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学习,爱生活,会学习,会生活,人生有百学网更精彩!
爱学习 | 爱生活

高考志愿不可不知的十大关系

发布于:百学网 2021-12-30

高考志愿不可不知的十大关系

  挑大学选专业高考志愿不可不知的十大关系

  前言

  高考志愿对于考生和家长来说,不仅仅是挑大学选专业的过程,而是面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个人就业以及生涯规划的一次重要决策,其重要性无论怎样强调都不为过。对此,既要考虑考生的个体特征,也要考虑家长和老师的建议;既要考虑短期就业形势的变化,也要考虑社会经济发展的长期需求;既要考虑政策变化的细节,又要考虑其永恒不变的规律;既要考虑考虑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和确切性,又要考虑操作过程的风险控制。因此,虽不能说“一考定终身”或“一报定终身”,但是考生和家长把就业和发展作为重点并无对错之分。然而,面对开放、竞争与社会分工越细化和变化的实际情况,考生在填报高考志愿要面对的 “十大”关系,却是永恒不变的“大是大非”问题。

  1

  专业与就业的关系

  在高校毕业生规模逐年攀升、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就业难度增大。同时,考研热持续升温、留学热趋于稳定;产业转型升级带动了数字化人才需求的增长;地方本科院校贫困地区毕业生在家乡就业比例提高;医学专业毕业生从医比例持续上升;工程专业认证推动专业内涵建设成效显著;基础教育改革对从教人员的需求不断上升从而使师范类专业“双专业性”特征明显。在受雇工作、自主创业、入伍、国内外读研、准备考研和待就业六个毕业生去向中,受雇工作占70%以上(“双一流”院校毕业生为60%左右,考研和准备考研占40%左右)。从地区看,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就业率均在94%以上,东北地区最低(88.6%)。从专业就业情况看,工学、管理学就业比例最高,人文社科艺术类相对较低,医学门类专业就业率相对较高,信息服务、教育医疗、文体娱乐对相关专业人才需求增长较快。失业量大、就业率、薪资和就业满意度较低的专业分别是绘画、音乐表演、法学、应用心理学和化学,而信息安全、软件工程、信息工程、网络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字媒体艺术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专业相对较好。从就业城市来看,本科毕业生选择在地级以下城市就业的比例占53%,而新一线城市对毕业生的吸引力占26%。另一方面,毕业生工作五年内有40%左右转换行业(“双一流”院校毕业生占30%左右)。严格地说,教育部公布的高等院校招生专业目录,是以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适应知识创新、科技进步以及学科发展需要而设置的,而在有些年度,有些高校会对本校所招生的专业进行调整,这是为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质量高等教育需求,是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且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办学条件,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促进学校办出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专业目录》十年修订一次,基本专业五年调整一次,特设专业每年动态调整。一般地说,所有专业都能够满足考生填报志愿的需求,但就实际就业形势来讲,随着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变化,对某些行业的就业会发生突发的人才需求增加。从专业和就业的关系来讲,“没有就不了业的专业,只有就不了业的学生”,但总体上波动较大。从长期来看,二者的关系是紧密而且相同的,但在某一时期,会在某个专业领域发生波动。从考生填报志愿的角度看,既要立足于社会经济发展对某些专业人才的短期需求考虑,更要立足于社会经济发展对某些专业人才的长期期需求考虑,对于稳健的考生来讲,填报长期处于稳定状态的专业和就业,是应该考虑的一个选择。2021年,笔者对18年来4类单位(央企、国企、股份制企业、小微企业)就业的几十个对象进行了《专业与就业关系》的调查研究后发现,基本上都是按一开始的“专业对口”转换到“跳槽跨专业”一条线走的,除了计算机信息类专业、临床医学和建筑学专业相对稳定在本专业领域之外,市场营销、工商管理、物流管理等专业都有大面积“转行”现象,而基础学科专业,如哲学、历史、文学(包括外语类)专业的就业,变化都非常之大。因此,专业和就业的关系,更多的是“屈从”于实际就业的压力而“不得不”改变初衷。从这个意义上说,相对较长的时间内观察专业、就业和个人发展的关系,除了个别“高大上”的国家级特别需求领域之外,“变化”二字随时随地都在发生。总而言之,将专业和未来就业教条地“捆绑”在一起,对考生的长远选择是不利的。

  2

  兴趣与特长的关系

  研究表明,在职业兴趣、从事职业和专业倾向三大要素中,社会型、企业型、常规型、实际型、调研型和艺术型六种考生,从兴趣和特长出发对潜在的专业进行选择是普遍认为比较理智的,而兴趣与特长,有时既相同又不同。一般来说,兴趣就是感兴趣,喜欢或者特别喜欢。如有的考生就特别喜欢玩电脑,甚至玩游戏,因此就对计算机类,有些对游戏设计感兴趣,但是否自己具有这方面的特长却不一定,因为计算机信息类专业要求数学特长,对逻辑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艺术思维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如果你在这方面不具有特长,也就很难实现你的兴趣,还有建筑学,对力学、美术特长都有要求,所以如果你对某类专业既有兴趣又有特长,无论这个专业的未来就业前景如何,相信你都能在毕业后占有一席之地。更深一层次讲,兴趣与特长还将渗透到生涯规划方面。作者研究过一些生涯规划方面的资料,也接触过一些案例,但总觉得有些课程和实际还是有一些距离。理论性的东西实在太多,面临“瞬息万变”的外部环境,将兴趣和特长深入到个性化的生涯规划中,是考生应该考虑的一个重大问题。这要先针对个人兴趣、特长、职业生涯的主观和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最佳的职业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总而言之,将个人兴趣、个人特长和个人生涯规划紧密地结合起来进行高考志愿的填报,不失为首要的选择。

  3

  热门与冷门的关系

  应该说,某一时期报考考生多,就业前景好的专业就是热门专业,反之就是冷门专业,但对热门专业和冷门专业的界定从来都没有一定之规,而且在一定时期内都在变化。更重要的是,热门专业“趋之若鹜”,冷门专业则“门可罗雀”。武书连老师在《挑大学选专业:2021高考志愿填报指南》一书里的定义是:“通常,毕业后容易找到工作、就业率高的专业人满为患,这类专业称为热门专业;毕业后不容易找到工作、就业率低的专业门庭冷落,这类专业称为冷门专业。”并由此给出建议: 1.尽量报考开设该热门专业时间比较长的学校,避开刚开设该热门专业的学校。2.尽量报考热门专业等级在C+级以上的学校。3.考生应注意,热门专业只是在一段时间内的热门专业,不是永久的热门专业。因此,考生报考热门专业,还要注意了解该专业的人才缺口大小,如果缺口不大则应慎重。考生选择热门和冷门专业时,还应注意以下两点:1.热门专业可能因为扩招而不再热。同样,有些专业现在是冷门专业,四年之后考生毕业时,可能就不一定是冷门专业了。2.不能为了选择热门专业而降低了学校的层次。总而言之,热门专业和冷门专业的关系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读大学可以看作家庭对人力资本的投资,挑选学校和专业,要综合考虑投人产出比、机会成本和考生将来的发展,不可单纯考虑眼前的“热”和“冷”。

  4

  名校与普校的关系

  客观地说,全国3000多所高等院校,从历年新生质量、毕业生质量、教师教学水平、教师教学科研水平以及院校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水平等多方面来看,其综合实力是参差不齐的,这就构成了人们常说的“名校”与“普校”之分。从高校的综合实力出发,一般将高等院校划分了六个层次:即中国一流大学、A类大学、B类大学、C类大学、D类大学和E类大学,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要实事求是地根据自己的考试分数和在本省的排位,再结合院校和专业在本地的招生计划、竞争情况,来处理好自己应该填报那个层次的大学。第一层次是中国一流大学。代表中国大学最高学术水平和最高毕业生质量。2021年中国一流大学标准是:择校顺序列中国大学前30名的学校。这些大学包括全部15所A++级大学和24所A+级里面ZH的15所。 第二个层次是没有进入中国一流大学的A类大学,接照层次和等级划分标准,择校等级得分布10%的学校是A等大学,分为A++,A+和A三级,2021年在此层次的大学共有47所。如果考生没有被第一个层次的30所中国一流大学录取,第二层次的47所大学是很好的选择。第三个层次是择校等级为B等的大学,共154所,择校等级为B等的大学,分为B+、B两级,数量占全国大学的20%,共154所。考生如果没有机会进人前两个层次的大学,需要在第三个层次中认真选择。考生填报一本志愿的学校,基本可以划定在以上三个层次中。第四个层次是择校等级为C等的大学,共155,择校等级为C等的大学,数量占全国大学总数的20%,共155所。在这个层次的选择中,首选C+级大学。第五个层次是择校等级为D等的大学,共155所,数量占全国大学的20%,共155所。在这个层次的选择中,首选D+级大学。第六个层次是择校等级为E等的大学,数量占全国大学的30%,共231所。以上对大学和择校顺序的研究,出自于武书连老师的研究成果。对于一般考生和家长而言,他们更熟悉以前耳熟能详的“985”、“211”,以及现在的“双一流”,再加上“强基计划”、“拔尖计划”招生院校,在所有上述大学层次分类中,均考虑了这一因素。总而言之,“名校”和“普校”的关系是基于院校的综合实力和主要办学指标情况来划分的,尽管各方面对此并未形成绝对统一的认识,但其层次划分对考生填报志愿的选择无疑是一个很有价值的参考。

  5

  院校与专业的关系

  一般来讲,综合实力强的院校,各专业水平普遍都强,但也不尽然。这要综合考虑院校的类型、背景、特色专业、师资配置及办学历史等情况,并体现在各院校学科门类及其专业的综合实力上。从武书连《挑大学选专业:2021高考填报指南》中按照学科门类的综合实力排名情况,即可对院校与专业的关系看得一清二楚:

图片
图片
图片

  【注】资料来源:《挑大学选专业:2021高考志愿填报指南》,武书连,中国统计出版社2021年5月版。

  因此,考生在选择填报志愿时要拿捏好“院校第一”还是“专业第一”的关系,并根据自己的分数和排位综合考虑。在《赢在细节:高考志愿面对面》一书中,作者以《热门名校与冷门专业,网红给我们哪些启示?》已经一节写得很详细了。综上所述,院校和专业一般情况下专业门类各有所长的关系,具体到某一详细专业,情况则又有较大变化,如北京化工大学,其综合实力在全国排在第57名,而其应用化学、制药工程、能源化学工程和生物工程,分别在全国399、251、65和263个设置本专业的院校中均排在第2名。

  6

  地区与城市的关系

  毋容置疑,考生都趋向于去社会经济发达的地区和城市读大学,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深圳、重庆这样的大城市,无疑是考生们的首选,但是由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也有较大差距,并非所有考生都能如愿以偿。在填报高考志愿时,考生根据自己的分数和排位,以及大学和专业的情况,在相关地区和城市之间进行选择。从城市来看,经济发达地区分别是上海、北京、深圳、广州、重庆、苏州、成都、杭州、武汉和南京。而高效最多的城市分别是北京、武汉、广州、重庆、上海、西安、郑州、成都、长沙和天津,“985”、“211”院校最为集中的城市分别是北京(26所)、上海(10所)、西安(8所)、南京(8所)、武汉(7所)、成都(5所)。从考生毕业后就业前景(包括待遇)来看,上述地区无疑是考生优先考虑的一个因素,但也有不少家长(尤其是女生家长),优先考虑的仍是“不离开本地”的原则,而不论本地的社会经济和高等教育发展情况如何。武书连老师不止一次指出,城市选择确实是就业时应该着重考虑的因素,但不是择校时第一位考虑的因素。高考是在全国范围择校,毕业则是在全国范围择业。但从普遍意义上说,考生填报志愿时,要注意处理好城市、学校、专业三者的关系。就选择的城市范围来说,优先选择直辖市、高校多的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不一定非选繁华的、地理位置好的特大城市。即使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省会也有不少好大学,例如东北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从未来发展前途来说,如果选择地理位置较差的学校,应优先考虑其中的高层次学校。总而言之,经济发达和教育发达成正比例关系,但也有个别情况。因此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应尽首先选择经济发达、高教多的大中城市。不可忽视的是,像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珠港澳等区域规划和发展所能辐射的区域以及在“十四五”规划中的未来产业发展,都是考生应该考虑的因素。

  7

  考生与家长的关系

  在多年来考生填报志愿咨询现场,几乎全过程都是家长和考生共同参与,而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和考生的关系一般可总结为以下四种情况:1.家长大包大揽,考生沉默无言;2.考生自我决断,拒绝家长插言;3.家长和考生一无所知,完全由咨询老师决断;4.家长和考生深度参与,咨询老师提决策意见。就前两种情况而言,最后对于录取结果的不满意比例较高,尽管咨询老师提供了参考意见,但真正被采纳的较少,直到最后,家长和考生的矛盾愈演愈烈,抑郁症时有发生。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是家长完全按照自己的经验决断,认为孩子什么都不明白(其实家长也多有糊涂的时候);二是考生满意家长不满意或者家长满意而考生不满意,甚至考了不错的分数家长还逼着考生复读。笔者在《赢在细节:高考志愿面对面》里《高出一本线20多分,他为什么还要哭泣?》一节中就有典型的案例。就后两种情况而言,一般结果都是满意,甚至入学后仍然和老师保持着密切的联系。造成以上情况的原因,总的来说,不是考生对家长不信任,就是家长对考生不信任,而且都不同程度地排斥老师的咨询意见,往往在填报志愿的最后阶段,临时改变志愿方案,结果不是对专业不满意就是对院校不满意,抑或对二者都不满意。有鉴于此,笔者多年来总结出一套完整的经验流程,从考生的分数及排位出发,最大限度地聚焦考生的兴趣和特长,并结合未来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就业等分析,给出完整的咨询意见。总而言之,考生和家长的关系应该是互相理解、互相参与的关系,由考生主导,咨询老师深度分析,最后拿出性价比相对较高的志愿填报方案。最忌讳的是事先家长和考生准备不足,对填报志愿不能既从宏观上分析又不能从微观上落实,从而导致家长和考生产生矛盾。

  8

  冲刺与稳兜的关系

  网上常常出现各种标题明显的鼓动文章,动不动就搬出“捡漏王”的故事,似乎考生像中彩票似的得意洋洋,其危害之大,影响之深,在某些家长和考生身上偶有表现,因此导致的悲剧时有发生。笔者写在《为什么不能做“捡漏王”?》中指出:“填报志愿本身,就是根据自己的分数按照自己的意愿对自己的未来进行的一次重大决策。滑档本身就是失败,捡漏也并非占了多大便宜,既不值得庆幸,也不值得尝试,更不值得展示。把侥幸当作赚到甚至赚翻者,是自我安慰的阿Q。”也许这些故事本身就是虚构的博眼球之作。真正成功填报志愿的,就是真正理解了 “冲一冲”、“稳一稳”和“兜一兜”的关系,并在“服从调剂”的策略上,确保了万无一失。所谓“冲一冲”,其实就是按照考生分数和排位,根据自己最满意的第一志愿第一专业的院校和专业,在比录取分数线高出2—5分的情况下填报该志愿;“稳一稳”即使说在“冲一冲”落选的情况下,将比取录分数线按高出10分的梯次逐个填报;“兜一兜”则是考生为自己的志愿设置的底线,各个档次的分数一般参考“稳一稳”的策略进行。鉴于在填报志愿时各地区可选择的志愿数量不尽相同,尤其是实行新高考的地区,考生按照专业组选择院校(老高考地区是按照院校选专业),在其中关系时要根据实际情况拿捏,这里的难度确实较大。总而言之,“冲一冲”、“稳一稳”和“兜一兜”的关系是梯次降低标准的关系,目的是按照考生的实际情况最后保证能比录取上,最大限度地杜绝“滑档”现象的发生。当然,“服从调剂”作为必选项,其最大风险是被录取分数满足而专业分数不满足,从而被调剂到自己不喜欢的专业中。

  9

  信息与甄别的关系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考生和家长接触的相关信息用“海量”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而这些信息往往真假难辨,尤其是各类讲座、文章有时会让家长和考生莫衷一是。高考填报志愿阶段家长和考生遇到的信息来源,一是官方信息,包括教育部官网、考试院官网、高校官网以及考生填报志愿前收到的当地《高等院校录取统计数据》和《高考志愿填报志愿》(具体资料名称各地略有不同);二是民间信息,包括各种高考志愿填报网站、平台(小程序或APP)以及以填报志愿服务的组织或个人的微信公众号,还有大量出版的各类填报志愿工具书(如武书连老师连续20年出版的《挑大学选专业》系列丛书,其独有的大学和专业评价数据,多年来赢得了非常不错的声誉)。一般来讲,第二类信息来源基本都采用官方的数据和信息,包括取录分数批次线、各院校各专业在当地的录取分数线、一分一段表等,所不同的是,他们经过多年研究,总结出这些数据的模型,并通过大数据分析,计算出每个院校和专业的录取概率,同时对考生填报的志愿进行诊断。客观地说,官方信息更具普及型,民间信息更具操作性。当然,对上述信息的甄别,从中萃取更有价值的数据才是关键。总而言之,信息与甄别的关系是其来源多元化和准确性甄别的关系,对于一般考生和家长来说,应优先采用大机构基于官方数据所研发的专业平台,尤其不能忽视大的专业机构集众多专家共同研究开发的最新平台(如新东方高考研究院的志愿填报系统,融数据的权威性、模型的可验证、生涯和专业规划以及数十名顶尖专家的课程为一体)。

  10

  专家与咨询的关系

  从多年来的实际情况来看,近年来高考填报志愿越来越复杂了。一是高考招生制度在改革中变化;二是各种信息来源真假难辨;三是家长和考生“照方抓药”。尤其遇到考生的高考成绩“高不成低不就”,决策就更加难办。如果考生成绩非常好,想量身定做适合自己的个性化方案,遇到的知识面就远远超出了填报志愿本身,再加上有些家长和考生无论如何都搞不清志愿的方向和操作的细节,想保证一个理想的院校和专业,还真的不那么容易。另一个问题是,很多家长和考生无法鉴别专家的良莠,盲目听信网上的包装和宣传,加之平时有很少接触,又碍于预算,结果“自以为是”地填报,最后导致了难堪的结果,由于操作不当而进入复读的高分考生也屡见不鲜,所花的总费用不但大大增加,而且还耽误了“搭车”时间。为什么要咨询专业人士?这个问题的答案非常明确:首先,专业人士或专业机构见多识广掌握的案例多。他们和高校、老师、考生家长打交道多年,经手的考生,见过各种成功的和失败的例子,在考生和家长看来很纠结的问题看起来很纠结,在他们看来却易如反掌。其次,专业人士或专业机构掌握的信息多。更重要的是,他们多年经验积累所掌握的大数据平台,专业性很强的基础数据和算法,都是一般考生所不具备的。最后,他们是一个专业团队。专业机构基本上都由各方面的专家组成,有搞基础数据分析的,有搞高校专业评价的,有搞职业测评的,有搞数据计算模型的,有搞平台技术开发的,有搞生涯规划和就业分析的,一般来讲实力都不可小觑。总而言之,填报志愿过程中专家和咨询的关系,一是扩展考生和家长的知识面,二是给出考生和家长意想不到的意见,三是最大限度地排除填报志愿的风险。

  结语

  以上十大关系是笔者多年来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些拙见,考生在填报志愿中容易被忽视(或部分忽视)的“大是大非”问题,特别是基于多年来对数百个案例的分析,高考志愿填报现场的总结,同时参考了武书连老师的《挑大学选专业:2021高考志愿填报指南》,并结合自己所写的《赢在细节:高考志愿面对面》一书中的相关内容,以期能为考生和家长提供有益的帮助。

  作者简介:翟应龙

  1960年生于陕西省大荔县农村,1978年考入陕西财经学院统计系(后被西安交通大学合并),毕业后分配到国家统计局投资司,曾任副处长、处长,1988年在联合国亚太统计研究学学习,曾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出版学术著作8部(含合作)。

  2002年与武书连老师合作创办《中国大学评价网》,2014—2021参与中国统计出版社“考学就业”项目研发与运营,任项目领导小组副组长。著有《赢在细节:高考志愿面对面》一书。多年来深度辅导考生填报志愿,有比较丰富的经验。现任新东方高考研究院首席专家。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END -
  • 相关文章

如何利用大学排行榜做好高考志愿填报

目前,国内外主流大学排行榜共计有20多个,如校友会大学排名、软科大学排行榜、泰晤士大学排行榜等,而很多高校在这些大学排行榜上表现差距很大。面对这些让人眼花缭乱的大学排行榜,越来越多的家长和考生在高考志愿填报中感到无所适从。 在高考志愿填报过程...
2024-01-03

做好高考志愿填报需要把握的三个原则

教育部公布数据显示,2024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数量再创新高,预计达到1179万人。与此同时,考研竞争激烈,未就业人群中再次考研的群体规模不断扩大。在考研和求职难度不断攀升的背景下,延缓就业、从双一流院校考入双非院校读研这种逆向考研现象等也应运而...
2023-12-29

高考志愿填报什么时间开始考虑

如果要问高考志愿填报什么时间开始考虑?绝大多数家长的答案是:高考之后,准确说是分数出来之后才考虑。如果有这种错误认知,志愿填报、考研读博、未来就业已经输在起跑线上了,影响考生一辈子,耽误考生前程。 本期将阐述高一选科的重要性,避免认识误区,...
2023-12-29

高考志愿填报如何进行数据处理

高考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次大考,也是人生中的第一次重大选择,重要性无需多言,砖家说的七分考三分报有一定的道理。高校及专业的选择将很大程度决定孩子以后的就业方向。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匹配,专业同兴趣、就业目的地产业结构、特长、人脉资源等匹配,成绩...
2023-12-28

填高考志愿入门级一一张雪峰老师八连问

对于有良好的规划的家庭,有明确目标的孩子,完全可以忽略这个入门级的说明,遵从自己的心之所向最好。 对于没有做任何功课的家庭和孩子,在高考报志愿时,会感觉无从下手。文科生还好说,专业脉络相对清晰,选择上容易有的放矢;但对于理科生,面对理工农医...
2023-12-27

高考志愿填报:报考的专业=未来的职业

对于普通大众,报考的专业=未来的职业 选择一个对的专业,几乎等同于给未来职业一个基本定向,是顺利发展无缝对接的前提。都具有举有几个维度来定义: 一是 : 个人喜爱 。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分数)选择自己喜爱的专业,并坚持下去,未来以此为职业。做自...
2023-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