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学习,爱生活,会学习,会生活,人生有百学网更精彩!
爱学习 | 爱生活

重庆新高考志愿填报详解

发布于:百学网 2021-05-19

重庆新高考志愿填报详解

  距离重庆首届新高考越来越近,由于是第一年实施“3+1+2”新高考模式,重庆的高考生及家长们会发现,冒出了很多新名词,原来仅有了解的一点志愿填报知识,被全部浸没了,布置从和下手。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要弄懂“专业(类)+学校”志愿填报模式与传统的高考志愿有什么区别?和其它省市(如湖南省)实施的新高考院校专业组模式又有什么区别?

  “专业(类)+学校”志愿模式解析

  在传统的文理分科高考时代,特别是关注了本科一批录取的考生及家长,都对专业(类)这个词不陌生,与专业的区别是,专业类不再是一个专业,而是若干个专业合并而成的一个专业组合。

  比如2020年重庆高考理科一本批次中,有重庆大学的电子信息类招生专业(类),这一个志愿中包含了通信工程、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物流工程等8个专业,这个专业类里面不仅包含了电子信息类专业,还包含了自动化类、仪器类相关专业,更有意思的是,重庆大学将管理学门类下物流管理与工程类学科下的物流工程也打包进入了这个类别中。

  我们再来看一个相同的专业类组合,重庆邮电大学的电子信息类(电子工程类)招生专业,这一个志愿中包含了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电磁场与无线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等电子信息类相关的4个专业,而学校还区分有电子信息类(通信与信息类)专业(包含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类(集成电路工程类)专业(包含微电子科学与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等三大方向。

  从上面两所重庆本地的高校来看,同样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组合,在重庆大学和重庆邮电大学等两所高校中的组合完全不同,重庆邮电大学的专业组合更精准,对考生来说不用担心专业跨度的变化。而在重庆大学的电子信息类专业中,打包痕迹非常明显,其中包含了4个一级学科的专业,而其中的物流工程更是与这个组合干系不大,考生报考时,很有可能被录取到自己不想报考的专业中去。

  高校招办会甘于当录取通知书发放机构

  在传统高考录取时代,对学生的录取,需要通过两步完成,各地教育考试院通过学校最低投档分将考生投档过去,高校会在提档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专业分配录取。而在“专业(类)+学校”志愿时代,很多高校的招生办可能成为录取通知书发放单位,没有太多的事情可做,所有的录取都被考试院做完了。

  从笔者个人的观点来看,随着“专业(类)+学校”志愿模式的开启,高校招生办势必会逐步取消“专业+学校”的录取模式,而向“专业类+学校”模式进化,对高校来说,只有通过专业类的形式录取,学校才有决定考生录取专业机会的“权利”,而不是把这个权利让渡给本地的招考办。

  谈及此,可能有很多考生及家长还不是太明白,笔者来举个例子。比如2020年西南交通大学在重庆理科一本批次中,设置了建筑类(含城乡规划、风景园林专业)、建筑学专业、土木工程专业,第一个是专业类招生,后两个属于专业招生,那么在高考投档中,重庆市按照西南交大的招生计划1:1投档,如此西南交大在接收档案后,建筑学、土木工程专业基本上没有什么可转圜的余地,考试院投了哪些学生过来,学校就只能全盘接收,除非身体条件等各种其它学校规定的因素不符者可以退档之外,高校招生办就只能给学生发录取通知书了。而在建筑类(城乡规划、风景园林)这个专业类中,考试院投档后,学校可以在录取时、或者大一时,按学校的规则对考生进行专业分流,此一方式,学校会继续拥有自己的招生专业分配自主权。

  那么,如果高校想继续拥有专业分配自主权,就只能将各种招生专业,同类归项、甚至非同类归项,将其打包成一个又一个专业类,从而达成自己的招生自主权。

  高校弱势专业怎么办?

  任何一所学校,都会有弱势专业,这些专业在传统的高考录取时代,基本上靠专业调剂来获得生源,那么新高考时代,如果学校采取“专业+学校”的招生模式,而不采取“专业类+学校”模式的话,极有可能形成高校的部分专业会没有学生报考的局面,那么高校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

  采用专业类的方式即可解决部分弱势专业的招生问题,高校可以将弱势专业打包进入一些专业类中,而本专业类中会有吸引学生报考的1个或者几个专业,考生在报考后,就有可能在专业录取或者后续的专业分流时,被分配到这些弱势专业中去。

  除了上述一种方法之外,高校还有另一种方式,让弱势专业强大起来。比如大家都认为生化环材是四大坑专业,报考这些专业的学生及家长人数比较少,那么学校就将其与一些热门专业组合起来,形成双学士学位专业,比如计算生物学双学士学位,这样两者结合,完美地解决了部分不太热门的专业尴尬处境。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END -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