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填报需要找机构吗
高考志愿填报,不仅仅是家长对大学和专业的了解,还涉及到亲子关系的沟通是否充足和顺畅,以及孩子对自身的优势、擅长、喜好的认知清晰不清晰?等等多个方面。所以,我觉得因人而异,按需求决定自己的对策。打个比方:假设我们平时注重养生和锻炼,少生病、晚生病、生病后能早点康复,那我们就不需要太多地去跟医生打交道;反之,可能就更多地有去医院看病的需求。同理,如果家长的准备、亲子关系、孩子对自身的认知,都是很理想的,那就不需要找机构;相反,如果前面的条件都不具备,那在关键的高考节点,找可信任的机构老师梳理和指导,我觉得是可行的。毕竟,高考、大学、专业,不是小事,孩子未来四年的时间,很宝贵。何去何从?应该给予一定的重视。另外,如果在高考报志愿家长群里,大家互相抱团取暖,可能是多人对多人的讨论,比较宽泛,而志愿填报,需要一对一地了解孩子:兴趣喜好、擅长优势、未来趋势,等等等等进行合适合理的匹配。所以,我觉得因人而异,看自己有没有需求?以及认为值不值? 类似,这样的问题,就像问:“用不用给孩子报课外班补习?”只要是跟人有关系的问题,复杂多样,针对不同的个体,采取不同的对策和方案,应该是考虑问题的一个思路。
曾经有家长分享:“我一朋友孩子复读时遇到个女孩,大二了自己就把学退了,没和家里商量,重新复读高考,因为那孩子当时心心念念想考法医,家里不让但读到大二孩子自己退学了。和我那朋友孩子一届复读了,她同学已经大二了,她再复读。最后高考那年法医没招生,录取到其他专业了。报志愿时家长一定心平气和地跟孩子商量,因为最终是孩子去读书,谁也代替不了,务必尊重孩子的意愿”。这虽是个例,也需要提醒低年级的家长们注意。
总结往届家长们的不同情况,认为下列情形下,可以考虑请机构或专业人士参谋报志愿:
1.目标不明确的
2.目标纠结不能决策的
3.亲子意见分歧不可调和的
4.分数高不成低不就,在一、二本边缘的
5.要求十分周全、精准不能糟蹋分的
6.选专业非选学校的
7.地域、学校、专业难以决策的
8. 考生自主性强、浅思维且决定易变的
9. 无力学习研究志愿规则和信息的
10. 追求省心省事的
11. 认为各类高考志愿小程序不实用的
12.有钱的
13.把握不准特殊时期变数的
14.怕担责任需要姿态性负责的(如替亲友监护考生,自己怕被埋怨的。)
上面是阐述用不用找机构或辅导老师填报志愿,至于找哪位老师进行辅导,我个人认为,应该多听听往届家长的高考志愿填报心路历程,同时也要对家长类型进行区分后再做选择,比如:学习型家长,大撒把型家长,有钱任性型家长等等,学习型家长大都有实打实的效果和感受,基于这样的选择,比较值得信赖。
祝愿孩子们身心健康,学业有成,未来可期!
来源:百合花开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