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学习,爱生活,会学习,会生活,人生有百学网更精彩!
爱学习 | 爱生活

高考志愿填报结束,有些话想对你说

发布于:百学网 2019-07-05

高考志愿填报结束,有些话想对你说

  进入7月,已经有学子陆陆续续在忐忑而期待的心情中等到了调档的结果,算是给之前纠结而谨慎的志愿填报工作划上句号。

  今年6月,我第一次完整参与别的家庭和孩子志愿填报的过程,看到很多,也感触颇多。

  01

  职业生涯意识和职业生涯教育的缺失

  高考作为人才选拔的手段,不仅是一座千军万马奔过的独木桥,更像是一次长跑比赛,大家根据比赛结果拿一张入门券,凭这个入门券去到你想去的店(高校),选你喜欢的座位(专业)。

  这其中,ZD的技术难题在于,如何根据你拿入门券的顺序知道能去哪里。但是实际上,整个过程里,家长和孩子最纠结的,依然是“我读哪个专业”。

  纠结背后折射出的,还是职业生涯教育和意识的缺失。在过往的学习时间里,家长和老师对孩子ZD的要求,是“好好学习”,一切都服务于高考这一最终目的。孩子和家长很少思考:未来,我要做什么,我想在什么样的领域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不清楚,原因是孩子不了解这个社会是怎么运转的,有哪些行业、有哪些职业,它们分别是做什么的。有部分孩子们能进行社会实践,可是时间有限、深度有限、系统程度有限。等到高考成绩出来,孩子对于每一个专业名字对应的学习内容一无所知,对于这个专业对口的职业也知之甚少。就像要孩子们去一片陌生的大陆居住,可是又不给孩子地图又不给其他的资料,孩子们空有一腔热血和一身力气,要不要带哪些工具都是凭直觉取得或者凭运气捡到,有没有用,好不好用,只有去了用了才知道。

  于是,凭直觉选专业,凭热门选专业,或者根据一个问题——“这个专业出来能不能找到工作?”的答案选专业。毕业能找到工作吗?答案是肯定的,可是,这个找到的工作是孩子真正喜欢,真正了解,真正愿意为之奋斗的吗?

  02

  家长作为职业引导者的缺失

  在跟不少家庭的沟通中,还发现,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缺席了职业探索引导的角色。

  我们看到,不少父母只熟悉自己所在的行业和地域,顶多了解朋友和亲属所在的行业和地域。他们并没有关注和了解社会发展的最新动态和最新趋势。对于孩子的未来,给出的还是倾向于看似稳妥的公务员、部队、教师、医生,或者听上去比较热门的AI、大数据、物联网。

  有一位妈妈是幼儿园老师,对于社会的了解不多,遇到什么都只会问两个问题:这个是学什么的,出来能不能找到工作。大概讲了一下,又只会说:啊呀,不懂。整个过程里,手机就在手里,可是却没有被拿出来查过信息。

  记得有一天晚上9点多10点,听到一条语音:老师,我对xx专业和xx专业都有点感兴趣,能不能请您抽空给我讲一讲它们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当时我脑海里浮现的,是下午母女两人的同款迷茫表情。

  理想的情况是,从小,家长就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去了解这个社会的运转情况和社会的职业发展 。从了解社会大致的职业分类开始,再针对性地了解不同的行业大概的工作内容是什么,这个过程中,家长要注意引导孩子播种下“理想”的种子,并在平时的生活中注意发现孩子的天赋,并刻意培养。再后来,孩子提前为自己的职业道路进行规划,求学、深造,也是实现职业目标的其中一环。

  03

  志愿填报,谁做决定

  这些同学和家长里面,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家三口。高考分数出来后,在妹妹和家人的要求下,我给妹妹做了一个霍兰德测试

  在前期的沟通中,妹妹表示自己愿意学习高级护工,以后有机会想去边远地区支教。父亲和母亲则由于个人经历,不愿意女儿念建筑相关专业,希望女儿学园艺相关的专业。

  综合测试结果、收集的资料和澄清,妹妹的霍兰德职业兴趣表现出明显的为S,也就是社会型倾向,操作型R得分排在倒数第二。

  当时说了几个字母的特点以后,妹妹也挺认同结果。我还记得她对“在乎自己的社会责任”持续点头,而坐在两旁的父母面露不屑。

  由于园林类的专业更多表现出R的特性,于是我就说从妹妹的SDS结果看,不是特别建议妹妹学工科和农学。结果临出门时,她爸爸依旧坚持:一定要报一个园艺类的专业。

  我并不知道她最终志愿填报里面专业是怎么选择的,我只是忍不住想,万一她以后更多的时间是要和花花草草待在一起,会不会觉得有点压抑,会不会想离开?

  04

  大学,学的究竟是什么?

  记得我还上大学那会,并没有从事自己所学专业对应的工作就已经很常见了。学生、老师都习以为常。也记得大学课堂上,不少老师/教授明确表现出对“把大学办成职业培训学校”这一观点的不认可与批判。

  养成良好的治学习惯,树立人生理想,学习先辈的精神, 找到自己能维持一生的精神寄托,比书本知识更加值得学生思考。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需要有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不需要职业规划。

  我很怀念我的大学生活,对我来说,大学四年对我人格的塑造、三观的真正固定和构建自己知识体系的能力,比那几本专业书上的知识来得更为重要。

  以我自己为例,我并没有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我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大约在大四左右萌芽,但是一直没有真正成长。偶尔回过头看,我也在想,如果大学期间或者更早以前,我能知道自己的天赋和兴趣所在,有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那么在念大学期间,我会不会过得不一样?毕业之后的工作路径,会不会有不同?会不会还是常常沉浸在工作的不开心与不幸福里面,总觉得离自己想要的和喜欢的隔了一层浓雾,看不清也穿不过?

  于是再看这些孩子在面对学校、专业和地域的选择困难时,我也会对他们讲:如果现在还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没关系,到大学里面仔细想,多探索、多了解。在大学里,发现自己真正想要的,找到实现或者得到它的路径,并坚定地走下去。

  最后,祝福这个6月遇到的孩子们,未来前程似锦,早日实现自己的梦想。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END -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