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的“网络型时代损伤”
高考志愿的“网络型时代损伤”
在阐述“网络型时代损伤”之前,我们先来回顾几段历史:
19世纪末,率先实现了工业革命的英国,因为实体型基础工业的繁盛而导致了经济增长率放缓。于是,习惯了工业革命初期经济爆发式增长的英国人,转而开始了大规模地向当时兴起不久的虚拟化金融(股票证券)市场的投资,短期的金融暴利让当时的英国人失去了判断的理智,大量的资金流向金融市场而英国人用了近100年才建立的完整的工业体系却在同时代崩塌了,大量的工厂倒闭,大量的工人失业,依托信贷的虚拟金融市场也在20世纪初崩塌,英镑的全球货币体系结束,取而代之的以强大而完善的美国工业体系和美元,一战结束后,美国彻底崛起成为世界第一大国。谁人之过?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全球wei/yi的超级大国,而以美元为主体的全球货币体系更是主导了全球的经济。于是,膨胀的美国人,开始了上个世纪英国人的游戏,大搞虚拟化金融(股票证券)经济,开始了对全球范围内的美国霸权经济文化输出,海湾战争、南斯拉夫战争、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利比亚战争,资源在哪里就打哪里,钱不够了发股票,发债券,一切好像都可以通过印刷美元来解决。恶果来临:2008年,美国金融风暴席卷全美,波及全球,以金融借贷信用为经济体系的美国经济几乎陷入瘫痪状态,工人失业、银行倒闭、民众游行示威,甚至美国联邦政府因为钱的问题而两度关门,滑天下之大稽!美国经济至今低迷,谁人之过?
日本因为房地产经济泡沫的破碎,近20年国家经济增长率几乎为零,甚至是负增长(个别年份除外);俄罗斯,因为苏联时代的军事优先政策,在冷战结束苏联解体后,因为国家极度的缺乏实体型基础工业,人民生活水深火热。谁人之过?理智想来这些历史现实都在呈现一个事实:过分依赖时代型经济或者时代潮流,而忽视了事物的本质规律,追求片面成功的,都将导致难以弥补的恶果!
在中国,“高考”是一个家喻户晓的话题,而“高考志愿”是这个话题里重量级的要素,数以百万计的高考家庭对于这个话题的关注可以说是一场“世纪盛典”。家家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愿牵动着无数人的心。借助于中国强大的互联网宣传效应,关于高考服务的各类型网络在线渠道如雨后春笋般野蛮生长,就像网络小贷公司一样遍地开花,四处献媚。在这个以互联网为主体信息渠道的时代,数不清的行业放弃了传统进入互联网,数不清的资金放弃了基础投资,流向了互联网虚拟经济。于是,数不清的“网络型专家”、“网络型大师”如神话般存在于我们看得见、摸不着的互联网世界里,这个以互联网为大前提的时代,网络成为了这个时代的潮流,这个时代标志,这个时代的风口!我们不禁要问,网络可靠吗?网上的信息真实吗?“网上的专家是真的吗?”我想,这些问题,我们都不要回答。是非对错,应该由每个人自己去判断。
这里,我所要强调的是:在任何的时代背景下,都不要轻视人的作用,更不要轻视基础功能的要素的作用。互联网带给了人们生活的方便,信息的快捷这是事实。但是,互联网的快捷信息无法进行精准、迅速的证实;互联网的“专家”们也代替不了现实生活中的行业规则、行业经验;在这个以数据为主导网络时代,我们所要做的,不是单纯的像网上购物一样只关心价格,倚重数据而忽视事物的本质规律!因为高校的具体招生规则、招生模式、录取流程不可能通过数据来进行直观展示,而这些恰恰是院校招生录取的重要环节!
中国人常说“一分钱,一分货”。在这个网络信息时代,在进行信息获取的同时,我们要进行有根据的自我判断,单纯的金钱价值是无法衡量一个行业的,更无法感知这个行业。“网络型的时代损伤”在我们的身边从未断绝:“魏则西事件”“陈进科技诈骗事件”“莆田网络专家事件”“网络流传的世界末日事件”“高校网络诈骗事件”类似的事例,不胜枚举,不绝于耳。我们的社会,是一个以人为基本组成要素的社会,这个社会上的任何工具都是人发明出来的,工具为什么会被替代,是因为人的社会行为在不断进步,换言之,任何的工具都不是长久可靠的工具,它的存在,在于人的社会行为是否还对它有需求。互联网亦然,作为当今人类社会活动的工具之一,它的用途的好坏取决人。不要让时代的互联网影响我们基础的价值判断,归根结底,我们要信任的还是:人。家长们,同学们,对于高考志愿这样的人生大事,互联网的信息,互联网上的指导,充其量只能作为参考,盲目的依赖,必将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