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用同位分法填报志愿
高考志愿填报,在技术操作上,仍然主要有位次法、线差法和位次线差结合法,但没有一种方法是百分百准确的,这是为什么呢?
最主要的原因是,志愿填报是由考生、家长、老师和各种志愿填报机构多种力量交织来完成的,每个人都不希望对方看到自己的底牌。某种程度上来讲,很像是众多水平不一的操盘手在“炒股”,所以免不了会出现用脚投票各种“乱入”和搅局。
即便如此,位次法仍然是主流靠谱儿的志愿填报方法。毕竟,大学录取是根据招生计划从高往低来录取的,多少个计划就录取多少名考生。这是位次法长期存在的理论基础。那么,为什么考生和家长在运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意外和失误呢?
这是因为每一种技术都有它的局限性,有自己的适用范围,在应用过程中,还要注意各种变量的影响,比如高校招生计划的变化,要算是ZD的影响力量了。所以稍不留意,就会吃亏,遭遇“意外”滑档。
本篇讲解排位法的高级应用——同位分法。掌握了它,填报志愿将更简单、更高效。
一、什么是同位分法?
同位分,又称为等位分,它是指不同高考年份排位相同的分数。如2018年某省理工类590分排名为6000名,2017年626分的排名也是6000名,则该省2018年理工类590分与2017年的626分就是同位分。
由同位分的原理可知,不同年份的两个同位分所代表的排位是相同的。因此,同位分法的原理仍然是排位法,利用同位分法与排位法所得到的分析结果也是完全相同的;但使用同位分法比排位法填报志愿更高效。
二、同位分的转换
要转换同位分,必须借助一分一段表。假设广西2019年某理科考生成绩为620分,位次为1520名。考生要参考2016-2018三年的录取数据填志愿,首先就要将自己的高考成绩转换为这三年的同位分。
我们借用2016-2018年理工类一分一段表,很容易找出1520名所对应的同位分:
如上图,借助一分一段表,我们很容易找出2019年理科620分(位次1520名)在2016-2018年所对应的同位分:2018年为641分、2017年596分、2016年为624分。
考生可以直接以同位分去参考当年的录取数据(含投档线、专业录取线等),而不需要再将当年录取线数据转换为排位,这是同位分法优于排位法的地方。
三、利用同位分选大学
将高考分数转移为往年的同位分后,选大学就非常方便了。我们借助考试院公布的历年投档线数据,下图是广西2018、2017、2016三年的一本理工类投档线表,借助同位分,我们很容易就能找出自己能上什么大学。
对于文中所举例的2019年理科620分的考生而言,他在2018年的同位分是641分,从表中很容易找出当年641分能上哪些大学;2017年同位分是596分、2016年同位分是624分,同样也很容易找出当年的同位分能上哪些大学。上图金色区域是考生近三年同位分能够被录取的大学。
虽然有部分高校录取线存在较大波动(如上图的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在某些年份能录取、某些年份不能被录取),但通过上图,我们可以比较快速地初步圈定自己适宜报考的志愿院校:
三年录取线都略低于本人同位分的高校就是比较稳的;
三年录取线都较大幅度低于自己同位分的高校可以作为保底学校;
三年录取线都离自己同位分差距较小(或个别年份达线、个别年份不达线)的高校,可以作为冲一冲的考虑对象。
同位分法与排位法原理是相同的,大部分考生也都适用(分数线附近的考生更适用线差法)。本文所介绍的仅是借助同位分法初步圈定志愿学校的方法,后续小编将介绍同位分法的逆向运用,用以评估志愿学校的录取机率。
“同位分”与“等效分”是一回事儿吗?真不是一回事儿!其中,不少专家广为引用的“等效分”概念,极有可能2019年继续让考生和家长误入歧途,操作不当,滑档掉档没商量,一起来看一下吧:
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已经开始掌握了“位次法”报考,当然“线差法”也有一定的用武之地。今天,有家长问,位次法、线差法和两者结合法,到底哪个更靠谱儿?这些概念都与“同位分”和“等效分”有关联,下面我们展开来讲。
位次法的适用范围
高考录取是按招生计划数来进行的,哪怕同分考生也要计算小分排出位次,这是“位次法”盛行的理论基础。
我们举一个极端的例子: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在你们省招收200名考生,我们知道国人“清北情结”深厚,前200名考生一般都会选择清华北大。除非有考生愿意去华西医学院口腔医学,否则第201名考生极少有机会被录到。所以,这个关头,还是别谈什么258分的线差儿。
同样,“华五”、老“C9”、“两财一贸”和“两电一邮”等行业顶尖高校或其他的985大牛,每年招生计划相对固定,什么位次适合报哪所高校,业内业外人士都比较清楚。
很明显,这些重点高校特别适用于“位次法”,越往下误差越大,我们在昨天的文章中提到,临界点就是省内第一所“双非”大块头高校,位次法就要结合招生计划来做进一步分析测算。
线差法的适用范围
一般来讲,线差法只适用于、而且特别适用于分数线附近的考生。比如山东本科线是435分,那么435分或者再加2、3分,看看往年压线录取的院校基本相对固定,其实是比较好理解的:辣鸡嘛!有愿意报的就不错了。
这是另一个极端的典型,同理也是线差越大,误差越大,这个时候,就别扯什么位次了。至于有些专家提到清华北大或重点高校线差258分或是358分,很是有点扯的成分,这个线差对报考就没有任何参考价值。正像用位次法来报专科高职一样,也是意义不大。
所以说,无论是“位次法”还是“线差法”,都有其相对固定的适用范围。去年,我们在另一篇文章中以湖北为例,做过详细的数据分析,至少在本科这个批次,“线差法”比“位次法”误差更大,除了分数线附近院校外,“线差法”好用,“位次法”一定好用,位次法不好使,线差法更是白搭。
鉴于此,我们推荐大多数考生用“位次法”结合招生计划变化情况来填报志愿,还是相对靠谱儿的。那么,问题来了,相同位次换算出往年的分数,可以顶格报考吗?它叫“同位分”, 还是叫“等效分”更准确?
我们举个例子来说明一下:2017年山东师范大学文科录取分数是560分,对应最低位次是9556名。2018年高考成绩揭晓,山东一位考生考了9500名,高考分数是584分。那么584分与往年这个560是什么关系呢?
我们认为,这两个分数叫“同位分”比较准确,不能称之为“等效分”。我们反对在报考过程中,使用“等效分”这个概念,是因为很多考生和家长容易被误导,认为今年584分,与往年560分具有相同的“报考价值”,加上本来存在的“不浪费一分”报考的思想,容易产生顶格报考的冲动,轻则被动走调剂,重则组团滑档, 以584分报考山东师范大学的结果就是,连调剂的机会都拿不到。
我们建议大家把它当成“同位分”来对待,现在政策一时一变,招生计划一年一变,一般来讲,“同位分”(相同位次对应的分数)往往并不具有相同的报考价值。这一点,提醒家长们一定要认清。即便是招生计划不变,考生人数不变,政策不变,所有基本要素不变,也至少要做到“同位分”回撤三两分,从而提高选院校、定专业的有效性。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