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填报的一些思考
1.
如果高考志愿是一场战争,合理的一份志愿一定是立于不败之地,一定是最大概率的战而可胜。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是一场必须赢的战斗。
你所能得到的,只能是你眼界之内的东西。全国二千七百多个高校,在河南省招生的一本有六百多个,二本九百多个,想全面认识有一定难度,高校海海,从中捞起一二,需要的是方法的筛除与标签的分类。如果这些还是不清晰,那么就简单粗暴的用结果说话,在院校层用每年录取结果排上一队,在专业层每年也用录取结果排上一队。这就是我的尺子与刻度论。
水若不混,历史可信。
2.
志愿填报是几十万人的博弈,是不见面的战斗。具体到河南省,每年理科一本约有八千个可选结果,文科约有近三千个可选结果,但我们入场竞争的孩子,每人只能拿着wei/yi的结果离场。
我们只能得到一个,这是规则。
所以,安排选择时只有一个最优解,退一步是次优,再退是可接受。
所以,在河南的平行志愿录取规则中,我的建议都是先选出一个最心仪,最喜欢的高校与专业,放在第一志愿,其它二,三,四,五,六志愿,只是次优,是护卫是臣子,是为第一志愿失败所备用的预案。
3.
志愿填报的过程,常常就是纠结的过程。村头老王想要迎娶白富美,不荒唐,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终究这是有规则的博弈,是一个在规则中用实力说话的场地。每个高校之后的专业都早己贴上了价格,曲别是你愿不愿看,你看不看得清。
城市,专业,位次,趋势,自己,这几个要素都要与自身联结后才有意义。看不清时,多问问自己想要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如果连自己想要什么都想不清楚,那么别人给的所有建议,应该都不是你想要的。
作者:风声林语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