐下来歇息片刻,见见老友,陪陪家人,聊聊最近的新闻和变化。

  

  当然,这几天随着高考分数线和成绩陆续公布,大家最关心的就是谁谁家的孩子考了多少分,读什么专业、上什么大学,然后又是谁家的孩子今年毕业去哪里工作。

  

  我们几年前曾经写过一篇关于志愿、专业、就业方面的文章,现在还有读者专门翻出来留言咨询我家孩子该怎么选呢?

  

  

  如果是经营上的问题,我可能可以给你一些相对准确的回答。

  

  但关于这种未来4年后,乃至是一生的选择,我只能给你讲讲我曾经吃过的“亏”,以及一些选择方面的逻辑。

  

  

  02

  

  对,你没听错,我当年可是吃过亏的,准确来说,我从高考到大学毕业吃了好几次亏,当然,现在来看,我并不认为这是个亏,甚至还得感谢它。

  

  第一次高考,我选择了理工科,因为那个时候大家都觉得“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读文科有什么出息。

  

  然后,我就差一分落榜了,因为我初中在农村就没学过物理、化学,没什么基础,努力之后的反馈并不好。

  

  我就去认真思考了一个问题,我的高考目标是什么?优势在哪里?

  

  

  我觉得那些需要记忆力的学科,我一直都学得很不错。

  

  而我内心的目标也不一定高考要考多高分,而是通过高考“走出去”。

  

  于是,吃过亏的我,立马换到了文科,第二年在英语几乎等于0的情况下,如愿以偿跳出龙门,去到了省会城市。

  

  我在大学的时候读的是财会专业,为什么会选这个专业?

  

  一方面是我记忆力不错,对数字比较敏感;另一方面就是我当时接触的环境里,我们村的大队会计非常受尊重,因为每次上交和分配都是由他来算账和决定,

  

  

  于是,我就懵懵懂懂的选择了财会专业,那个时候,可没有谁来告诉我应该怎么选专业。

  

  当然,现在来看,我可能做对了几个决定。

  

  在可选的选择里,我先是选择了能去的最大、最繁华的城市;在这个城市里,我选择了我能上的最好的学校,在学校里,我选择了我一直感兴趣,并且有优势,可以给我持续正反馈的专业。

  

  而且,严格来讲,金融财经是文理兼收的,我读的财会更靠近数学这个基本学科,跟数字打交道。

  

  我认为这个排序现在也适用,因为它符合普世的基本逻辑。

  

  特别是在一个被上亿人检验的赛道里,很多机制都被完善了,比如一线城市能接触到资源和环境更好,而且越好的大学越是在这些核心城市,一些优秀的专业是能跟校名挂上钩的,比如财政部的5所财校。

  

  这里面其实不需要你突发奇想,去逆向操作的,当然,你能不能反着来呢?

  

  

  也行,比如说我不看学校和城市,我就奔着专业去,

  

  前提是你确实是个天才,你已经找到属于自己的优秀和目标,并且当成一份值得为之长期付出的事业,努力去成就它。

  

  而且,往往到最后,那些最好的专业还是在大城市,在名校里。

  

  

  03

  

  

  当然,我们去做选择的时候,往往还要考虑的是收益问题。

  

  比如什么专业在四年后更好就业呢?毕业之后去哪里上班呢?

  

  

  这个问题我可能没有什么好答案,因为人们总是会高估短期内的变化,往往会低估4、5年长期的变化。

  

  

  今天看上去热门的专业,4年后它还会热门吗?

  

  而且,就业是跟随着经济的周期和走势,就像今年因为经济恢复比较慢,带来了学生就业的艰难,别管什么专业,今天在社会上可能就业都有点难。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3年的五月份,16到24岁的年轻人的失业率,达到20.8%。

  

  其实,我跟很多企业家聊过之后,觉得现实比数据更加严峻。

  

  

  一方面是企业的经营压力很大,没有足够的时间和成本去慢慢培养一个刚毕业的学生。大家更希望得到一个进来马上就能用,马上就能给公司带来绩效的人。

  

  

  另一方面就是我们很多大学的教育是跟企业用人的需求并不匹配。

  

  

  这中间的横沟就需要我们自己去调整,跨越它。

  

  在1985年大学本科毕业的时候,我本人是没有任何去向的想法,压根没考虑过就业的事。

  

  

  因为我是认为自己研究生考人民大学一定能过。

  

  最终,因为招生名额的限制,人大把我推荐到河北财贸学院作为委培生,我这心理落差一下就大了,这能接受吗?

  

  我没有签署协议就放弃了。

  

  然后到了毕业的时候,大家都在找班主任老师交流毕业的去向,我自己从来没找过老师,最终公布的时候,我就被留校当上了大学老师。

  

  当然,大家今天看来,这不是挺好的吗?

  

  要知道在1985年,中国大学毕业的本科生总数也就28万,财会专业的学生,全中国不超过3000人。

  

  财会专业本科生紧俏到什么程度呢?

  

  各省财政厅得早早批条子去抢人,不然一个人都分不下来,像我们班的同学半数以上都去到了国家各大部委,特别是财政部。

  

  

  而且,那个时候因为一些历史原因,大学教授的收入和地位并不高。

  

  我有一次在学校教师楼附近,看到一位我尊敬的老教授还在和卖菜的摊贩讨价还价。

  

  我当时就在想,如果我留下来,有一天成为教授,是不是还要为家人的一日三餐去讨价还价?

  

  这不是我想要的结果。

  

  所以,那段时间的心情很特别,这么一对比,我本来可以去人大读研究生,再不行也有机会去国家部委,最后留校任教了,我进大学的时候连一句普通话都不会说,做讲师更不是我的愿望。

  

  那怎么办呢?

  

  

  当你改变不了环境的时候,你就只能改变自己了,我们讲过高考之后的规则变了,它不再是一场有限的分数博弈,而是一场为了延续和持续发展的无限竞争。

  

  

  所以,即使当时心情比较低沉,但生活安排了我做这件事情,我就应该坚持努力做好它。

  

  我按照系里的要求参与教研室工作,准备上课的课件,我是留校的年轻教师中最早登上讲台的。

  

  当然,留校任教的工作其实非常轻松,我每周的课程只有两次,每次两节,总共四节课。

  

  我有很多自己可以支配的时间,我又是一个时间概念很强的人,不愿意浪费任何时间,这一点让我受益终身。

  

  那时候学校的年轻教师打牌下棋的氛围很浓厚,我把时间都放在了看书,锻炼身体上,一边参与学校组织的青年教师英语培训,做出国的打算,一面继续准备研究生考试,钻研更多的知识。

  

  若干年后,当自己创业的时候,竟然自然不自然的回到了老师的岗位。

  

  没想到当年的留校,培养了我课程研究的能力,再加上之前的讲台经历,让自己擅长逻辑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能力。

  

  

  所以一路走来,我反而特别感谢当年的被留校。

  

  那些曾经被认为的苦难,反而成为成就自己的最重要的推力。

  

  

  04

  

  今天时代的变化会越来越快,经济的起伏也是如此。

  

  好的时候,任何事都会顺利,增长治愈一切,

  

  坏的时候,逆境到处都是,我们很难再找到能干一辈子的铁饭碗。

  

  只有不断去学习,与时代同频,把逆境当作投入和准备的时间窗口,让顺境成为产出的时间窗口,才是唯一正确的策略。

  

  

  就像我一直对竹子情有独钟,它用几年时间在地下深耕,三年只长三公分,在黑暗和潮湿中默默做准备,破土之后就能飞速成长。

  

  我想,每一个艰难时刻都是上天用更大的力度成就自己,就像郑板桥所写的:

  

  

  一片绿阴如洗,护竹何劳荆杞?

  

  

  仍将竹作芭篱,求人不如求已。

  

  

  —

  

  责任编辑 | 罗英凡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END -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