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的填报志愿
2021年的高考考试已经结束,现在正处于紧张刺激的阅卷阶段,前几天给大家分享了古代科举制度下是如何阅卷的,马上分数出来以后就面临填报志愿最重要的环节了,今天来和大家分享下如何填报志愿。今天的分享基于以下几个条件或原则,也是结合作者自身多年的工作尤其是团队组建以及和HR、猎头打交道的深切体会。
1)成绩非常棒的考生无需关注,直接清北复交即可。
2)有情怀或者目标感特别清晰的考生不用特别关注,比如非常喜欢历史、数学等并非这些不报者。因为本文主要以未来就业为第一目的。
3)成绩中等、高考成绩非常尴尬不高不低,报低了可惜、报高了危险的考生需要特别关注。
4)以就业为目的的考生需要特别关注,因为本文会站在企业HR、猎头尤其是用人单位的视角告诉你需求方是如何看待候选人学历的。抛开情怀另说,不以就业为目的的志愿规划和辅导都是纸上谈兵,起码是不(耍)负(流)责(氓)任。
5)父母文化程度不是太高,不会给孩子未来做规划的需要特别关注下。虽然说兴趣是zui.好的老师,但请记住有好的规划对于孩子来说利大于弊。
聊下填报志愿的几大原则:
能上公立不上私立
尽管现在有些私立学校或者公办学校和企业联合举办的独立院校某些学科做的也不错,但是现实就是现实。在企业招聘过程中,尤其是应届生或者是毕业3年内的求职者,企业比较关注候选人的学习能力和潜力。正常来说,三本公立都没被录取而上了私立学校的求职者,给用人单位的第一印象一定是候选人的学习能力不符合要求(当然也有例外,比如高考发挥失常等因素,但大的概率是错不了的。有人说我学习能力很强,只是没有用心而已,但这起码又说明了自律方面不过关)。不管是从未来就业还是继续深造(比如考研),私立学校毕业生一定比公立学校毕业生少了好多机会。这点希望家长切记,哪怕是再复读一年也建议孩子尽量不要上私立大学。
能上“大学”不上“学院”
笔者曾经亲眼看过HR如何筛选简历,把学院直接过滤只看大学结尾的简历。不过某种程度上也的确反映了社会的现实和竞争的残酷。一个学校可以被冠以大学的称谓说明这个学校的学科设置和质量获得了教育部门及社会的认可,是学校综合实力的象征,这也是不可否认的事实。看看每年有多少学院挤破头想升格为大学就知道了。另外,大学的地位和每年的政府财政拨款等支持力度都不是学院可比的。
学校优于地域(本地就业除外)
关于这点需要重点说下,尤其是对于东南沿海的考生和家长一定要改变固有的思维,东南沿海经济发达,造就了考生或家长不太愿意去发达地区以外的地区上大学。关于这点笔者也是非常的不理解,上大学是为了学习知识技能,毕业以后难道不能到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就业吗?为什么非要揪着学校所在地区发达还是落后呢?举个很明显的例子,也是最尴尬的985及双一流高校-兰州大学,这所大学在网络上被大家调侃门前是大山,门后是沙漠,还被说成上兰大相当于被社会放逐了。岂不知兰州大学的综合实力那可是杠杠的存在,毫不夸张的说以兰州大学的实力要是位于北上广深任何一个城市,那绝对是学霸们趋之若鹜并挤破脑袋的。非常可惜的是在历年的录取中不被东南沿海甚者是除了西北以外的学生考虑,导致录取分数甚至不如普通211分数高。希望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的考生一定多考虑下兰大,笔者绝对敢保证兰大毕业以后绝对的响亮亮的招牌。
当然,也有很个例的,比如深圳大学就是神奇的一个存在。深圳大学虽然近几年发展超迅速,实力也可以,但是毕竟没有很好的历史沉淀,总觉得少了点什么。但是深圳大学是典型的本地就业必选型。三无的深圳大学(非双一流、非985、非211)录取分数在广东仅次于中山大学、华南理工、暨南大学。在省外的录取分数通常都在600左右,在深圳找工作拿着深圳大学的毕业证绝对不比211的大学分量差,甚至媲美末尾的985高校。究其原因就是深圳本地企业认可深圳大学。还有一所深圳的本地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和深圳大学比起来有过之而无不及,学生的素质和老师的素质在国内绝对可以秒杀大部分985高校(南方科大大部分学生毕业去国外继续深造是标配,很少直接本科直接就业的,如果规划就是奔着国外深造的考生可以认真考虑下)。
清北>复交中>985>双一流>211>普通高校
清华和北大是神一样的存在不必多说。然后就是复旦、上海交大、中科大。再后来的其他985用人单位或者HR的眼里只会说985重点高校。比如武汉大学的、华中科大的、哈工大的、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北京理工、吉林大学、或排末位的西北农林……其实在社会的认知里面只会说学校不错。大概率不会再比较到底谁的排名更靠前,在认知里面统一就是清北复交中科大之后的好大学而已。
但是,有两所学校比较特殊不得不提,那就是南开和人大,可能骨子里的那种情节,理所当然的认为南开和人大非常不错,尽管这两所学校近10年退步了不少,但是社会上还是自认而然的会认为这两所学校相比其他985在心中的比重稍微高点。
后面就是近几年刚出来的双一流大学了,985高校一共39所,都属于双一流高校不必多说,除了原来的985高校剩下的也都是原来的部分211高校,说实话大部分的211入选双一流也没有太大的异议,但是作为最新的学校综合实力的划分,有些高校确实有些照顾成分,比如地域原因、政策原因、人口原因、未来国家定位等等。现在社会招聘普遍以双一流作为敲门砖了,这对于非985以前只是211高校的求职者来说是重大利好,起码在某种程度上相对机会多了些。再后面就是普通的非双一流211高校了,冠以中国或者省份开头的211会比一般的211在大众的心里稍微占些优势,填报志愿时候需要注意下。最后就是普通高校了,这类高校也是社会求职者的绝大多数群体,按照第1和第2条原则报考就行(能公立不私立,能大学不学院)。除非面试时候同等条件下有其他候选人是名校毕业的,否则大家的机会其实差不多(哪怕是BAT、字节、华为这些大公司,大部分员工其实都是普通高校的背景),尤其是有了工作经验以后学校背景带来的差别其实不是那么的重要了,当然做到一定的层级以后再继续上升差别还是有的,不过那个时候可以继续攻读MBA或者EMBA等提升自己。
着眼未来,兼顾兴趣
社会上经常流传着,报考志愿要看孩子的兴趣和意愿。但是(敲黑板啦),现实就是现实,现实是极其残酷的。记住,兴趣和爱好不能当饭吃(当然不排斥个例,在某个领域特别有天赋的人。但99%的人都是普通人,将来都是要面向社会,投身到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的)。基于社会的发展及趋势分享几个重点需要关注的行业,希望考生和家长可以思考和借鉴。
1) 财经/金融:社会发展的本质其实是金融。这里说的是广义的金融。不管是以前还是未来社会发展的衡量标准就是社会的财富是否有增长。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个人无一例外。并且学习财经/金融接触到社会面及信息远比一般行业更广泛,视野也更开阔。
2) 医学:这是个永远不老的行业。社会发展的越快、人类的压力越大、对精神意识追求越高医学的作用越大。未来不仅仅是社会医院,甚至家庭医生、私人医生等等都是需求量非常之大。总之一句话:人总是会生病的。
3) 法律:以后的社会是一个契约社会,大家的法律意识会越来越强,越来越多的规则需要通过法律来实现和约束。越是社会的高度发展,律师的社会地位越高。比如美国、新加坡、香港等高度发达的地区,律师的社会地位都是非常之高。
4) 人工智能:起码未来10年,人工智能一定会是一个非常火的领域。现在大家看到的人工智能充其量只是人工智能的前奏,或者说是社会数字化而已,离智能还差很远。当然人工智能属于多学科交叉,没有哪个特定的专业敢叫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的学科包括:计算机、自动化、心理学、哲学等等。有兴趣的考生或家长可以研究下心理学、哲学和人工智能有什么关系比较有意思(本人职业是物联网公司研发负责人,篇幅有限后面有机会可专门分享交流)
5) 不建议报考的专业(可能会被某些人BS)
工商管理和电子商务,说实话这两个专业毕业以后找工作很是尴尬,一般都是不上不下的。理论知识一大堆,但是基本和企业的实际需求很难匹配。工商管理zui.好是毕业几年以后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带着工作中的问题和思考去考个MBA继续提升下。电子商务更尴尬,甚至有笑话说开个淘宝店要是运营起来了算是毕业了。这两个专业真的是需要更多和企业或实际从业需求相结合,不然只是纸上谈兵、夸夸其谈。
6) 就业还是研究要考虑清楚
如果目的很直接就是想本科毕业后马上可以就业,那可以选择营销相关、计算机相关、自动化、法律、会计等需要实战经验的专业。这些专业入行的门槛不高,并且可以参加工作以后通过积累进一步有目的的提升。
如果确实比较喜欢基础学科,可以考虑生物、物理、化学、医学、数学等基础学科。这些专业的话zui.好可以读到博士,起码读个硕士,不然只是本科出来很难有什么竞争力。
博文书观/文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