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学不会填志愿
这篇推文,可能会得罪不少顽固守旧的高报直播老师。
前几天,无意中看到某位拥有百万粉、时称第一博的高报老师,公众号的几篇推文阅读量仅为个位数。
他志愿填报的核心思想,就是投档线“冲稳保”。这个案例证明过时的、低效的、错误的志愿填报方法,终究要被淘汰。
很多家长感觉很困惑:为什么我就学不会志愿填报?为什么按照很多老师教的套路操作下来,孩子的录取结果却差强人意?
民间有个歇后语叫:歪嘴吹风—一缕斜气。当硬件有缺陷、方法有错误的时候,再怎么努力,都很难取得理想的结果。
恕我直言,两个原因:一是老师教错了, 二是您压根儿就不知道什么叫“有效志愿”,或者说您孩子其实是被一个“无效志愿”录取了。
一、你学不会填志愿,是因为老师教错了
投档线“冲稳保”这种志愿填报方法,笔者从2020年起,就已经完全放弃不用了。因为这是一种过时的、低效的、错误的志愿填报方法。
投档线、一分一段表、专业录取分、同位分等各种换算,普通家长还没进入正题,往往在冲锋的路上已经“阵亡”了。
它的错误根本,在于不该参考大学投档线。现在考生对专业的要求越来越高,参考大学投档线报考,老师和家长都很容易产生“不亏1分冲学校”的冲动,大概率专业会被调剂。
上一篇推文中,一位湖南新高考专业组家长留言:全班51人上本科线,大部分录取到天坑专业。相信,这当中至少有30人,不是考生的主动选择。
只能怪老师教错了:根据往年投档线,45个专业组“冲稳保”全部填满。
相信我,一个想学计算机的考生,哪怕填写的45个专业组都有计算机专业,只要“冲稳保”排下来,他一定学不到计算机专业。
与专业+院校不同,专业组是“打包录取”,只要够了“天坑”专业就行,不针对任何一所大学的计算机专业。
在这个过程中,考生几乎100%可能被一个无效专业组录取:最低一个或几个专业够分,但够不到计算机专业。
二、搞不懂“有效志愿”,以及如何应用,也学不会填志愿
志愿填报归根结底是与考生位次和要求匹配,选到一个最适合的报考目标。
这样的报考目标,笔者叫它“有效志愿”,“有效志愿”这个概念是笔者今年在直播过程中,首先提出来的。
了解了“有效志愿”的特征,就好比抓住了志愿填报的“牛鼻子”。
见上图,同样30000名想报考计算机专业,绿区已做标注。30000名报这些专业,首先是不亏分,其次是录取概率很高。
对广东专业组来讲,最适合报考的目标江西财经大学所在专业组,计算机两个专业(大数据、物联网)必取其一,这个专业组就是一个有效专业组,既可被投档,又可保证录到计算机专业,被调剂的可能性极低。志愿方案3-5个专业组足矣。
河南是老高考,以院校为单位投档,30000名性价比zui高的报考目标是河南大学,即便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录不到,那么大概率也会被录取到计算机大类,被调剂的可能性不大。志愿方案3-5所大学足矣。
山东新高考是专业+院校模式,与河北、辽宁、重庆相同。绿区专业均为有效志愿,录取的可能性很大。其他志愿河北工业大学可冲,可满足虚荣心,但录取的可能性不大。后面的专业可以用来保底,几乎也用不上。志愿方案20-30个足矣。
最后来总结一下“有效志愿”的特征:
1、很容易被投档
2、稳稳录取目标专业
3、不亏分
专业组模式应用:新高考广东、湖南、湖北、江苏、福建以及天津“专业组”模式,定位出的专业组,适合全部填上(省内大学一个专业组就够),其中最喜欢的放第一志愿,专业组不冲不稳不保(专业组内的专业可灵活调整,既可把定位出的专业放第一专业,也可临时决定冲击组内更好专业)。
老高考院校平行应用:河南、四川定位出的目标大学,直接填第一志愿,不冲不稳不保,第一志愿直接干(无专业级差的大学,可冲击更好的专业;有专业级差的,建议把定位专业直接放第一专业)。
专业+院校模式应用:山东、河北、辽宁、重庆、浙江几个省份,先定位出“有效志愿区”,再适度冲几个,适度保几个(以省内院校为主),具体数量视个人可接受程度,原则上不需要也不要求填满80-112个志愿。
其中,有效志愿区一定要把最喜欢的、性价比zui高的大学专业放最前面。比如本例中山东考生如果喜欢中国海洋大学或兰州大学的计算机(中外合作)专业,可直接排第一专业位置。
当然,在志愿填报实际选择中,会比这个复杂得多,但先定位出“有效志愿”,是您学会填出高质量志愿方案的前提和基础,决不是看投档线实行“冲稳保”,那么,如何定位出最适合您孩子的报考目标呢?
今年,针对不同的录取规则,笔者已经研发出新的数据和定位参数,欢迎大家加入金榜家长群,并于8月进直播间一起学习交流。
来源:金榜志愿号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