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学习,爱生活,会学习,会生活,人生有百学网更精彩!
爱学习 | 爱生活

过来人谈志愿:深度剖析专业、地域、学校

发布于:百学网 2019-06-25

过来人谈志愿:深度剖析专业、地域、学校

  志愿填报的日子即将到来,相信很多很多同学正在为自己将来的去向而纠结苦恼。该读什么专业?如何筛选学校?学校、专业、地域更看重哪个?志愿填报的流程是什么?投档线、批次、什么是平行志愿投档?

  志愿填报的过程,就是不断问自己人生三个核心问题的过程:我是谁?我要到哪里去?我要如何去?把这三个问题转换为志愿填报的问题,就是:

  我的分数状况和排名是怎样的?

  我的性格、爱好、特长、职业目标是什么样的?

  家里的经济条件如何,父母亲戚能为我提供什么帮助?

  我将来想去哪里生活、工作?

  志愿填报没有正确答案,只有与个人匹配与否。我们默认你读大学的目的是为了提升自己,做的决定也是为了自己。只要填报的志愿能够清晰地回答上面那些问题,那么这个志愿就是适合你的。说到志愿填报,绕不开的就是专业、院校、地域的选择问题:

  专业

  01

  中国普遍存在的生涯规划教育缺失,让很多考生在愿填报的时候,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我该读什么专业?”

  你可能上知乎,会发现一堆劝退专业,然后顿时没了主意?父母出于各种理由想让你读这个专业/不想让你学他们之前学的专业?这个专业很热门,我该跟风去学习吗?新兴的专业比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专业等等,该不该去读?

  很多生涯规划书中,都提到这样一个原则,最应该选择的专业应该是结合了你个人能力、爱好、价值观三方面的专业。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这样的操作往往难以落地。

  筛选自己想读的专业,可以先将专业大致分个类:

  ▶文科类相关专业:

  师范类、财经类、管理类、语言类、政法类、医学类及艺术类等等。偏文科的专业相比其他专业,专业技能比不上像计算机这样技术性强的专业的,这也就意味着文科类专业在就业上专门对口的专业比较少。

  如果想读这些专业,你必须先想好自己未来的出路。总体来看,这些专业的出路:

  1、就业型。就文科类专业就业来说,专业与工作不对口也是非常正常的,可以靠自己的能力和喜好选择自己心仪的工作,这个时候专业的选择倒是次要的。在对口率并不高的情况下,往往大家的出路各有不同,这种情况下,往往个人能力的好坏决定个人之后的出路。

  另外,像法学、会计、语言这样专业性稍微较强的专业,未来的工作基本上是对口的,如果选择这样的专业的话,就必须要考虑专业的好坏、学校的“牌子”。

  以就业为导向的话,学校的层次、所在地域应该是你的首要选择因素,专业的好坏倒是次要的。在学校层次和地域之间,应该优先选择地域。越好的地域(北上广深、珠三角、长三角等等),意味着更多的实习资源和就业机会,会在就业上给你诸多便利。上海财经大学,财经类专业在上海就业市场的地位,明显超过同等水平的其它外地高校。对外经贸大学的财经类、法学专业在北京就业市场的地位同理。

  选择文科类专业时,将高考分数纳入考虑方位,那么高分的考生应该以学校“牌子”优先,学校的附加价值大于专业的附加价值,“名校才能保证就业”是血淋淋的事实。中低分的考生读不了较好的学校时,应该选择一些专业性稍强、就业导向较为明显的专业,比如师范类和外语类。

  2、深造型。当你想要继续读研读博深造,比如语言类专业想更好学习一门语言。那么在专业的选择上,需要考虑你选择的专业是否有继续深造的必要和可能,比如市场营销专业,大家毕业后往往选择直接就业,而不是继续深造。另外深造的目的也需要考量,是为了更好地就业还是走学术道路,这些你需要提前想好。

  这种情况下,学校的层次和专业好坏应该是你首要选择的因素,最重要的还是学校的层次。

  ▶理工科类专业

  计算机、通信工程、土木工程、自动化、数学、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天文学、地球科学、材料物理、环境科学、统计学、电气信息、交通运输、生物工程、机械、水利测绘等等专业。

  部分专业本身的专业性很强,就业的对口率较高,就业的方向比较固定。如果毕业之后想立马就业,可以选择这些可以学习到专业技能、专业性比较强的专业。

  另外一些专业通用性较强,比如计算机、统计学、自动化、通讯、数学、物理等等专业,很多理工科背景专业的人跨专业就业、跨专业读研等等。像本科背景是数学专业的人,很大部分会选择继续深造,转金融、计算机、大数据、数据科学专业等等,转任何领域都是很好的跳板。如果以就业为导向,优先考虑同档次学校中地域更占优势的高校。比如北京理工大学和武汉大学,从地域上来看,北京会明显好于武汉,就业机会会相对较多,本地学校毕业的学生相比外地学校毕业的考生,在本地就业的优势会大一些。比如武汉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武汉的地域要好于哈尔滨市,如果寻求更好的就业机会,在地域更好的高校就读会更好。

  ▶医学类专业

  分为基础医学类、预防医学类、临床医学类、医学技术类、口腔医学类、中医学类、护理学类、药学类等七大类专业。医学类专业的学习周期比较长,要考虑自己是否能够承受长期较高强度的专业学习、家里的经济状况等等。

  在选择专业时,大家往往还会纠结:

  ❑该不该选择热门专业?

  所谓的热门专业是和冷门专业相对应的。它的热,体现在报考人数多,招生人数也多,就业市场比较广这几方面,如果你确实对这些专业感兴趣,符合你的能力和生涯规划,那么你当然可以选择,不过自己也要承担一定的风险:比如就业竞争激烈,录取分数会相对较高等等。

  如果你目前还没有清晰的专业规划,对自己的能力还没有清晰的认识,那么你需要认真考虑,不要盲目跟风选择。

  ❑近几年新兴专业该选择吗?

  比如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到今年累计已有288所大学开设了这个专业)、网络空间安全、机器人工程(60所大学新增了这门新兴专业)、“一带一路”小语种专业、助产学(伴随着“二胎”政策的逐渐深入,高水平助产士需求有所上升,助产学未来的职业走势相当乐观)、人工智能、电子竞技、传统专业的科技化(音乐科技、体育科技、机器创作文学等等)。

  这些专业可能会有较好的就业前景,符合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国家需要。但是这些专业不管是家长还是学生想去了解的途径都非常有限,不管是这个行业的实际需求、就业方向、师资力量、就业情况等等可参考的数据非常少,所以可能会出现定位错误的情况。

  所以,在决定是否报考这些专业的时候,要考虑未来几年甚至十年这个专业的市场形势到底会如何,以及自己是否真的喜欢这个专业,并具备学习该专业的能力,比如像人工智能领域的知识非常宽广,还和其他各领域交叉融合,只是想学个皮毛是很难立足的。

  最后想要说的是:填报专业志愿之前,一定要想好这个专业到底学的是什么,自己感不感兴趣,就业方向有哪些,多问问学长学姐会有很大的帮助。选专业不是一锤子买卖,你还有机会转专业,甚至转学,决定越早成本越低。从个人发展角度来看,不要担心选错专业就会万劫不复,你还有纠正和重新探索的机会。

  学校

  02

  按照录取分数,大致可以把国内本科高校分为三个层次:

  1、超高分段:C9联盟高校或者同位次的高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等)

  2、高分段:超高分段以下的双一流重点学科建设高校或者同位次高校。2017年9月21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名单包括: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95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共计137所学校。一流大学建设高校42所,原39所“985工程”高校+3所“211工程”高校。

  3、中分段:非双一流、非211的一般本科高校

  不同分段的考生,具有不同的院校选择策略:

  超高分段考生首先考虑学校,总体来看各专业的水平都大致差不多,所以专业的好坏倒不是重要的。所以在选择院校时,衡量自己是否喜欢这个学校的环境、地域、氛围等等。学校所在的地域、校友资源、平台大小、人脉决定了你整个大学生活乃至未来生活的广度,所以在选择高校时一定要思考:高校能给自己的发展带来什么样的帮助?多大的帮助?自己如何利用它?

  高分段考生需要学校和专业同时考虑,比如北京邮电大学,这所学校的电子通信、网络工程是强势专业,而他的汉语言、经济学专业则一般;四川大学zui.好的专业临床口腔,口腔医学和它的一般专业录取分数可以相差几十分。很多人会因为专业的好坏而选择学校,所以高分段的考生要尽量选择同层次高校中,想要报考专业较好的那一所。

  中分段考生主要考虑学校的优势专业,因为中分段的考生很难选到地处中心城市同时专业又不错的学校,那么可以退而求其次,选择非中心城市和相对冷门但有优势专业的学校。

  ❑综合性大学、专业性大学该选哪个?

  综合性大学没有标准的概念,大意就是北大浙大武大中山大学这样文理工商法医等学科门类齐全且都有一定实力的学校。与之相对应的是专业性院校,一般会有一门特别突出的学科,比如两电一邮的通信和电子、两财一贸的商科、两外一法的外语和法学。另外,随着部分院校的学科门类和实力增强,越来越多的专业性大学在向综合性大学靠拢。

  两类大学的选择确实很难,综合性大学意味着学科门类齐全,转专业余地比较大;人文气息比较浓,性别比例协调;学校规模比较大,社团和学校活动比较多,而它的劣势就是部分专业的专业实力、就业质量、行业认可度可能低于行业性院校。

  而专业性大学专业实力比较强,业内认可度高;风气比较踏实低调务实;人文气息一般,性别比例失调;学校规模比较小,社团和学校活动少。

  其实这两种选择更多的是大学就读体验方面的区别,个人需要根据院校的专业、地域、以及个人的情况进行衡量。

  地域

  03

  地域是很多同学在报考志愿会忽略或者不怎么重视的一个因素。其实这是错误的。

  从长远的角度来想,你将在大学所在的地方生活四年甚至更久,将来还可能在这里工作生活。

  大学期间的实习也是很重要的经历,优秀的公司大多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据不完全统计,500强企业中,北京有180多个,上海有90多个,深圳有50多个。在这些城市就读将有更多去大公司实习就业的机会。

  ❑地域怎么选?

  北上广深、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被视作地域的绝佳选择。在这些地区读书,不管你来自哪里,毕业后你有非常大的可能在当地就业和生活。在北京、深圳、珠三角、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城市和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回到家乡的概率将比其他城市低很多。

  如果你要选城市,一定要优先选择北上广,这些地方不仅集中了最多的教育资源,而且还能为你提供丰富的实习经历和更好的报酬。如果去不了这些城市,就去武汉、南京、天津这样的中东部二线城市,尽管经济水平稍逊于一线,但名校多资源就多。

  东部沿海的发达城市可以作为第三梯队,如杭州、深圳、厦门等,虽然名校不多,但是社会资源丰富,这对你毕业后工作更有利。不过如果你有志于学并不着急工作,也可以选择成都、重庆、西安这样的中西部二线城市,好好学习的同时还能吃好玩好。

  上面提到了三个梯队的地域,这是一个理想的状态,即在同档次的院校中选择地域更好的学校。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地域会带来所谓的”溢价“:

  这里提出一个“溢价”的概念。在金融领域,溢价是指所支付的实际金额超过证券或股票的名目价值或面值。那么在志愿填报领域,也存在“溢价”的情况,高校的溢价我们可以理解成为高校的附加价值,而这个附加价值,很大程度是由地域所决定的。如果抛开地域带来的溢价,即不在乎地域,北京理工大学、武汉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录取分数都是650分,那么明显是哈工大要好于武大,武大要好于北理工。

  但是很多时候,高校地域的溢价会带来录取分数的变化,使你产生错觉。在湖北省,武大的分数线要高于南开大学,然而在其他省份南开的分数线是要高于武大的。湖北省学生更希望在武汉读书而不是去天津,这个时候体现的正是高校地域带来的溢价。

  以2018年的河北省为例,北京理工大学的理科录取分数线是681分,而同济大学才670多分,而中山大学、厦门大学只要660多分就能读。这在很多考生的眼里是很难想象的,因为同济大学、中山大学的层次是要高于北京理工大学的,录取分数更高才对。

  但是河北省的考生相比上海、广州和厦门,更加愿意去北京,从而导致北京院校的录取分数线高于其真实代表分数的情况。即使是同档次的院校,更好的地域会需要更高的分数。

  所以,我们需要冷静下来思考:地域带来的附加价值,是否值得你用多出的分数去换取。

  志愿填报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同样的分数根据个人选择的不同,最后的志愿存在很大的差别。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END -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