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志愿填报请注意高校招生“大小年”
过年有大年小年之分
其实,在高校录取中,也存在着“大小年”之分,家长和考生在志愿填报的时候,利用的好,就能够低分高就;用的不好,高分落榜的几率大大增加…… 中学高级教师、江苏高考志愿研究院资深顾问彭老师(WX:15161203549)为大家解读艺考招生中的“大小年”。
那么,何为大小年?该如何巧妙利用?
一、什么是“大小”年?
高校招生中,存在一种所谓“大小年”的现象,就是某个或某些学校的报考人数不稳定,起伏较大。
●大年:
某一年填报该校的人数比计划招生数高出许多倍,直接结果是当年的录取分被抬得很高,这一年称之为大年。
◎小年:
由于上一年录取分高,竞争异常激烈,使下年许多考生望而却步,不再报考该校了,带来的结果是参与竞争的人少,录取分相应就降下来,我们将其称之为小年。
☆“大小年”现象:
再下一年的考生看到头一年的录取分不高,可能报考的人又多了……如此循环,报考人数和录取分出现起伏,就形成了所谓的大小年现象。“大小年”是高考录取分数在毗邻年份中呈现出高低不稳定的现象,也是机遇与风险并存的时机。
二、“大小年”典型现象
说到大小年现象,莫过于2013年江苏省高考提前批录取的“大小年”现象:2013年艺术类在宁高校(包括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211工程”高校)没有超过500分以上的。以培养艺术类专业人才著称的南京艺术学院录取综合分仅为430分,比上一年(2012年)降低83分;南京工业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均为410分,分别比上一年下降98分、94分。
最近三年,美术类大小年典型的是福建龙岩学院,2019年同比2018年,暴涨82分;2018年同比2017年暴跌71分,仿佛坐过山车。211工程高校东北林业大学,2017年录取最低分501分,比2016年整整高了76分,排名相差13000名。江西理工大学、湖南科技大学等则呈现有规律的大-小-大-小转换,甚至省内部分院校也因为考生人气变化,呈现一定程度的大小年变化趋势。下表为美术类2019-2018部分院校录取最低分与排名统计,供大家参考。
两年分差指2019-2018年统计,往年数据仅提示注意大小年变化。

三、影响高校大小年的因素
1、高校招生计划的投放(含专业设置、招生人数)和变化。原则上,招生计划人数少,相对不稳定。冷热专业设置变化大,相对不稳定。
2、高校招生老师宣传。
3、学生报考冷热度。比如受前几年大小年影响、高校排名的变化、高校相对低分专业的升学就业科研等发展的情况,等等。
三、艺考生注意事项
如何巧妙利用“大小年”现象。相信家长和考生都已经知道了,“大年”分数过高,是我们必须规避的,哪怕你分数考得再好,也有可能高分落榜。而“小年”分数过低,却是我们需要紧紧抓住的机会。
可是,”大小年“现象都是高校录取结果出来之后,才能知道。在录取结果出来前,我们该如何推测院校的”大小年“现象来指导志愿填报呢?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没有先知先觉的校控线:学校录取线在填报志愿时谁也不能准确知道,媒体及校方即使给出所谓的预估线也是仅供参考而已。
2、出现“大小年”的高校一般都是考生较为向往的学校,报考人气较旺,当往年分数较高也较稳定时,不少考生趋于保守而不敢贸然填报。
3、每年需要征集的志愿大都是社会关注度不高、就业不畅的冷门专业、或基本上属于专业特色不明显的“万金油”专业。
4、当年新开设的高校专业,也有可能因为报考人数不多而遇到“小年”,这也是考生填报志愿时可以作为参考的。比如:云南大学,作为双一流建设高校,2019年合作录取单独编码,录取线上本科线即可。
5、有人说实行非平行志愿的志愿模式下,大小年现象出现的更为频繁,但在平行志愿模式下,“大小年”现象基本不存在,其实,平行志愿模式下“大小年”现象照样存在,不容忽视。

2020年江苏全省艺术统考报名4.10万人,相比文科理科,考生人数少,艺考扎堆或者回避现象严重。了解“大小年”报考的一些规律,有助于实现分有所值,低分高就。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