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铁了心要参加艺考,你敢支持吗?
文 | 米粒妈 (公众号米粒妈频道)
提起孩子的兴趣班,妈妈们能滔滔不绝讲半天,兴趣班的确很丰富,从音体美到科学思维,可以说是应有尽有。
米粒妈以前写过《花20万学钢琴,也不过培养个996的打工人,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很多妈妈留言,让孩子上兴趣班就是希望孩子有个爱好,能陶冶情操提升气质。
报着这样的心态让孩子学习某些艺术或特长,确实能让孩子更享受学习本身。
可一提到让孩子走专业路线,参加艺考之类的,很多妈妈就纠结了。
如果说高考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那艺考就是千军万马走钢丝。
在综艺《敞开心扉的少年》里,高中女孩袁子舒就有个对艺考百般反对的妈妈。
提到女儿子舒妈妈是满脸骄傲,女儿的各项成绩如数家珍:
从幼儿园就做班长,小学是大队长,初中是团支书。
从小到大参加过好多比赛:唱歌比赛、演讲比赛、写作比赛,都得一等奖,老师戏称她是“得奖专业户”。
主持方面也小有成就,会主持当地的春晚,还是学校开学典礼的御用主持。
在女儿最初上这些兴趣班的时候,妈妈是很支持的,不管是时间还是金钱,都付出了不少。
谈到女儿在艺术方面的成绩,妈妈是笑容满面。可女儿提出想参加艺考,却换来妈妈强烈的反对。
妈妈觉得艺考太辛苦,太不安稳,她希望女儿能稳定一些。
很多妈妈都有像子舒妈妈一样的顾虑。
孩子学兴趣班时全力支持,希望孩子能把艺术当爱好。可一旦兴趣班影响到了学习,或孩子想走专业路线,又会坚决反对。
在大多数人印象里,传统中考高考路线有难度,艺考更是难上加难,拼天赋,拼努力,还要拼运气。
让妈妈纠结的不只艺术类的爱好,还有体育项目。
在《少年说》里有个爱打篮球的少年,在高台上哽咽着对妈妈喊话。
他喜欢打篮球,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练球。喜欢到什么地步呢?为了保持体能,参加青运会篮球赛,他能坚持4年不吃垃圾食品。
4年不吃垃圾食品,对一个十几岁的少年确实是不小的挑战,足以证明他对篮球的热爱。
可是,为了不影响学习,妈妈私自把他的赛前训练课给停了。
说到这儿的时候,少年脸上满是不甘和不舍。
在小学阶段,学习任务和压力相对没那么大,兴趣和学习的冲突还不明显。
但到初中,随着课业压力变大,距离中考和高考越来越近,冲突也会加倍呈现。
孩子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参加了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热血沸腾的体育项目,留给学习的时间必然会减少。
如果孩子真的能做到学业爱好两不误,自然是皆大欢喜,但现实往往是残酷的。
就像子舒,虽然学习成绩一直保持在A还算不错,但频繁参加文艺活动,还是耽误了不少课程,中考也没考上妈妈最心仪的那所高中。
其实米粒妈很理解子舒妈妈的纠结,因为我也曾经纠结过。
大家都知道,米粒喜欢踢足球,是真的特别喜欢,踢一天也不喊累的那种。
米粒的假期,大部分时间也都贡献给了足球《今年的暑假计划,我不好意思拿出来了......》。
但在我心里,足球也就是个兴趣,是米粒的一种热爱。
如果有一天,米粒告诉我,他打算一门心思踢足球,走专业路线,我可能也会忐忑不安。
有提起艺考就胆小的家长,也有对艺考一往情深的家长。在综艺节目《老师请回答》里,就有这样一个妈妈。
为了让女儿垚垚考舞蹈学院,妈妈留在郑州做生意赚钱,爸爸带女儿来北京学舞蹈,对艺考这条路,几乎是孤注一掷。
在节目里,有嘉宾问垚垚妈妈,你有没有想过,孩子考不上舞蹈学院?
垚垚妈妈一脸不可置信的表情说,没有想过。
为了女儿学舞蹈,她付出太多了。从垚垚3岁学舞蹈到节目录制时的9岁,光金钱就投入了五六百万。
垚垚在北京学舞蹈,爸爸放弃了装潢设计的工作陪读,妈妈独自留在郑州打拼,一家三口人常年两地分居。
三年级的垚垚学习成绩还算可以,但如果一直这样下去,在舞蹈上投入大量时间,垚垚可能很难回归传统考试,考舞蹈学院变成她wei/yi的出路。
垚垚上场的时候带了一幅画,是她自己画的“爱心家”,有爸爸妈妈,有小宠物,还有爱。
提到家人,垚垚就忍不住地流泪。每次妈妈去北京看她,她都会哭,妈妈走的时候不敢告诉她,因为不忍心看到她哭。
妈妈走后,她会问爸爸,妈妈下次什么时候来?
爸爸随口告诉垚垚一个日期,垚垚就在书包里的本子上,一天一天地写数字数日子,盼着妈妈的再次到来。
有嘉宾问垚垚,如果现在有两个选择:一是回到郑州正常上学,把舞蹈作为兴趣爱好学习;一个是像现在这样,在北京学习舞蹈考舞蹈学院。
垚垚迟疑地看向妈妈,嘉宾让她选自己想要的,不要顾虑旁人,垚垚笃定地选了第一个。
嘉宾问垚垚的理想,垚垚说要考上舞蹈学院。然后呢?结婚嫁人。
垚垚的理想让妈妈忍不住地调侃,如果她的理想就是结婚生子,我又为什么大老远地把她弄到北京来呢?
节目还请来了北京舞蹈学院附中的老师,她说,(考舞蹈学院附中)五万人选一百多个,有些专业是全世界录取30多名。
为了评估垚垚的水平,垚垚在现跳了一段舞 ,老师还问了几个关于舞蹈的专业问题。
主持人问老师,垚垚的水平算专业还是兴趣?老师委婉地说,是兴趣。
垚垚妈妈的表情明显有些紧张,她已经投入这么多,给孩子请专业的老师,按照专业方向培养,孩子怎么可能只停留在兴趣阶段呢?
妈妈对舞蹈学院的执着,早就超越了孩子对舞蹈的兴趣。她语气坚定地说,既然学了,就要奔着zui高学府去努力。
不管垚垚怎么流泪怎么选择,妈妈的坚持一直都没变:舞蹈是一定要学的,舞蹈学院是一定要考的,郑州是不可能回去的。
看到这儿,米粒妈心里挺不是滋味的。
孩子已经表达了自己的期望,回到郑州上学,把舞蹈当兴趣爱好来学习,妈妈依然执着艺考。
舞蹈学院,到底是孩子的梦想,还是妈妈的执念?
兴趣这个东西,真的是矛盾的存在。
当孩子的兴趣是纯纯的兴趣时,有的妈妈会焦虑,因为兴趣对升学无用,还可能影响学习。
当孩子想要靠兴趣升学,走专业路线,参加艺考打比赛时,妈妈们又会陷入纠结。
选了艺术类、体育类的专业,就意味着孩子要承受更大的压力,付出更多的辛苦,也很难有一份稳定的工作。
当然,如果父母本身就是艺术或体育行业的从业者、佼佼者,孩子子承父业,还能享受到不小的红利。
就像世界冠军邓亚萍,她儿子最喜欢的项目是篮球,但从她的角度看,更希望儿子学乒乓球。毕竟家里有两个世界冠军当教练,学起来便利得多。
邓亚萍从专业的角度,打击了儿子对篮球的热爱,她说儿子身高不够,打篮球没优势,乒乓球就不会因为身高受限。
邓亚萍的从业经历给儿子学乒乓球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疫情憋在家里几个月,天天陪孩子练球,一不小心就陪了个北京市第一名。
不过话说回来,不是谁家都有世界冠军能教孩子的。
孩子学什么兴趣,往哪个方向发展,父母往往无法提供专业的建议,也很难给出实质性的指导。
所以,有的妈妈听到艺考,就直接喊停了。
不想让孩子走艺术道路的子舒妈妈,可以左右子舒的决定,但她没办法控制子舒的内心。
袁成杰说,就算子舒没有艺考,上了普通的大学,但中途她还有可能走上艺术道路。
因为袁成杰自己也是半路出家,他上的大学是同济大学,学的是计算机专业,本是跟艺术不沾边的。
大学没毕业的他参加选秀节目出道,才做起了跟所学专业不相干的歌手。
对普通人来说,在培养孩子方面,不到最后尘埃落定的那一刻,很难说选择是对还是错。
兴趣类的学习大同小异,学习内容不同,但学习路径类似。
最初因为好奇,孩子表露出兴趣,学几次就能有点小成绩,孩子高兴,父母欢喜。
学到一定的阶段,课程难度加大,需要付出的时间精力变多,进步越来越不明显,孩子可能就会打退堂鼓。
我们可以鼓励孩子坚持一段时间,但没办法让孩子坚持一辈子。因为父母对孩子的影响,终究会随着孩子的成长而变弱。
最终能够让孩子一直坚持下去的,只能是他发自内心的热爱。
米粒妈是觉得,反对孩子走艺术或体育这样不寻常的道路,大概率是因为父母对这些行业不熟悉。
跟朋友聊天的时候,我们可能偶尔会抱怨自己所处的行业。
孩子真的表现出一定的兴趣之后,我们还是很乐意孩子能子承父业的,最起码可以给孩子一定的帮助。
因为不熟悉某些行业,所以才会觉得孩子会更辛苦,可能面临的风险也更大。
就像娱乐圈,我们能看到的是八卦新闻里光怪陆离的乱象,但在新闻之外,还有很多踏踏实实的文艺工作者,做着一份普普通通的工作。
不能因为我们不熟悉,就剥夺孩子选择的权力。我们能做的,是带孩子了解更多的信息,给孩子足够的支持。
在有些重要的选择上,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让孩子按照自己的心意去选择。
因为需要为之付出努力的人,需要承受选择后果的人,是孩子自己。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