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报志愿,如果能“冲进”一流大学,牺牲专业也值得
我的一个亲戚,相当年高考成绩一般,上的是泰安师专数学专业(现泰山学院),毕业后留校任辅导员,后来函授曲阜师大数学本科,再后来考了研究生,学的是计算机,硕士毕业后,继续考博,读的是经济学管理,现在是泰山学院经济学教授,市政府经济顾问……
一个人上大学要选一个专业,学习这个专业的相关知识,将来从事这个领域内的工作当然就得心应手,工作起来不但顺心、内行,更容易出成果甚至成就。
但大学所设专业,是一个广义概念,它所设专业和对学生进行的知识传授,第一是针对社会现有专业,如传统的医学、化工、电气自动化、建筑等,第二是对社会未来需要进行预测,如当下的人工智能等。而且这个医学、化工、电气自动化、建筑、人工智能到了社会上并非像螺栓、螺母那样是一一对应的,你学习什么,到了社会上那个“活”就等着你。当今社会日新月异,不少传统行业正日渐没落,不少新兴行业正逐渐兴起,大学要学四年,或许,你现在学的那个热门专业,四年后就成了冷门。因此一个人上大学,不只是到大学去学专业知识,而是到大学去学习适应社会、顺应社会发展、推动社会发展创新思维和创新、创造能力。
相当年,马云在杭州师范学院是学英语的,任正飞在重庆建筑工程学院(现已并入重庆大学)是学建筑工程的,刘强东在中国人民大学是学社会学的, 史玉柱在浙江大学是学数学的,张朝阳在清华大学是学物理的,李彦宏当年在北京大学学的是信息管理,马化腾在深圳大学学学的是计算机……
一个人大学所学专业与将来走向社会后从事的工作有没有关联?有多少关联?我想,从这些成功人士身上可窥一斑。在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一所大学大学设企业家、董事长、总经理之类的专业,更不会有省长、市长、县长、镇长这样的专业,但这些职位却是为社会所必须,是“骡子是马”,与大学所学专业有关,也与大学所学专业无关,直好未来的人生路,靠的是综合实力、创新精神、创造能力……
再现实一点来说,当今社会,专业好不如学校“硬”,名校本身就是一种招牌。未来招聘时,笔试、面试不过是一种纸上谈兵的过场形式,用人单位并不是特别“看重”,你是否有真才实学,那要招进去以后通过工作实践人家才会知道。因此,许多用人单位,招聘时就采取简单直接办法,“以校取人”——将用人条件标准定位在了学校“硬不硬”上,非名校上不招。而且,有不少用人单位,学历“查三代”,不管你是硕士还是博士,先看看你高考时“第一学历”的大学是哪个?如果“第一学历”学校名气不够大,你纵有硕士、博士学位也枉然。所以,现实一点讲,如果现在能“冲进名校”,无论专业如何,对未来就业还是有很多好处的。
更何况,很多考生同学,并不理解专业这个词的内涵,他们对专业的所谓了解,一是望文生义,二是网上搜索,三是听他人对其未来就业形势的预测,至于这个专业要学什么、研究什么、未来从事什么,他们并不清楚,换句话说,他们并非真正从内心喜欢这个专业,对这个专业有兴趣,只不过是在随波逐流罢了!
再说,现在不少大学,实行“以生为本”,第一年一般学通识学科,第二年还可以重选专业,实在不行,还可以自修第二专业,获“双学士”学位……
有鉴于此,我建议那些在“冲大学”和“保专业”之间徘徊不定的同学,当断则断,若是能“冲”进名牌大学,未来的人生、事业前途,我想才会更加广阔!
作者,李玉柱,中学高级教师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