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填报志愿|专业怎么选?可以报哪个专业?
原创 粤教君 广东教育出版社

2020年2月21日,教育部发布了最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年版)》。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本科专业体系可分为12大学科门类,共703个专业。在之前的推送中,我们初步介绍了选择专业时要考虑的因素,包括了解专业的课程设置、培养目标、排名、就业前景和方向、报考条件及要求等,今天我们来详细介绍志愿填报时专业选择应该考虑哪些因素。
一、根据个人喜好选择专业
填报高考志愿,是考生选择今后从事某种职业的开始。为此,每个考生都必须正确认识自己,先要根据自己的爱好,确定自己喜欢什么专业;然后注意自己的学科特长,选择今后能充分发挥自己才能的专业志愿。一个人只有对自己从事的职业拥有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地、创造性地学习和工作,以达到较深的造诣。
考生在准备填报志愿的过程中,可通过一些测评工具对自己的个人喜好、职业兴趣等进行初步测试,了解自己喜好什么类型的学科或职业,然后找出相对应的专业。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MBTI职业性格测试等测评工具都是可以参考的。


表格节选自《广东高考升学规划与志愿填报技巧》
二、 根据学科优势选择专业
考生和家长也可以根据学科成绩选择专业。如果考生某一学科或几科的成绩比其他学科好,自己在学习时也喜欢学习这门课程,学习起来并不觉得吃力,这说明学生对这门功课比较有兴趣,也有这门学科的学习能力,考生和家长可以以此来选择一些相适应的大学专业。
如果考生对某学科很不感兴趣或者学习很吃力,成绩也不理想,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尽量不要选择与它对应和相关的大学专业,至少应选择对该学科能力要求较低的专业,否则,大学学习的过程将会很吃力。以下罗列出每门学科对应的部分大学专业,以及未来可考虑的职业方向,供家长和学生参考。

表格节选自《广东高考升学规划与志愿填报技巧》
三、从社会需求角度选择专业
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今后对人才的需求将有较大的变化。以电子科技、生物工程、航天技术、海洋利用、新能源、新材料为代表的从事高新技术的高级科技人才、信息技术人才等可能是以后急需的。
需要提醒的是,从社会需求角度选择专业,并不是一味追求“热门专业”。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时,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经过多渠道了解、多角度评估、多方面权衡后加以选择。
四、从就业角度选择专业
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说,读大学的目的就是将来能找个好工作。那么,到底哪些专业毕业比较好找工作呢?
首先,可以了解该专业是属于应用技术型还是基础研究型。本科毕业后就想开启职业生涯的同学,可以选择应用技术型专业;有意继续深造的同学,可选择偏向基础研究型的专业。
其次,可以从就业率与就业质量来选专业。按照教育部要求,大多数院校都编制了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并向社会公布。其中有超过半数的高校除了公布整体就业率外,还公布了各个专业的就业率。家长和考生可以登录学校的招生就业网站获取数据。此外,也可以登录招聘网站,查看某具体职位的岗位要求、工作内容以及薪资待遇水平等,侧面了解专业对口职业的人才需求现状。
五、根据家庭社会关系和经济承受能力选专业
家庭成员的职业或其社会关系也是专业选择时的一个考虑因素。考生可向父母或其他家族成员深入咨询他们所在的相关行业,选择能进入这个行业的强势专业,例如,想进入电力部门工作zui.好学习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想进入医院做医生可以读临床医学。
除考虑家庭社会关系因素外,选择专业时也需考虑家庭经济情况。家庭经济比较困难的考生,可以选择能够争取到奖学金、助学金的专业,如公费师范生等专业。有些院校的收费标准较高,家长和考生填报志愿时,应留意相关学校(专业)的收费情况,结合自身家庭经济承受情况,合理选择报考,以免造成过重经济负担。
六、没有专业倾向该怎么选专业
可能有部分同学在阅读上文后,对自己的兴趣爱好、学科特长、家庭社会关系还是不够明确,仍然不知道如何选专业。在此,有以下三点选专业建议。
1.建议采用院校优先的办法填志愿
换言之,填报志愿时院校知名度和层次越高越好,能上“双一流”院校尽量不去一般重点院校,能去一般重点院校尽量不去省属普通院校。这种方法的好处在于,学生专业想法不明确,可以先搁置专业选择问题,以追求院校层次为主,待将来考生在对自己有深刻认识的时候再决定专业的选择。
2.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择热门专业
若学生分数较高,不妨考虑选择院校的热门专业。即使学生不喜欢这个专业,但是一般而言,校内热门专业转到冷门专业是相对容易的,反之则很有难度。因此,选择学校的热门专业在日后进行专业调整时还有回旋余地。
3.毕业后选择就业还是深造要做到心里有数
一般而言,毕业后选择就业,则应考虑一些比较实用的、技术型的专业;对于毕业后想读研或出国深造的学生,可选择基础性、研究型专业。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