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填报中纠结的本质是什么?
每一个有过志愿填报经历的考生和家长,可能都会觉得太难了,太纠结了,太要命了,太焦虑了,考了任何一个分数,都会觉得尴尬,不上不下。那这些问题背后隐藏的问题是什么,核心本质是什么,是什么导致了这些感受,怎样避免这些纠结?
今天,我可能要得罪广大家长和考生,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分太低,想要的太多。类比杨绛先生的话来说就是,大部分人的苦恼来自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引申到这里就是,你的分数和你的野心不匹配,你的能力和你的愿望不对等。所以,除了高考全省前几名,剩下的人都是因为上面的原因而纠结。理论上说,全省第二名可能都存在纠结和尴尬,比如他想读的专业在本省只招一个人,而这个专业一向是全省录取分数zui高的专业。当然实际情况不会这么极端,只是通过极端案例更容易理解这个道理。
具体来说,比如几乎每个考生都要面临学校和专业、城市的博弈。这三个要素,绝大部分人只能选择两个甚至一个,放弃另外一个和两个。但很多人就是不甘心,总觉得跟在菜市场买菜似的,挑挑拣拣,货比三家,很可能遇到一个卖家菜又好又便宜,还不缺斤少两,事实上根本不存在这样的好事。有的人说各个要素都妥协一下不就好了嘛,城市不上不下,学校中规中矩,专业不温不火,这种想法并不好,很可能导致你将来各方面都满意,后悔没有把某个利益最大化,结果成了温吞水,一潭死水。
理智的人做事简单明了,拿过来分数,一算就这几所院校有选专业的空间,然后根据想法去排序。学商科又不想读研,那就城市优先,专业第二。将来想读到博士,那就学校优先,专业第二,如果分太低了那就只考虑专业了。如此林林总总,先给自己设置一个前提,再根据前提去安排。当然也会有纠结,但绝不大,像西工大VS大连理工VS中南大学(投档线差距微乎其微)这样学校、城市、专业都差不多的情况(比如计算机),不会纠结到焦头烂额,会明白无论怎样选择结果都差不多,看直觉就OK。
原创: 杨歌 老杨聊志愿填报和职业规划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