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填报:经济发展水平与结构对专业设置的影响
志愿填报中经济发展水平与结构对专业设置有哪些影响?今天机构教育研发中心邬瑞芳老师跟大家来详细聊一聊:
经济发展水平与结构对专业设置的影响
高校专业的设置会受到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多方面的影响,例如,对专业结构和专业布局的调整、新专业的设置以及对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因此,我们在了解专业的同时如果可以结合当地的经济结构以及经济发展水平,将对对未来的择业有着很大的帮助。

1.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对专业设置的影响
高等教育在国家的经济和技术发展中起着战略性的地位和作用。一方面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会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数量以及专业培养方向,因此高校在专业设置上就会要求以社会和技术需求以及经济发展水平为导向,适时的不断调整专业设置或专业方向。比如,如近年来北京根据首都经济结构调整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实际,通过招标建设的方式,重点支持信息科学、生命科学、新医药科学、新材料科学、环境科学等高新技术类专业的建设,优先支持设置本科专业或增加专业布点。另一方面,由于地区在经济发展上会受到自然资源的影响,因此,其经济及产业方向往往要以自然资源的供给能力为着眼点去发展,这就形成了不同地区在经济及产业方向上的差异。以浙江省为例,经教育部批准,2006年起浙江省的高校新増了276个本专科专业。如浙江大学新设置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生物医学程、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信息与通信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6个新专业。浙江工业大学新增了动画、安全工程、物流工程等专业。这些新设置的专业,契合社会热点,紧密结合本省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海洋经济、打造绿色浙江对人才的需求,适应了日益扩大的人オ需求。
2.经济发展结构对专业设置的影响
经济发展的结构对专业设置的影响,主要是指一、二、三次产业的构成比重,以及在三次产业中不同的产业部门在相应产业及其CDP经济总量中所占的比重。三次产业比重及其构成的差异,是影响高等教育专业设置的主要因素。目前我国第一、二、三产业的比例结构中,第三产业的比重较低,产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要求我国高等教育的学科建设、专业设置要与其相协调,要求人才培养与其相协调。未来产业结构中高技术、高知识含量、高附加值的特征,要求培养的人才具有创造性、宽知识面、自主学习型等素质和能力。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