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规划的一般原则
每到填报志愿,大家都会问我几乎同样的问题:我考了XX分,上什么学校好?学什么专业好?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一般不会直接回答,而是需要问几个问题:1,你的兴趣是什么,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行业,知道自己排斥什么行业吗?2,希望在什么地区上学,zui.好是告诉我不想去哪些地区?3,知道学校层次的划分吗?
志愿填报,本质就是一个生涯规划的问题,生涯规划固然重要,但没有一个人的人生是规划出来的,都是做出来的。正因如此,家长在志愿填报时,务必是与孩子一起进行的,父母在其中只能是引导,如果意见有分歧,坚决以孩子的为主。
下面主要谈谈高考志愿填报时的一些原则,这些原则适用于社会上的大多数学生,当然不否认存在例外,在这里不做讨论,毕竟例外是少数,不是社会的主流。
No.1 学校原则
排在第一位的肯定是学校,能上985,尽量不上211;能上211,尽量不上“双非”。
本科毕业后,绝大多数的考生会有两条路选择:就业和读研。
首先,针对就业,社会上用人单位对毕业学校的评价,实际只有以下几个硬性标准,zui高的是985,其次是211,现在还有“双一流”,其次是本科、专科等。在招聘时,用人单位经常会对毕业学校有要求,即便不公开说,也会悄悄地立下这个规矩,在简历筛选阶段,达不到相应的硬性要求,连最基本的面试机会都得不到,谈何个人能力及现场表现?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874万人,比2019年增加40万人。在这种背景下,高考越来越水平化,简单化,录取上采取平行志愿,大学分层越来越严重。在出口上,大学又普遍存在把关不严,几乎没有淘汰率,那如何能高效的选拔到符合企业发展要求的人才呢?
经济学中,有“统计性歧视”的理论。就是说,招聘的时候,雇主首先会看你身上学历、学校、年龄、性别这样的标签。这不是它们有什么偏见、专门针对谁,只是一个省时省力的办法。企业鉴别求职者信息也是有成本的,审核材料就要耗掉很多人力物力,更何况求职者到底什么水平,雇主很难在短时间内摸透。这种情况下,学历学校就是推断能力的一个简单的指标。企业收到的简历个个都是研究生、博士生,甚至名校博士生都一抓一大把,学历也就贬值了。一位招聘人员说得很到位“收到的简历都用麻袋装,不定个门槛怎么行”。按照学历和学校背景筛人,相当于让高校先替公司作一次鉴定,节省了很多工作量。
再说读研(保研),都说高考是一考定终身,去名校上学和去“双非”本科,完全不是同一种大学生活。不过,机会不止有高考这一次,对自己高考成绩不满的本科生们,都盼着在研究生阶段圆名校梦。如果你是一个“双非”学校本科生,你的读研之路可能从尝试保研开始。国内优秀的985、211院校大多有保研夏令营,然而很多夏令营公告报名资格一栏里的“重点院校”、“全国知名高校”,就明摆着告诉你“没戏”。夏令营不用想了,保研名额在你的学校也是稀缺资源。根据教育部规定,设立研究生院的高等学校的保研名额大概是应届生的15%,这样的学校全国也只有56所。而在“双非”院校,你需要击败98%的对手,才能拿到这百里挑二的宝贵保研名额。2011-2020年这十年以来,高校越来越倾向于通过推免的方式来录取硕士研究生。有学者研究指出,推免生的研究能力在总体上高于考研学生,是高校提高推免生录取比例的潜在动力之一。具体来说,无论是学术型硕士还是专业型硕士,推免生在总录取人数中的占比都呈现上升的趋势。2010年,学术型硕士录取推免生不足40%,2016年一度超过50%,其后稳定在50%左右。专业型硕士录取变化幅度更大,2010年推免生占比不足10%,到2018年这一比例已超过30%,升幅更为明显。越来越多高校通过推免的方式录取硕士,这意味着越来越少的机会向考研生开放。与此同时,考研人数正在持续上升,只多不少。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11年全国约151万人报名考研,2020年更是达到341万人。供给变化不大,需求越来越多,考研竞争越发激烈。
既然保研是名校的自留地,那还是选择考研。据统计,今年报考的341万人中,约70%来自“双非”院校,报考动因也是想要“提升学历背景,增加就业优势”。 笔试还算比较公平,复试环节想要一视同仁就难了。就算是监考老师们没有偏袒,光是拼简历,那些有着更多竞赛、社会活动还有科研的机会的名校学生,也比你光鲜很多。211/985高校的考生们一旦失败,还有调剂这张安全网。而对你来说,考研是背水一战。这几年接受调剂的院校口味越来越高,山西大学2016年接受调剂的专业中,还只有3.7%对考生本科院校层次有要求,到了2018年,这个比例居然涨到了31.19%。同样不是211,何苦相互为难?
一般来说,西北、东北地区的985/211高校分数都比较低,但都是老牌学校,实力不错,比如吉林大学、兰州大学、西北农林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推荐报考。这些985或者行业特色大学实力雄厚,在国内不管是学术界、企业界都有着不错的口碑,甚至在某些领域形成垄断性的地位,这种声望、地位、以及提供给你的资源,是“双非”大学所无法比拟的。四年后,如果你想回到华东等发达地区,不管是就业还是读研,这些实力雄厚的985大学及行业特色211高校都会让你在相关企事业单位及高校得到高度认可,让你站在更高层次参与竞争。
最后说明一点,大学生就业主要通过校园招聘会,而稍微好点的企业参加校园招聘会,都是全国性的,到不同地域的学校开展校园招聘,越好的学校,来的企业越多,企业越好。所以在985/211学校层次下,基本不存在你在南京上学进A企业容易,在西安上学进A企业就困难的情况,增加的可能是你找工作的成本,比如路费。因此不要用地域来判断985/211这类学校的就业情况,这类学校影响就业的,主要就是学校的层次和特色了。当然,专科这类层次的大学,受地域影响较大,后面再分析。
表1 一汽-大众2019校园招聘行程
学校所在城市 |
简历投递截止日期及时间 |
测评及面试地 |
哈尔滨 |
9月9日 08:00 |
哈尔滨 |
长春 |
9月14日 08:00 |
长春 |
沈阳 |
9月21日 08:00 |
沈阳 |
威海 |
9月21日 08:00 |
威海 |
大连 |
9月21日 08:00 |
大连 |
北京 |
10月8日 08:00 |
北京 |
济南 |
10月12日 08:00 |
济南 |
天津 |
10月12日 08:00 |
天津 |
武汉 |
10月22日 08:00 |
武汉 |
重庆 |
10月22日 08:00 |
重庆 |
长沙 |
10月26日 08:00 |
长沙 |
成都 |
10月26日 08:00 |
成都 |
上海 |
11月2日 08:00 |
上海 |
西安 |
11月2日 08:00 |
西安 |
合肥 |
11月9日 08:00 |
合肥 |
郑州 |
11月9日 08:00 |
郑州 |
广州 |
11月9日 08:00 |
广州 |
杭州 |
11月9日 08:00 |
杭州 |
南京 |
11月13日 08:00 |
南京 |
No.2 地域原则
上大学的地域,毫无疑问,非常重要,主要是地域对你个人的眼界和思维方式具有重要影响。纯一线城市,像北、上、广、深是优先选项,其次考虑新一线城市,青岛、西安、成都、杭州、南京、武汉、大连、厦门等。
学校与地域的结合,地域意义还是比较大的。虽然我认为学校第一,即985、211、双一流优先,但是地域的意义还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北京、上海等地,这样的区位优势值得去放弃一些。对于过于偏僻地区的985、211,可能是不值得坚持的,选择上不一定绝对化。比如去上海北京上一个211学校,可能比去一个偏僻地区上985更好,尤其是女生。以此类推,如果不能保证上211,完全可以考虑在北京、上海找一个普通本科,选择一个喜欢的专业。
在这里分享一个比较功利但很现实的观点,地域对人的影响,也只是对一小部分,主要是那些个人比较外向,喜欢接触尝试新鲜事物,有创业和开拓精神的那部分人,因为这部分人会经常走出校园,参加不同的活动、兼职和实习等,所以很需要有开放的社会环境,但是根据我过来人的经验,相当一部分的人,在大学里并不是这种类型的人,甚至很少出校门,即使出去,也是和同学出去吃喝玩乐,那这种情况下,地域对你的影响就大打折扣了。如何选择,还需你对号入座,权衡利弊。
同时还要考虑所学专业以后发展的地域性。首先,比如医学、师范类学校,基本各个省都有这类学校,除去顶尖知名学校,其他的学校所处位置对就业影响很大,比如你是浙江的,你打算在浙江就业发展,选择浙江师范,以后的认可度就要比天津师范高;你是江苏的,你打算在江苏就业发展,选择徐州医科大学,以后的认可度就要比安徽医科大学高;反之也类似。所以如果打算选择这些类型的学校,如果不能进入顶尖的大学,就要考虑以后的发展方向及地域。
其次,对于一些二本及专科类学校,自身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比较小,对地域的依赖性也很强,所以在这类学校的选择时,也要首先考虑以后的发展地域。
No.3 专业原则
这个问题往往成为大多数家长的困扰,在这个问题上纠结很久。但是这恰恰是最不需要纠结的一个问题。
首先,学习的专业和工作的内容,并不是完全的重合,比如程序设计,计算机、通信工程、自动化等,都可以胜任这个工作,做CAE分析,航空航天类、机械类和力学类专业也都可以胜任,现在的很多专业,界限并不是很严格,更多的是交叉融合,培养复合型人才,这是国家需要,更是个人发展的需要。
其次,你确定你想好了学什么吗?其实对于多数人,在这个年龄没有想清楚是正常的,甚至半年后就后悔也正常。因此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学按照大类招生,重基础,宽口径培养。同时很多的学校会为学生提供专业调整的机会,一般在大二上学期,专业调整的条件宽松点的是成绩排名专业前50%,此外还有20%,10%等等。所以,你更不需要纠结专业了,读硕士时再说,尤其是专业与学校选择发生矛盾时,坚定地选择更好的学校,而不是专业。
最后,本科毕业后,现阶段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读研,因而对于本科专业问题,就更不需要纠结了,完全可以在研究生时跨到喜欢的专业,而且绝大多数老师都喜欢交叉学科的学生,因为他们能带来其他学科的思维知识,这个知识在原来的学科可能是成熟的内容,但在另一个学科就是很新颖的,很容易做出成果。比如招计算机的研究生,多数导师更喜欢本科学数学的孩子,而不是计算机。
实在想不清楚时,给你一个建议——数学。数学是学科之母,未来换专业时更受欢迎,比如经济学,金融等。当然,你想换计算机等工科也没有问题,甚至现在最热门的人工智能,核心在数学。国家在相关方面也是极其重视,建立首批13个国家应用数学中心,将来一定会在该领域大力支持。大家在专业选择上的一个原则,就是尽量宽口径,为未来调整留下余地,推荐数学也是基于此。
当然,你如果只能上很一般的一本,二本院校或者高职高专,那么专业就比较重要了。第一,一定要选择自己喜欢的;第二,选择技能性、应用性强的,比如软件工程,zui.好不选择没有门槛的专业,如市场营销。
不知道喜欢什么专业,但有不喜欢的专业,坚决回避,出负面清单。有喜欢的专业,可以考虑选择面比较宽的,给未来留下余地,但是,如果有讨厌或者不喜欢的专业,那还是需要坚决回避的,多数情况下,都会造成孩子一些心理障碍,甚至原罪纠缠。
最后总结一下:学校第一,如果能上985,原则上就不要纠结专业、地区,尤其是专业,纠结地区还是有一定道理的,这需要看你的综合考虑。但能让你决然的,是985、211这种层次区别,细微的差距就算了,不值得你牺牲太多。
三个基本原则卡下来,其实你可以考虑选择的学校就很少了,在平行志愿下,用自己的分数(位次)这把尺子一量,应该没有什么难题了。
(拒绝白瞟,请点“在看”或转发)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