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志愿怎么填报
每年高考前后期间都会看到很多这类问题:
高考志愿怎么报?有没有什么建议?孩子什么都不懂要读哪些学校和专业?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的想法不同,选择方式也不同。
下面我从 考生的自我定位、专业的选择、学校与专业及城市的权衡、志愿填报政策解读及时间节点把握 等几个方面阐述,希望考生和家长们看完这篇文章能够对志愿填报有一个较为清晰的方向。
考生的自我定位
专业的选择
学校与专业及城市的权衡
志愿填报政策解读、时间节点把握
文章较长,欢迎点赞收藏慢慢看。
一、考生自我定位。
没有目标而生活,恰如没有罗盘而航行。——德国康德
考生首先从自身出发,以自我为中心,制定目标计划,列出自己的优缺点,扬长避短。
再问自己“我适合什么学校、什么专业”?
切勿没有目标,毫无规划。
我发现很多考生会出现自我定位的误区。
①完全听家长,家长说什么就是什么,家长认为哪些好就报哪些专业。
家长很多想法可能会受过去的经历影响,或者听从哪些行业人士意见,哪个好就业就选哪个。
家长的建议也可以听取,但不能全凭家长做主,自己当甩手掌柜,大学是我们自己去读,自己要先重视。
②盲目相信过来人的经验,某个学长或者已经上大学的亲戚建议,要选哪些专业?一定不要选择哪几个专业等等。
别人的未必适合你,你适合的未必适合别人。过来人也有的建议未必是完全正确的,选择性听取。
多问问不同的人,不要只听一面之词。(贴吧、知乎、豆瓣……还有其它渠道,都可以问到过来人的建议的。)
③因为某个人或者家长的原因,避开某类专业。
有些同学,因为父母从事相关行业,或者受某个人的影响,不问自己是否喜欢或适合,就直接避开这个专业。毕业后专业很大程度决定了你的就业方向,如果你刚好有这方面的天赋,就会辜负了自己的天赋,也使你原本可以有的一些资源被浪费了。
怎么做到正确的自我定位?
可以参考这四点:
1.自省
回想高中三年,或者中学六年,自己问自己,你是个什么样的人,喜欢擅长哪些科目,不喜欢不擅长哪些。
回顾一下自己的成就,比如参加了什么比赛,获得过哪些荣誉,然后评价一下自己的综合能力水平,不只是以成绩为标准。
在本子上给自己的不同能力打分,如社交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等等。
这个评价是给自己看的,对自己要保持一个中肯的评价,不要过谦也不要低看自己。
2、测试
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测评工具,像寸辛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MBTI职业性格测试,明尼苏达人格测试等等,找国际上比较权威的心理测评量表,都可以测。
建议多做几个比较稳妥,了解一下自己的职业兴趣,性格特征是怎么样的。
看看这些测评报告,结合自我评价,会对自己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
3.他评
简而言之就是他人对你的看法。
询问身边人对你的评价,能力、性格都要,多找一些人,家人、老师、还有同学,听听他们对你的看法。
建议也找一两个不熟的人问一下对你的认识,他们的观点比较客观。
同样记在本子里。结合1、2点,了解自己。
4.榜样的力量
你的榜样是谁,ta有什么样的优点,你想学习ta的哪些优点。尽量是身边老师、长辈、优秀同学等,能够直接接触到的榜样,没有的网络上的也行。
之所以能成为你的榜样,证明ta身上有你欣赏、想学习的优点,你也想拥有这种优点。
这些你欣赏的优点,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你的兴趣。记下你想学习的点,作为目标参考建议。
相信经过这四点(有很多种方式,对自己有用就行),考生对自己已经有了一个比较准确的自我定位。
正确认识自我后,就是第二步,专业的怎么选?
二、专业怎么选?
1.首先要明确专业对未来的影响,看看未来的你在做什么?
专业很大程度上确定了未来的职业方向,可以到不同的招聘网站,定位以后想去的城市,查看自己的专业就业前景、薪资待遇水平,人才紧缺程度等等。
例如某个招聘网站上,热招职位,薪资水平。值得一提的是,其实很多岗位刚开始薪资不高,不要只看表面,多看几个,切勿一概而论。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多看一些平台,大致了解一下就业行情。
2.了解热门专业!
了解一下当下热门的行业,每年都会有一些专业就业排名的报告,可以做参考。
金融、教育、互联网、智能等行业这几年都比较热门。
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行业每年都在变化,但是现在热门不代表以后热门,经常关注一些社会变化,时事政策,跟着时代走。
不必强求一定要选热门专业,也不要特意避开,最主要的还是要自己适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确定自己想选的几个专业。
到了这一步,部分考生应该已经有自己想读的专业了。稳妥起见,可以做一些志愿测评,进一步明确。
而对于专业方向还不够清晰的考生,拿起前面的本子,至少先确定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再借助测评,明确自己想读的专业。
推荐:寸辛升学志愿报考测验(2021年)
它由多学科专家参与,基于海量数据的人工智能挖掘和分析修订而成的高中生志愿测评,主要从你的高考分数出发,结合你的性格特点与职业倾向性,为你推荐合适的学校和专业。
这类专业测试有个好处,简便快速,结果也比较准确。
4.对专业的深入了解,检验自己是否真的适合这些专业?
理论了解
很多考生对专业的理解仅限于专业介绍,百度百科上几句简单的专业描述就能让你确定你喜欢这个专业了?
专业课程、专业培养方向,开设院校等等,什么都不了解,你就喜欢这个专业了??
选一个专业,去几个有开设这么专业的知名大学官网看看,要学哪些课程,有哪些专业培养方向,听听毕业或者在读的学长学姐对专业的看法。
实践了解
有条件的同学zui.好能去大学听听课,参加一些夏令营或者实践活动。只要能接触这个专业,哪种都可以,不用很久,了解你想要的信息就可以了。
无法实现的同学还是好好利用互联网,多查查信息。
三、学校与专业及城市的权衡
很多同学在志愿选择时,常常会纠结,“院校>专业>城市>”“专业>院校>城市”“城市>院校>专业”到底要以哪个为先呢?
我们可以一个一个看,自己到底想要哪种,适合哪种?
1.以学校优先
①首选985、211、双一流大学,其次重点一本。
这些国家重点工程学校,教育资源好,师资力量强,你能学到的、接触到的知识也会更全面。目前社会认可度也高,同等的能力基础上,它就是你的优势了。
还有一点就是研究生的保送名额也比较多,就算自己考研,面试时你的本科学校也是你的一项优势。
不过这优势前提是,你在大学也要好好读书,不做废材,适用每个学校,不只是重点大学。
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收集所有重点大学名单,查看近几年院校投档线,关注省排名,以院校为主,能报哪所就填哪所,专业次之,城市靠后。
(很多重点大学是先选大类专业,学习一年再细分专业,并且所处城市也不会太差)
适合人群:得分排名省内靠前的高分考生,对名校有追求、想做研究的高分考生。
②本科和专科学校的选择
有些同学可能就刚好卡在本科线上,读本科读专科就很纠结。
首选当然是读本科,毕竟是学历上的差距,多填本科学校,能上本科就不上专科。
不过这类本科学校大多数学费较贵,民办本科居多,要注意学校评价和自身经济水平。
结合自己想读的专业和城市,挑选符合的大学,仔细衡量再选。
(当然就算选错了也有改变的机会,无非就是一年两年的时间,未来的道路还很长。)
2.以专业优先
以专业优先适合明确自己的目标,知道以后想往哪一领域的学术深造或者从事哪一种职业的考生。
以专业优先的学生也有区别。
想读生化工程、材料科学、哲学类的专业的学生,学术科研能力要求较高,尽量选择师资力量好,学科水平高的学校,城市其次。
想读金融、工程实践类专业的学生,以实践机会为主,尽量选择实习机会多的城市,学校其次。
以专业优先,顾名思义就是考生以专业为主,寻找相关开设院校,了解院校对专业的重视程度,资源分配,就业分布,以及院校的整体实力、所处地理位置,再择优选择。
3.以城市优先
以城市优先的学生一般有两种情况:
一线城市:
当下的一线城市主要就是北上广深,这几个城市的经济好,资源好,实习锻炼的机会也多,尤其适合想读金融财经类专业的学生。但这几个城市的学校分布也不一样,北京好的学校多,但是相对的录取分数也比较高,上海其次;广州学校多,但是拔尖的学校不多,深圳的学校资源比较少,能报的学校很少,但是实习锻炼的机会很多。
考生在报考一线城市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同城市也有不同的政策,尤其是这类一线城市,比如上海有一个“插班生”政策,适用于在上海普通高校就读的大一新生。
关注最新动态,学校可能会变
这个政策很适合那些在高考中没有把握好机会发挥理想水平的考生,相当于拥有了“第二次高考”的机会。
非一线的理想城市:
这个理想城市可能是你一直想去的城市,对城市抱有情怀,或者是有重要的人在这个城市。
无论是一线城市还是自己一直想去的理想城市,以城市优先的考生可以做的是:
了解这个城市开设的院校
了解是否有特殊城市政策
以自己的成绩为起点,挑选能上的学校或专业。
四、志愿填报政策解读,时间的把握!
考生在填报志愿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填报志愿的时间节点,提前批,定向招生,地方专项计划,本科批,专科批,以及征集志愿等。
具体参考所在省教育考试院发布的公告!例如:福建省教育考试院
以及各个高校的招生章程,教育部开设的阳光高考网,考生可以收藏起来,里面可以查看全国大部分高校的招生章程。
https://gaokao.chsi.com.cn/
还有一些高考特殊招生计划,如强基计划、高校专项计划、保送生、艺术生、艺术团、空军招飞等等。
具体可以也可以在阳光高考网看。
关注特殊招生类型的时间点,举例高校专项计划;
高校专项计划定向招收边远、贫困、民族等地区县(含县级市)以下高中勤奋好学、成绩优良的农村学生。该专项计划是国家为畅通农村和贫困地区学子纵向流动而开辟的渠道之一。
去年的高校专项计划!
去年的专项计划
后续有新的动态还会继续补充。有什么问题也可以继续咨询我,尽我所能分享。
求点赞、收藏,让更多人看到这篇分享文章。
补充:考生们在网上查信息查资料的时候,一定要懂得筛选信息,学会做减法。哪些有用?哪些没用,要有认识,要全面地查,不要只看片面。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