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报志愿父母和孩子的意见不一致,该怎么办?
填报志愿时父母和孩子意见不一致的“点”主要有这三个:专业选择、地域选择、学校选择。
解决上述不一致的基本原则应该是:父母和孩子互相理解并思考对方的意见,避免为反对而反对,平心静气地进行讨论后形成最终的决定。
这个原则,有煽情、废话或老生常谈之嫌。各位看官若无耐心可结束阅读、有耐心请继续往下看。
作为孩子,你该怎么做?
首先你要深入思考这样几个问题:
1.自己是否有明确的很感兴趣的专业;
2.所感兴趣的专业是否有其自身的优势;
3.家庭的经济条件如何?
是否有明确很感兴趣的专业
假设你有明确感兴趣的专业,那非常值得高兴。因为兴趣一定是职业的第一要素,有了兴趣就会有动力、就会有较强的承压能力,这对后续的职业发展是非常有利的。如果是这样的情况,笔者倾向于你坚持自己的意见。
但是,反过头来,假设你自己当前也没有很感兴趣的专业,请你尽快对父母所选择的专业进行充分的了解。一个很有效的办法是,通过父母寻找该专业的资深从业人士,让他给你介绍这个专业是什么、都会有哪些职位、每个职位的工作内容是怎样的、这些职位的职业路径是怎样的。全面了解后,再做一个选择;或者,假设你有对某些专业的初步好感,也可以采用同样的方式进行了解。
上述,用一句话总结就是:不要因为反对而反对,先客观全面地去了解这些专业,然后再做判断。
感兴趣专业的优势
父母的出发点无法是这样几个因素:好就业、钱多、或者自己有较多的人脉(如做医生的也希望孩子去学医)便于孩子的职业发展。
因此,对于你感兴趣的专业,你也要深入思考它所具有的优势。比如,虽然钱少,但很稳定、职业生命长等等。通过这些思考,一方面你会对这个专业的理解更为深入客观,另外一方面也可以在与父母沟通时让阐述你的思考供他们参考。
家庭的经济条件
在你这个年龄,应当开始考虑自己后续要背负的责任。因此,专业选择要结合家庭的经济条件。假设你家父母养老有保障、并且能够给予你一定的经济支援,那么你做专业选择时可以不用把后续能从事职业的收入放到第一位。但反之,希望你能够对这些责任有个初步的预估。但我要说明的是,对于你这个年龄,考虑这些是必要的,但可以不作为决定性的因素。
作为父母,你们该怎么做?
专业选择意见不一致怎么做?
个人建议在如下条件满足时,尽可能听从孩子的意见:
1.家里经济条件尚可,养老有保障,能够给孩子提供一些资产;
2.孩子选择的专业,个人非常有兴趣。
3.孩子所选择的专业有其优势。比如虽然冷门、薪资低,但稳定性高。比如,选择海洋养殖专业,这个专业虽然冷门,但未来发展会有一席之地。
之所以这样建议,原因在于从事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职业会更有动力、同时精神层面会更为轻松快乐。这两点一方面保证了其职业的延续性和发展的后劲,另外一方面也是“幸福”的核心要义。用大白话讲,人生在世快乐二字、钱不一定能买的来快乐。
假设上述条件不完全满足,那么父母要做的事情是:和孩子举行一个具有仪式感的正式的家庭会议,双方约定采用理性的方式各自进行表述自己的理由,然后给孩子充分的考虑时间;而父母务必要做好孩子仍然坚持己见的思想准备。
此外还有些技术手段:
1)目前很多高校都是大类招生,一年后通过一些方式让孩子选择具体的细分专业。如:某高校工科试验班专业包含从计算机到心理学的多个细分专业,可以选择家长和孩子所倾向的专业在同一个大类的专业,约定好等到选择细分专业时大家再行讨论;
2)存在一些高校允许在1~2年后任选专业,如南方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因此可以留待孩子入校后对专业充分了解后再行讨论决定;
3)存在少量高校转专业的门槛非常低,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可以利用这个机制给自己提供“反悔”的机会。但必须要指出的是:绝大多数大学转专业都非常难,一定要提前了解清楚!
地域选择意见不一致怎么做?
通常父母选择地域的逻辑是这样:从专业优势选定高校、该高校位置决定了地域;或者说父母不放心孩子走远,希望尽可能地近一些。
关于这个问题,个人建议完全听从孩子的意见。地域的确会对后续的职业选择形成一点影响,比如IT类专业在北上广深毕业的孩子找工作较之其他城市的毕业生有优势,但这种优势绝对不是决定性的,所以没必要在这个点上进行偏执。
学校选择意见不一致怎么做?
学校其实是由前两个因素框定的。假设专业、地域达成一致,那么这一点不应该存在大的分歧,假设存在,请检讨自己是不是“矫情”了。
想说明的一点是,同等档次的高校差别并不是像通过诸如排名之类的东西所体现的那么大。各类的高校排行榜中A和B高校差个10名、某专业一个是A+一个是A,不会有根本性、致命的影响的。当然,差个100名、一个是A一个是C当然会有差别。相信题主能理解我所表达的意思。
孩子和父母,你们一起要做的一件事
经过双方各自的思考,接下来你们要一起:
举行一个有仪式感的家庭会议,进行理性、深入的沟通。约定会议的几个规则:用理性的语言进行沟通;每个人充分发言、在发言时他人不要打断;可积极寻找一些可控的技术手段:如选择大类招生专业、
总结
这篇文章,似乎有“讨好”孩子之嫌。各位看官权当一家之言吧,且用一首卡里尔•纪伯伦的诗歌聊表心意:
《弓与箭》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通过你来到这世界,
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
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
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
属于你做梦也无法达到的明天。
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像他们一样,
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
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着未来之路上的箭靶,
他用尽力气将你拉开
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
怀着快乐的心情,
在弓箭手的手里弯曲吧,
因为他爱一路飞翔的箭,
也爱无比稳定的弓。
原创 爱聊天的老张 老张聊IT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